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管理中心
>>
行业资讯
>>修改新闻资讯信息
资讯类型:
行业要闻
企业动态
新品速递
解决方案
交流培训
嘉宾访谈
产业纵横
人物聚焦
展会动态
会展报告
本站动态
标 题:
*
页面广告:
不显示
显示
副 标 题:
关 键 字:
多个关键字请用“
/
”分隔,如:西门子/重大新闻
内容描述:
新闻来源:
链 接:
责任编辑:
标题图片:
无
当编辑区有插入图片时,将自动填充此下拉框
*
所属类别:
(不超过20项)
电源产品分类
:
UPS电源
稳压电源
EPS电源
变频电源
净化电源
特种电源
发电机组
开关电源(AC/DC)
逆变电源(DC/AC)
模块电源(DC/DC)
电源应用分类
:
通信电源
电力电源
车载电源
军工电源
航空航天电源
工控电源
PC电源
LED电源
电镀电源
焊接电源
加热电源
医疗电源
家电电源
便携式电源
充电机(器)
励磁电源
电源配套分类
:
功率器件
防雷浪涌
测试仪器
电磁兼容
电源IC
电池/蓄电池
电池检测
变压器
传感器
轴流风机
电子元件
连接器及端子
散热器
电解电容
PCB/辅助材料
新能源分类
:
太阳能(光伏发电)
风能发电
潮汐发电
水利发电
燃料电池
其他类
:
其他
静态页面:
生成静态页面
*
内 容:
<FONT color=#3d362b> <P> 在我国,作为最有前景的新兴太阳能产业,被看作是完成节能降耗指标的"排头兵"。今年两会期间,与"十一五" 节能环保目标相关的太阳能电池产业受到关注。全国工商联提交的一份提案指出,国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厂家和生产规模快速增长,但大多数产品都用来出口,国内市场规模相对有限,应进一步制定发展国内太阳能电池产业的政策,鼓励国内市场的应用,唤醒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 </P> <P> 小巧的太阳能电池,能利用阳光产生两倍电能,被认为是解决能源与环境两大问题的一个最佳选择。不少国家已将发展太阳能作为近中期的重要替代能源和中长期的主体能源。许多国家是法律引导、行政推行和经济鼓励三种手段并用,采取国家强制、政府推动的"准计划经济"措施。太阳能电池制造一直被认为是整个太阳能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也是利润最为丰厚的环节。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吸引越来越多国内企业的目光。 </P> <P> 数据显示,2005年,国内新建电池生产线的产能已经超过历年的总和,达到145.7兆瓦,2006 年这个数字突破300兆瓦,而产能达到历史性的1449兆瓦,占世界总产量的70%%。无锡尚德2006年产能达到2 40兆瓦,位居世界三强。刚刚上市不久的林洋新能源也制定雄心勃勃的扩产计划,2007年将突破200兆瓦。南京中电已经建立6条电池生产线,产能达到200兆瓦,上市之后,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也是必然的目标。而常州天合、河北晶龙、天威英利都在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在北京,上海,浙江的宁波、绍兴,江苏的江阴、苏州,广东的深圳等地,似乎在一夜之间诞生大量生产太阳能电池的企业。 </P> <P> 在国内产能不断加大的同时,国际太阳能电池的价格也在一路狂飙,2003年还是2美元/瓦,2004 年初达到2.8美元/瓦,到2005年已经超过4美元/瓦,而且供不应求。然而,与国内产能与国际需求迅速扩大相反的是,国内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却尚未普及。 </P> <P> 事实上,我国也于2006年1月制定《可再生能源法》,强力扶持太阳能电池等可再生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太阳能电池行业属于高新技术领域,其投资和技术成本相对较高,而最终的产品价格也随之上升。高昂的价格使太阳能电池的推广和应用受到一定影响和此外,由于利润丰厚,一些企业竞相压价,导致整个行业竞争混乱。 </P> <P> 与此同时,太阳能电池行业所必需的硅原料国内不能自给,是目前全行业面临的最棘手问题。高纯度的硅原料对于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极为重要。硅中大量杂质的存在,不仅会降低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而且金属杂质的扩散速度很快,会大大缩短硅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造成电池组件发电量衰退,降低硅太阳能电池电能的再生比等问题。与所有行业一样,产业上游原材料的短缺,必然造成下游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的成本上升和收益下降。 </P> <P> 据了解,目前硅原料价格已经从2003年的20-30美元/公斤上涨到2006年的200-300美元/公斤,还常常"有价无货"。在目前技术条件下,生产1兆瓦的太阳能电池大约消耗12吨硅原料。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的不完全统计,按2006年国内太阳能电池1450兆瓦的年生产能力计算,对硅原料的需求将达到1.74万吨,超过全球太阳能硅原料的实际用量。而目前国内用于太阳能电池生产的多晶硅产量不足500吨,并且技术相对落后,生产成本明显高于国外竞争对手。这直接影响我国太阳能电池产业的发展。面对诸多压力,海外对太阳能电池的热捧,促使更多的企业倾向出口。 </P> <P> 近日,有关部门公布2006年全国降耗减排结果,单位GDP比2005年下降1.23%,没有实现年初4%%的预期目标。对此,业内人士再次呼吁,要重视鼓励太阳能产业的推广和发展,给予太阳能电池企业更多更好的扶持政策,使其真正成为节能降耗的"排头兵"。</P></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