白领摆的不是摊,是快乐
如今,在广州傍晚的地铁口、天桥上、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出售各种货物的小地摊,这些摊主多为打扮入时的年轻人,所卖货物也多为眼下年轻人喜欢的包、衣服、鞋、小饰品等。据记者了解,这些小摊主中,有很多是职场白领,他们白天正常上班,下班后变身为生意人。有些人甚至开着私家车,把车子后备厢打开即变成一个流动小摊。(8月24日《广州日报》)
很多时候,媒体关于职场白领的新闻多是“有假不能休”、“白领变炮灰”等等,看到“职场白领下班后摇身变为流动小贩”这则新闻的时候,心底油然升起一股暖暖的感觉——这温暖的感觉不单单在于,流动小摊的副业为职场白领增加了收入、填充了荷包,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这群特别的流动小贩所散发出的“自由、热闹,并带有草根快乐生活”的气质打动了我。
媒体在报道“职场白领下班后变身流动小贩”的新闻时,习惯性地表示“该现象引发争议”。所谓争议的力挺与反对,无非是摆摊是否会因为精力投入而影响了本职工作,摆摊与专业无关对职场没有太大帮助,摆摊是创业的初始态势应予支持等等。争议的对与错,都是停留在功利层面上的,似乎并没有人去真正体味,这些职场白领在摆摊时“从别人手里接过带着体温的钞票,心里想着又一盒饭钱来了”的快乐。这种快乐不是无休止的加班所换来的加班费所能比拟的,也不是炒股坐在电脑前动一动鼠标就赚取数千元所能比拟的,因为对这些职场白领而言,摇身变为流动小贩体味的是一种自由的草根生活的快乐。
当然,不能说这些职场白领型流动小贩的出现和金融危机无关。去年金融危机席卷之时,“省钱达人”这个群体曾经在网络里盛行一时,他们使出浑身解数想出种种“悭钱”办法,绞尽脑汁搜集着各种打折信息、各式各样的优惠券,然后把他们一周内包括餐饮、交通、娱乐、购物、保健、运动等消费攻略晒在网上,召集着各色人等加入他们的行列。“苦中作乐”的生活哲学已经完全使省钱达人们具备了化解消极情绪的能力,他们已经不再像父辈们那样,一旦遇到挑战和危机就把它视作扛在肩上的沉重使命。
白领型流动小贩同样如此,他们完全可以从地摊情结中寻找自己的快乐哲学。他们会信手拈来爱因斯坦的“地摊情结”鼓舞自己——“如果我能回到从前,而且必须决定怎样谋生,那我不会想成为一个科学家、学者或老师,我宁愿做个水电工或摆地摊的 .”他们也会引用作家康尼夫在他的《大狗》里所说:“我们也许以为庞大的财富能给人自由,让人随心所欲做你自己,尽量与别人不一样。其实事实正好相反,有钱人通常会变得越来越相似,他们常光顾同样的商店,雇佣相同的建筑设计师。”这些白领型流动小贩们在热闹的集市上体味着百态人生,它的流行态势为这个经济不太乐观的时代涂抹了一层“酷文化”的色彩。
没人知道“白领小贩”们的生活模式能持续多久,其实,生活观念从来就是在“尚古”和“喜新”之间不断轮回转变的,他们的生活法则能走多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苦中作乐”的生活哲学,让我们从经济寒冬紧张氛围中稍微解脱出来,体会到了一些轻松、明快的乐趣。对了,还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