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管理中心
>>
行业资讯
>>修改新闻资讯信息
资讯类型:
行业要闻
企业动态
新品速递
解决方案
交流培训
嘉宾访谈
产业纵横
人物聚焦
展会动态
会展报告
本站动态
标 题:
*
页面广告:
不显示
显示
副 标 题:
关 键 字:
多个关键字请用“
/
”分隔,如:西门子/重大新闻
内容描述:
新闻来源:
链 接:
责任编辑:
标题图片:
无
当编辑区有插入图片时,将自动填充此下拉框
*
所属类别:
(不超过20项)
电源产品分类
:
UPS电源
稳压电源
EPS电源
变频电源
净化电源
特种电源
发电机组
开关电源(AC/DC)
逆变电源(DC/AC)
模块电源(DC/DC)
电源应用分类
:
通信电源
电力电源
车载电源
军工电源
航空航天电源
工控电源
PC电源
LED电源
电镀电源
焊接电源
加热电源
医疗电源
家电电源
便携式电源
充电机(器)
励磁电源
电源配套分类
:
功率器件
防雷浪涌
测试仪器
电磁兼容
电源IC
电池/蓄电池
电池检测
变压器
传感器
轴流风机
电子元件
连接器及端子
散热器
电解电容
PCB/辅助材料
新能源分类
:
太阳能(光伏发电)
风能发电
潮汐发电
水利发电
燃料电池
其他类
:
其他
静态页面:
生成静态页面
*
内 容:
<SPAN class=px14> <P><FONT id=FontSizeSettings5> 据电池行业统计报告显示,2006年蓄电池生产企业的利润率正遭受着巨大的冲击,企业亏损面扩大,部分企业倒闭转产,我国电池行业面临严峻挑战。造成全行业经济效益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 </FONT></P> <P><FONT id=FontSizeSettings5> 一、电池材料价格持续上涨 </FONT></P> <P><FONT id=FontSizeSettings5> 我国蓄电池行业目前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困扰。由于世界各国对环保要求的提高,有些发达国家已经停止了铅、镉、镍等有色重金属在本国的生产,以转嫁对本国环境的污染;此举造成了电解铅价格猛涨,从 2003年的每吨4500元上涨到今年年初的每吨1.3万元;镍价格从去年年底的每吨15万元左右,现在涨到每吨接近45万元。此外,原材料钴、镉、天然锰粉、锌粉等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飚升。由于出口产品的售价是随合同签订而早已确定,原材料涨价后,售价却不能同步跟随,结果出现了“出口越多,损失越大” 的局面。加之国内电池生产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导致它们近年来积累率较低,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这些因素相互纠结都直接导致国内电池企业步履艰难,不得不纷纷减少产销规模,以求降低损失。 </FONT></P> <P><FONT id=FontSizeSettings5> 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电池产业的影响 </FONT></P> <P><FONT id=FontSizeSettings5> 2006年9月14日,国家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根据《通知》规定,铅酸蓄电池、氧化汞电池的出口退税政策被取消;而早在2004 年,电池的出口退税率便开始逐年下调,并将逐步全面取消退税。目前铅酸蓄电池、氧化汞和镉镍电池已被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对列入此目录的商品进口一律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FONT></P> <P><FONT id=FontSizeSettings5> 据有关机构统计,出口退税率每下调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一般贸易出口成本增加约1个百分点;所以出口退税政策的出台,将降低电池出口市场竞争力,这将加速电池行业的重新洗牌,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将严重亏本,甚至面临倒闭。 </FONT></P> <P><FONT id=FontSizeSettings5> 三、国外绿色壁垒对我国电池产业的影响 </FONT></P> <P><FONT id=FontSizeSettings5> 根据欧盟《官方公报》最近颁布电池及蓄电池指令,对于电池中的铅、镉、汞含量提出了更严格的指标要求,并涉及承担昂贵的回收费用。依据REACH法规和RoSH指令,提高了电池注册费用和检测费用,大幅度提高了电池生产成本和出口销售成本。 </FONT></P> <P><FONT id=FontSizeSettings5> 欧盟等发达国家频频设置“绿色壁垒”,已使得出口电池成本大幅度增加,一些中小企业不得不因为经济原因和技术原因而放弃海外市场。 </FONT></P> <P><FONT id=FontSizeSettings5> 四、国外反倾销与技术壁垒对我国电池产业的影响 </FONT></P> <P><FONT id=FontSizeSettings5> 我国电池行业接连遭遇美国337碱锰电池调查案、美国337铅酸蓄电池调查案,美国氢镍电池企业征收中国公司专利费,美国和日本锂离子电池专利案等知识产权案,为了应诉,耗用了我国应诉企业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销售网络受到严重冲击。 </FONT></P> <P><FONT id=FontSizeSettings5> 最近,我国电池行业还遭遇韩国碱锰电池反倾销日落复审,印度干电池反倾销日落复审。先后经历了针对铅酸蓄电池等产品十多次反倾销,电池出口贸易受到较大影响。 </FONT></P> <P><FONT id=FontSizeSettings5> 有些反倾销案和337调查因涉案企业不应诉,而导致整个行业排除在起诉方当地区域市场之外。<SPAN class=px14><FONT id=FontSizeSettings5>在当前应诉基金机制缺乏的情况下,企业的压力很大。 </FONT></P> <P><FONT id=FontSizeSettings5> 五、人民币升值对电池产业的影响 </FONT></P> <P><FONT id=FontSizeSettings5> 人民币汇率从2005年1:8.3,调整为目前1:7.5左右。我国电池产量中约80%为出口,人民币升值,而电池出口价格难以提高,则明显提高电池出口成本,使企业经济效益下降。 </FONT></P> <P><FONT id=FontSizeSettings5> 六、运输费用提高 </FONT></P> <P><FONT id=FontSizeSettings5> 随着能源紧张,电池运输费用提高。许多地方交通部门将铅酸蓄电池和镉镍电池视为危险品运输,并强征费用,提高了企业的负担,影响经济效益。 </FONT></P> <P><FONT id=FontSizeSettings5> 七、电池行业职业病危害状况严峻,环保治理投入提高 </FONT></P> <P><FONT id=FontSizeSettings5> 铅酸蓄电池和镉镍等碱性蓄电池的正负极主要原材料是铅、镉、镍等有色重金属的化合物,尤其金属镉及其离子具有强烈的毒性和毒害作用,制造过程扬起的粉尘、产生的废水及废弃物,通过各种污染途径被人体摄入后会不断沉积、发生作用,最终导致中毒者的骨骼疏松、造血功能和肾脏受损。电池污染土壤或水源,并再次通过生长的植物、蔬菜侵入人体后进行深度侵害。 </FONT></P> <P><FONT id=FontSizeSettings5> 在为环境污染付出沉重代价的今天,在人们的环保意识日渐苏醒和环保呼声日益高涨的时候,几大类蓄电池的毒害影响被广泛而深入的关注。2004年惠州超霸电池公司因发生145名员工镉中毒而被当地政府责令永久性停产,事件的延续处理结果于2006年12月10日经央视二套经济半小时栏目(题为《半小时观察:致命的电池》)播出后,全国上下一片哗然;继而引发无锡松下电池厂因隐瞒员工镉超标体检报告而导致停工、停产、高管引咎离职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镉中毒事件的纷扰在全国各地、尤其在镉镍电池生产厂家迅速蔓延,席卷得沸沸扬扬,大家谈“镉”色变。为了改善电池企业的环保治理,企业增加了环保投入,提高了经营成本。 </FONT></P> <P><FONT id=FontSizeSettings5> 综上所述,我国电池企业面临重重困难,为此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将积极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而企业应加强技术、工艺和设备的革新力度,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尽可能地降低因原材料上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改进生产工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尽快转型,向生产高效、环保、节能电池的方向前进,促进电池行业持续发展。</FONT></P></SPAN></FONT></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