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管理中心
>>
行业资讯
>>修改新闻资讯信息
资讯类型:
行业要闻
企业动态
新品速递
解决方案
交流培训
嘉宾访谈
产业纵横
人物聚焦
展会动态
会展报告
本站动态
标 题:
*
页面广告:
不显示
显示
副 标 题:
关 键 字:
多个关键字请用“
/
”分隔,如:西门子/重大新闻
内容描述:
新闻来源:
链 接:
责任编辑:
标题图片:
无
当编辑区有插入图片时,将自动填充此下拉框
*
所属类别:
(不超过20项)
电源产品分类
:
UPS电源
稳压电源
EPS电源
变频电源
净化电源
特种电源
发电机组
开关电源(AC/DC)
逆变电源(DC/AC)
模块电源(DC/DC)
电源应用分类
:
通信电源
电力电源
车载电源
军工电源
航空航天电源
工控电源
PC电源
LED电源
电镀电源
焊接电源
加热电源
医疗电源
家电电源
便携式电源
充电机(器)
励磁电源
电源配套分类
:
功率器件
防雷浪涌
测试仪器
电磁兼容
电源IC
电池/蓄电池
电池检测
变压器
传感器
轴流风机
电子元件
连接器及端子
散热器
电解电容
PCB/辅助材料
新能源分类
:
太阳能(光伏发电)
风能发电
潮汐发电
水利发电
燃料电池
其他类
:
其他
静态页面:
生成静态页面
*
内 容:
半导体大厂专注于建造12英寸芯片厂、逐步淘汰转移6英寸厂时,作为家电厂商的创维集团近日却在深圳宣布启动了2.4亿元投资额的6英寸半导体芯片厂。<BR><BR> 创维对外一致宣称,公司进军上游,是为了构建完整的垂直产业链,实现垂直多元化。“作为内地首家进军半导体制造的家电企业,创维顺应了全球消费电子市场发展的趋势。”该公司中国区营销公司市场总监刘桥明说。<BR><BR> “有人喜欢馒头,有人喜欢窝头。6寸生产线照样能够获取利益。”中国半导体协会秘书长徐小田表示。他认为,中国消费电子的热潮使得芯片的需求层次愈加丰富,如果创维明年正式投产,仅面向遥控器领域,就有十分广阔的市场。<BR><BR> 市场咨询公司iSuppli预期,未来4年,内地6英寸厂产能仍将显著成长,年复合成长率(CAGR)可望达到25%,2008年厂房数目可望达到24家。<BR><BR> 消费电子的诱惑<BR><BR> “该项目的产品方向为功率半导体器件,主要应用于绿色照明、充电器和家用电器等领域。”创维集团首席执行官王殿甫表示。<BR><BR> 刘桥明同时透露,创维的市场目标将主要向消费电子市场领域延伸。IDC预测,到2008年,中国的消费电子市场会达到1000亿美元的规模。<BR><BR> 银河证券一位半导体分析师表示,由于其光刻版与圆片加工成本过高,许多消费电子产品在小尺寸上生产更为合算。比如,笔记本电脑中,有4部分需要用8英寸线加工:除了DRAM、CPU、Chipset、Graphic外,其他部分都可用6英寸线加工,且能保证质量。在目前大量的家电产品中,绝大部分采用6英寸线加工即可。<BR><BR> 目前,一般数字电视机、DVD、手机、电脑等产品仍然主要采用6英寸生产线加工的芯片。即使在美、日等半导体发达国家,依然有着大量6英寸线、5英寸线和4英寸线。<BR><BR> 赛迪报告称,中国的半导体市场约为190亿美元,其中0.35微米到1.5微米的产品市场占69.5%,比较适合6英寸加工。而大于1.5微米的产品市场占15.6%,比较适合3、4、5英寸圆片加工。因此,中国有三分之二的产品仍然适合6英寸线生产。<BR><BR> 成本驱动<BR><BR> 投资小,见效快。这句类似广告词的句子很适用创维的此番动作。<BR><BR> 6英寸厂建厂成本低廉,是适合内地半导体产业的另一因素。对内地厂商而言,打造6英寸厂无需承担巨额芯片厂房建厂成本,成熟的制程也不需要花费多少测试成本,可减少非经常性工程成本(NRE)的支出。<BR><BR> 而且,6英寸生产线一般来自二手设备。相对于新生产线,一般只要三分之一不到的价钱,甚至更低。<BR><BR> 华润上华一位市场人员表示,“可以肯定,创维的生产线来自中国台湾,或者日韩欧美的旧设备。”<BR><BR> 目前,台湾地区半导体二手设备市场交易十分活跃,大厂商之间竞争日益激烈。来自iSuppli的统计显示,2004年全球半导体二手设备增长率约为15%。<BR><BR> 业内一般认为,芯片设备与基建的投资比例约为8:2。在创维2.4亿元的投入中,设备部分将占去近1.92亿元,厂房等基建投资则约为4800万元。<BR><BR>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境外一些芯片代工大厂纷纷上马12英寸生产线,原有的6英寸线甚至8英寸线会部分流向内地,中国内地将成为芯片生产线二手设备的重要销售区域。<BR><BR> 因此,尽管大尺寸芯片线对提高芯片制造业在整个产业链中的比例贡献虽较大,但就投资额来说,6英寸线投资更有优势,且建设周期可大为缩短。<BR><BR> 风险<BR><BR> 来自200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内地目前共有6条6英寸芯片生产线,分别为福建日马、宁波中纬、上海先进、无锡华润、杭州士兰等几家企业拥有。而建设中的6英寸线有8~9条,另外5~6条则在拟建过程中。<BR><BR> “纯粹由家电厂商投资兴建的企业还没有成功的先例,”赛迪顾问半导体分析师李科表示。“海尔3年前曾极力想进入这一领域,最终只在北京成立了集成电路设计中心。”<BR><BR> 李科对创维的芯片设计能力及未来销售也表示了担忧。他认为,如果没有IC设计实力,单纯进入生产制造环节,无异于来料加工,未必获取成本优势;而就销售来说,内地已有多家生产线,并已聚拢了许多终端客户,创维是否能够获得理想的市场份额,也很难说。<BR><BR> 据悉,海尔当时未能实现芯片制造,问题之一是资金方面。目前,在内地投资兴建芯片厂,厂商必须先获得建厂投资额一半以上资金,才能有资格向银行申请贷款。因此,部分财力不厚的企业,在资金不足的困境下,往往半途而废,放弃规划。<BR><BR> 而创维之前曾表示,在首期2.4亿元投资中,1.68亿元来自于政府贴息贷款。<BR><BR> 此外,目前世界上主流芯片加工线为8英寸,而正处于大力发展12英寸线的阶段。淘汰、更新将是6英寸生产线最终的命运。因此,未来这将为创维及正在上马的更多企业造成多大的“沉淀成本”,还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