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拼爹” 没有最后赢家
“贫二代”一词的简单特征是“出身贫寒、社会关系缺乏,求职过程中全靠个人奋斗”。有媒体在北京等地的7所高校调查,结果70%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就业应聘中,由于家庭状况不佳,他们或多或少遭遇过来自各方的压力。因为求职“拼爹”决定了“贫二代”求职者的境遇,很多应届毕业生因此产生了悲观情绪。
“他们有的是背景,我有的是背影儿”,这是一位在求职“拼爹”过程中落败大学生的感慨。这感慨中带着失意和不满。
事实上,大学毕业生找工作要靠关系、靠家庭背景,近年来已成为普遍现象。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报告》表明,干部子女成为干部的机会是非干部子女的2.1倍。北大的一个问卷调查则显示,行政管理人员子女的工作落实率,要比农民子女高出约14个百分点。
所谓的“拼爹”,是说那些有地位和关系的家长,能够动员和利用所掌握的资源,为子女就业提供有效的服务,帮他们轻松谋到一个好职位。而那些出身工农家庭的孩子,哪怕个人实力较强,也会在求职竞争中失利。比如有媒体在报道中举了个例子,一位从大三开始便在某报社实习的女生,工作勤奋并得到了上司的录用许诺,然而到了最后阶段,她并未得到职位,上司悄悄向她透露,入围者“都是本城有钱人的孩子”。
求职时需要“拼爹”,对缺乏家庭背景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心理伤害是巨大的。前年,贵州某高校一位大四学生为了能顺利找到合适工作,竟在网上发贴征集一名公务员当干爹。
笔者以为,如果求职“拼爹”成为职场甚至时代的游戏规则,不仅对很多贫困大学生不公平,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极为不利。任由就业“代际效应”继续发展,社会和谐会受到严重威胁。
体现公平,应该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前提与基础。而求职进入“拼爹”时代,背离了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规则,破坏了公平,整个社会都将为此付出不菲的代价。实际上,无论是大学毕业生、用人单位,没有人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不合理现状,让大学生和求职“拼爹”说再见呢?有专家提出,缺乏家庭背景的大学生要自强不息,“笨鸟先飞”,这无疑是应当的。但是,光靠大学生自己努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重要的是,必须在制度和法律上有所作为,建立起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让“好爸爸”们失去以权和钱为子女谋职的空间,让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平等,让职场更加规范运行,求职“拼爹”的风气必然会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