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管理中心
>>
行业资讯
>>修改新闻资讯信息
资讯类型:
行业要闻
企业动态
新品速递
解决方案
交流培训
嘉宾访谈
产业纵横
人物聚焦
展会动态
会展报告
本站动态
标 题:
*
页面广告:
不显示
显示
副 标 题:
关 键 字:
多个关键字请用“
/
”分隔,如:西门子/重大新闻
内容描述:
新闻来源:
链 接:
责任编辑:
标题图片:
无
当编辑区有插入图片时,将自动填充此下拉框
*
所属类别:
(不超过20项)
电源产品分类
:
UPS电源
稳压电源
EPS电源
变频电源
净化电源
特种电源
发电机组
开关电源(AC/DC)
逆变电源(DC/AC)
模块电源(DC/DC)
电源应用分类
:
通信电源
电力电源
车载电源
军工电源
航空航天电源
工控电源
PC电源
LED电源
电镀电源
焊接电源
加热电源
医疗电源
家电电源
便携式电源
充电机(器)
励磁电源
电源配套分类
:
功率器件
防雷浪涌
测试仪器
电磁兼容
电源IC
电池/蓄电池
电池检测
变压器
传感器
轴流风机
电子元件
连接器及端子
散热器
电解电容
PCB/辅助材料
新能源分类
:
太阳能(光伏发电)
风能发电
潮汐发电
水利发电
燃料电池
其他类
:
其他
静态页面:
生成静态页面
*
内 容:
<P> 目前,中国具有磁性材料生产企业及相关的企业1096家,其中铁氧体生产企业359家,稀土磁体和金属磁体生产企业226家,其余为配套设备生产企业和辅助原料生产企业。永磁铁氧体生产企业197家,产量为41万吨(烧结磁体36万吨、粘结磁体5万吨),软磁铁氧体生产企业162家,产量为30 万吨(锰锌26万吨、镍锌和镁锌4万吨),钕铁硼磁体4万吨,铝镍钴金属磁体0.35万吨,上述数据均包括在中国的外资企业。</P> <P><STRONG>铁氧体保持20%以上增速</STRONG></P> <P> 中国的铁氧体工业基本保持在20%以上速度增长,平均每五年产量翻一番,图1表示1985年—2006年中国烧结永磁铁氧体和锰锌软磁铁氧体磁体的增长。图2表示1985年—2006年中国粘结永磁铁氧体增长。图3表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钕铁硼磁体产量变化。</P> <P> 进入21世纪,中国的粘结永磁铁氧体增长速度加快,现在产量达5万吨,除原来传统的各向同性粘结永磁铁氧体,如电冰箱门封磁条和显像管调焦磁环片增长外,各向异性粘结永磁铁氧体,如微电机用的磁体和薄纸广告贴片磁体增长幅度加大。现在,各向同性磁体占粘结永磁铁氧体磁体的60%,其磁能积在 0.7 MGOe~1.0MGOe,各向异性磁体占40%,其磁能积在1.4 MGOe~1.6MGOe,主要用于各种类型的微电机。</P> <P> 近几年,中国铁氧体磁体的产品质量和档次有很大的提高,基本上能生产日本TDK公司的各种牌号标准的产品。用铁鳞为原料生产的烧结铁氧体永磁性能达到FB4B,用氧化铁为原料能生产的磁体性能达到FB5、FB6。锰锌软磁铁氧体功率材料性能普遍达PC30——PC40,少数能生产PC44、 PC50等牌号的产品;高导磁率材料μi普遍达8000,少数能生产12000~15000的材料。</P> <P> 目前永磁铁氧体产品在高技术领域应用占42%,如家电(微波炉、空调、小家电)、办公用品(复印机、传真机)汽车、摩托车、高保真音响、仪表传感器件。传统中低档产品领域的应用占58%,如扬声器、吸附磁体、玩具电机、磁选器件。分布如图4。</P> <P> 软磁铁氧体产品,高技术领域应用占22%,如数字通信、电磁兼容(EMC)、射频宽带、抗电磁干扰(EMI)、高清显示、汽车电子。传统中低档产品领域应用占78%,如电视机、电源适配器、电子镇流器、普通开关电源变压器、天线棒。分布如图5。</P> <P> 目前中国钕铁硼磁体应用情况如下,高技术产品领域的应用占37%,如核磁共振成像仪(MRI)、手机振动、硬盘驱动器音圈(VCM)、光盘 (DVD、CD-ROM)驱动器主轴、电动工具、电动车。传统中低档产品领域的应用占63%,如音响器件、磁吸附器件、磁选器、磁化器。分布如图6。</P> <P> 从总体来看,中国的铁氧体磁体的性能还以中低档为多数,虽然产量高居世界第一,但产值并不理想。现在中国的磁性材料总产值约265亿元,永磁铁氧体产值62亿元,平均价格在1.5万元/吨;软磁铁氧体产值在93亿元,平均价格在3.1万元/吨,其余钐钴磁体、钕铁硼磁体和金属磁体占市场110亿元。</P> <P> 2006年中国出口各类磁体23万吨,出口金额仅8.6亿美元;进口各类磁体6.9万吨,而进口金额达5.7亿美元。图7示出2006年中国海关统计的磁性材料进出口数量和金额,从中也能反映出中国的磁体价格远低于国际价格。</P> <P><STRONG>行业存在四大问题</STRONG></P> <P> 1.资本和知本脱节,现在有资金的企业不少,据统计,上市公司加入磁性材料行业有近30家。一些非磁材领域的上市公司单凭资金投入,缺少与研究院所和有一定技术的企业联合,单干效果不理想。</P> <P> 2.科技投入力度不够,国内的一些大企业,在科技投入方面资金较少,没有技术创新的考虑。国外的企业投入科技开发的资金约为利润总额的5%。</P> <P> 3.缺少与下游产品共同开发,由于中国的整机开发跟在国外市场后面,很少与磁材企业沟通,所以磁材行业在整机使用方面永远处于被动地位。</P> <P> 4.中国磁性材料企业过多,新兴企业要占市场仅靠下降价格,像滚雪球一样无止境。另外中国的市场竞争游戏规则与自我约束机制不完善。</P> <P> 总之,前途是光明的,21世纪国际磁性材料中心转移到中国,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磁性材生产基地、磁材销售市场。各企业要按照中国磁性材料发展战略,制定各自的战术,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国内到国际,步步实现自己的宏大理想。我们坚信:中国磁性材料企业必能成为国际巨头。(中电元协磁性材料分会秘书长 陈国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