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管理中心
>>
行业资讯
>>修改新闻资讯信息
资讯类型:
行业要闻
企业动态
新品速递
解决方案
交流培训
嘉宾访谈
产业纵横
人物聚焦
展会动态
会展报告
本站动态
标 题:
*
页面广告:
不显示
显示
副 标 题:
关 键 字:
多个关键字请用“
/
”分隔,如:西门子/重大新闻
内容描述:
近日,中兴通讯总裁史立荣获评“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他说,对于创新,中兴通讯不敢有一丝一毫懈怠,还要持续创新,继续加大国际专利布局,在2015年前冲刺电信设备全球三强。
新闻来源:
链 接:
责任编辑:
标题图片:
无
当编辑区有插入图片时,将自动填充此下拉框
*
所属类别:
(不超过20项)
电源产品分类
:
UPS电源
稳压电源
EPS电源
变频电源
净化电源
特种电源
发电机组
开关电源(AC/DC)
逆变电源(DC/AC)
模块电源(DC/DC)
电源应用分类
:
通信电源
电力电源
车载电源
军工电源
航空航天电源
工控电源
PC电源
LED电源
电镀电源
焊接电源
加热电源
医疗电源
家电电源
便携式电源
充电机(器)
励磁电源
电源配套分类
:
功率器件
防雷浪涌
测试仪器
电磁兼容
电源IC
电池/蓄电池
电池检测
变压器
传感器
轴流风机
电子元件
连接器及端子
散热器
电解电容
PCB/辅助材料
新能源分类
:
太阳能(光伏发电)
风能发电
潮汐发电
水利发电
燃料电池
其他类
:
其他
静态页面:
生成静态页面
*
内 容:
<P> 近日,<A href="http://www.cps800.com/news/26543.htm" target=_blank><STRONG>中兴通讯</STRONG></A>总裁史立荣获评“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他说,对于创新,中兴通讯不敢有一丝一毫懈怠,还要持续创新,继续加大国际专利布局,在2015年前冲刺<A href="http://www.cps800.com/news/2008-2/2008226113729.html" target=_blank><STRONG>电信设备</STRONG></A>全球三强。 </P> <P> 3G网络建设基本落幕,4G大幕尚未拉开,对于跳跃式增长的国内电信设备商而言,是不小的考验。就在国际电信市场风云变幻之时,中兴通讯正以积极的姿态进行转型:布局智能终端和LTE,发力云计算,近两年来在海内外取得不少骄人的成绩,在欧美市场的不断突破也为业界称道。 </P> <P> 作为中兴通讯董事长兼创始人侯为贵退居幕后以来的第二任掌舵人,史立荣曾长期负责海外业务。早在1995年,他一人扛着设备到瑞士日内瓦参加世界电信展,展位面积仅2平方米,被称为“中兴海外第一人”。去年出任总裁以来,史立荣带领中兴通讯实现了两大突破,一是公司营收突破百亿美元,跨入中国“千亿俱乐部”企业行列。二是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兴通讯继去年国际专利取得全球第二、行业第一位后,今年国际专利也跃居全球企业首位。 </P> <P> 在中兴通讯一直不断向上再向上的同时,其所在的通信行业近两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北电破产、摩托分拆、诺基亚西门子(诺西)与阿尔卡特朗讯(阿朗)则在合并重组,这一趋势还在向纵深发展——阿朗战线蜗居北美,爱立信保留无线、服务两大强项业务,诺西近日宣布高达17000人的全球裁员计划。 </P> <P> 近日,刚刚获评“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的史立荣与深圳商报总编辑姜东南面对面。他说,对于创新,中兴通讯不敢有一丝一毫懈怠,还要持续创新,继续加大国际专利布局,在2015年前冲刺电信设备全球三强。 </P> <P> <STRONG>欧美市场将有突破性进展</STRONG> </P> <P> <STRONG>记者:首先要恭喜你获评“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这两年中兴通讯在国内国际市场的发展有目共睹,尤其是在欧美高端市场增速高达60%以上,很不容易,为什么会有现在这样的好成绩? </STRONG></P> <P> 史:谢谢。这个奖项更应该属于全体中兴通讯员工。</P> <P> 中兴通讯“走出去”至今已有17年,在策略上也经历了一些改变。1995年至1997年,刚进军国际市场,只出口单一产品,属于铺垫尝试阶段。1998年到2001年,开始承包大规模电信工程,多元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2002年开始,国际化战略开始在市场、人才、技术、资本等四个方面全方位推进。2006年初,我们提出MTO(跨国运营商)战略,这标志着海外战略进入高端突破期,一方面发展欧美的成熟市场,另一方面在新兴市场与跨国运营商合作。 {$page$}</P> <P> 最早走向海外时,我们的主要竞争优势在于产品的高性价比,其后,能够为领先的跨国运营商提供定制化方案成为我们的重要优势,发展到今天,中兴以TCO(总所有成本)整体优势取胜。 </P> <P> 虽然我们现在在欧美等高端市场的大多数收入仍来自终端产品,但以终端产品为突破口,系统产品也有望成功切入主流运营商市场。可以预期,我们的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美等高端市场在较短时间会获得突破性进展。我们预计,今年海外市场收入占比将由目前的54%进一步提升。 </P> <P> <STRONG>记者:中兴通讯今年提了“大国大T(Telecom)”的新策略,目前进展如何?</STRONG></P> <P> 史:大国是从地理位置上划分,大T是按公司规模划分。欧美、日本和金砖四国,人口众多、经济总量大、电信设备投资额高,而如果按公司规模衡量,全球约有30个大T。全球有上百家运营商,但真正需求量大的只是那20%。谁能从这些大市场和大客户手里拿到最多的订单,谁就能成为最大的赢家。 </P> <P> 我们过去这两三年一直聚焦在大国大T上,进步非常快。手机方面,我们“大国大T”的战略已经完全实现了,成为全球主流运营商的设计供货商。在系统设备方面,我们今年的目标是在北美以外的市场成为全球前30家最大电信公司的设备供应商。 </P> <P> <STRONG>记者:中兴通讯刚刚和美国Sprint推出旗舰智能手机ZTE Warp,近年来在美国终端市场取得了很大进展。未来中兴通讯在美国市场的战略是怎样的? </STRONG></P> <P> 史:美国终端市场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你想做好手机市场,必须做好美国市场。今年前三个季度,我们的终端产品在美国销量同比增长157%。我们希望以后在那里会有更好的发展。 </P> <P> 当然美国系统设备市场暂时有一些困难,我认为是政治上的原因。但从中兴通讯来说还比较好,因为我们是深圳、香港两地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等比较透明公开。 </P> <P> 美国现在和未来都将是我们的战略市场。至于系统设备没能进入美国市场,还是要从自身找原因,因为我们的努力不够,如果你有客户无法拒绝的创新,那么你总会拿到这块市场。 </P> <P> <STRONG>智能终端擦亮整体品牌</STRONG> </P> <P> <STRONG>记者:这几年中兴通讯手机业务增长势头非常猛,在全球也已经非常有影响力。中兴通讯很早就进入手机领域的研发,这也是现在能够厚积薄发的原因之一? </STRONG></P> <P> 史:是的,中国的所有手机专利,中兴通讯就占一半。可能有些人不知道,中国移动现在一般的TD手机都带CMMB功能。很多人以为是广电的技术,其实约有40%的CMMB专利来自于中兴通讯。 </P> <P> <STRONG>记者:中兴通讯今年正式提出将全面向智能终端转型,实际上从去年开始,Blade、Light Tab在高端市场的热销,就已经显示出中兴通讯在智能终端方面的运作能力,今年的Skate表现也不错。明星机型对于中兴通讯品牌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STRONG></P> <P> 史:在手机业务领域,我们已不将出货量作为最主要的目标,而开始将研发和市场投入的重点转向利润率更高的智能手机,期望智能手机收入占比能够达到30%,以提高公司年利润率。 </P> <P> 我们一直倡导中兴通讯品牌要走出去,即使和运营商联合品牌,也要通过手机业务,把中兴通讯的品牌一起打出去。通过明星手机带动局部市场,通过局部市场的崛起带动全球市场,如果欧洲、美国、日本和中国这四个市场的品牌做得好,我们在全球的品牌也就起来了。 </P> <P> <STRONG>记者:中兴通讯如何去布局智能终端市场呢? </STRONG></P> <P> 史:在技术层面,我们设立了从系统、终端、应用到服务的面向移动互联的全面布局,专门部署了庞大的“云计算”团队和智能终端研发团队。 </P> <P> 在市场层面,利用已经建立起的全球140多个国家营销网络的优势,牢牢抓住美国、欧洲、中国、巴西等重点市场,在持续扩大中国本土市场规模的同时,加强欧美等市场的突破。 </P> <P> 在产品层面,我们将面向消费者开展产品的规划,推出面向个人、家庭、办公的全面智能终端解决方案,通过多制式、多品类、多系列产品模式,满足全球运营商和消费者需求,并逐步打造全球明星产品。 {$page$}</P> <P> 实际上,终端和系统之间存在“跷跷板效应”,新型终端对网络提出新的要求,网络升级后又给终端换代带来机会,中兴通讯由于在这两方面都具有很强实力,更容易把握住机会。 </P> <P> <STRONG>云计算三分天下有其一 </STRONG></P> <P> <STRONG>记者:云计算是现在很热的话题,有的人说云计算是“新瓶装旧酒”,你是怎么看的? </STRONG></P> <P> 史:基于“云”的业务应用早就存在,“云”其实就是大家共享的一个运用、技术和数据的平台。过去一直没有流行,是因为有些条件不具备,比如带宽。到了现在,云计算的相关技术比以前有了大大的提高,为云应用开辟了巨大的空间。过去一些好的概念,现在就能实现了。 </P> <P> <STRONG>记者:中兴的云计算战略重点关注哪些方面?</STRONG> </P> <P> 史:包括虚拟化在内的云计算技术及框架,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应用于中兴通讯的各类产品中,但这项技术一直未上升到产业层面。现在我们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积极推进基础设施的“云化”;另一方面积极帮助运营商搭建应用程序商店。 </P> <P> 我们抓住电信运营商向“云平台”转移的趋势,为运营商提供完备的解决方案,包括整合能力、交付能力、项目管理等一站式服务,而传统IT设备厂商通常只能提供云基础设备。 </P> <P> 我们今年专门成立了“云计算与IT经营部”,是与“有线经营部”、“无线经营部”并列的第三大经营部门,并投入3000多人进行云计算研发。在南京的全球云计算中心已建成,今年在云计算领域的销售目标为100亿元。 </P> <P> <STRONG>记者:现在业内对云计算的诟病,一是安全,二是批评其只有概念没有实际成果,你如何看待这两个问题? </STRONG></P> <P> 史:之所以业内认为缺乏实际成果,是因为缺乏相关的云应用。客户需要的是云服务,而不是云概念,需要看到云服务对其经营带来的成效。例如中兴通讯内部eTrip云服务,就是实实在在的云服务。以往企业员工出差,要完成审批、借款、订票、订酒店、开发票、报销等一套繁琐流程,eTrip将其通过网络全部移植到云端处理,实现了“员工出差不见钱”。2010年,eTrip服务为我们降低成本上亿元人民币,同时还帮助公司吸引了70多家企业用户。 </P> <P> 另外,云计算领域的大部分实验已在中兴通讯公司内部得到应用,例如“桌面云”。在中兴通讯全球云计算中心,看不到电脑主机,只有显示屏和“瘦终端”。员工可以通过各类终端设备登录到虚拟桌面。员工输入自己的账号及密码之后,系统会根据员工的身份识别分配不同的权限,并提供相应的系统。 </P> <P> 云安全方面需要从内部管理机制和系统设计两个方面共同来应对。我们现在在做一个标识网技术,属于非常高端的技术,主要解决虚拟时代的网络安全问题。 </P> <P> <STRONG>创新要扎根市场</STRONG> </P> <P> <STRONG>记者:中兴通讯国际专利布局战略这两年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去年PCT(专利合作条约)申请量1862件,全球第二。今年一季度,中兴通讯是974件PCT申请量,占据全球公司首位,超过了高通。如果按照这样的发展势头,中兴通讯很有可能在今年成为全球PCT专利申请量的第一名,为何能有这么好的表现? </STRONG></P> <P> 史:我们是根据自身国际市场开拓程度和未来趋势进行知识产权布局。中兴通讯自2006年首度进入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排名全球100强后,迅速从52位、38位、23位,一路拉升至2010年的全球第2位。知识产权工作要能预见未来,提前若干年进行布局。去年的1863件当然不仅是当年一年的成果,而是包含了原来很多积累,这是一个长期延续的过程。 </P> <P> <STRONG>记者:中兴通讯在3G时代和跨国同行在技术上和知识产权上大致保持一致,在4G上,中兴通讯有相当多的关键技术领先于这个产业,领先于全球的同行,这也让中兴通讯在国际上有了相当大的话语权。 </STRONG>{$page$}</P> <P> 史:是的。目前中兴已经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超过4万项,更重要的是,所持有专利90%以上是覆盖国际通讯技术标准的基本专利,以及覆盖通讯产业关键技术的核心专利,我们申请的国际专利6100项,就全面覆盖3G、4G核心技术,这也成为我们打入国际市场的“准入证”,以及国际谈判中专利交叉许可的筹码。在LTE方面,去年我们已经投入超过4000人进行研发,申请相关专利2900多件,在新一轮的通信技术标准的竞争中,有了更多话语权。我们希望未来中兴通讯的专利能给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P> <P> <STRONG>记者:在大量知识产权厚积薄发的背后,企业也要有相当多的资金投入,中兴通讯这几年在研发上的投入有多少,又收获了什么? </STRONG></P> <P> 史:中兴每年研发费用占总收入的10%,即使在这两年金融危机中也不例外。2006至2009年近四年来,我们研发资金累计高达200亿元,2010年单一年度达70亿元。在被许可的支出方面,2010年中兴通讯的专利许可费用达1.1亿美元。 </P> <P> 目前我们在全球有15个研究所,研发人员3万多名,以深圳、上海、南京、西安四地的规模最大,哪里有“会念经的和尚”,我们就把“庙”设在哪里。我们提出来要造全球最美的研发中心,让我们的研发人员迸发出更多的创意,很多研发中心本身就是一个生态园。 </P> <P> 当然,这么大的投入也直接给我们带来很好的效果。去年国家专利金奖一次给了我们两个,这也是首次把两个专利金奖颁给一家企业。 </P> <P> <STRONG>记者:创新是中兴通讯最重要的DNA,能否总结一下中兴通讯的自主创新有哪些特点?</STRONG> </P> <P> 史:我们的企业之所以可以发展到今天,是因为20年来创新一直是我们的核心。没有创新,就没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新不是随便说说的,是要根据市场客户的需求,为他们解决问题。目前,我们在市场上最受欢迎,给我们带来最大利益的产品,都是来自市场、客户的需求。 </P> <P> 现在无线市场发展非常快,2G、3G、4G“三代同堂”,对用户是很大的挑战,机房能不能装得下三代的服务器就是一个问题。比如我们做的SDR(无线软基站),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日常维护简化了,成本也降低了。香港最大的电信运营商CSL上了SDR后,电信吞吐量翻了50倍,成本降了30%多,建设费用节省了5200万港币,机房占地仅为原来的一半。 </P> <P> 创新一定要给客户带来真正的价值,这才是有生命力的。我常常跟客户们说,“你们给了我订单,我很高兴,但我最高兴的是,你使用了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后有更好的发展,这才是双赢”。 我们对创新不敢有一丝一毫懈怠,我们还在持续创新。我们今年提出来,要和全球10个顶级运营商成立联合创新中心,还要持续去了解市场的需求。 </P> <P> <STRONG>机遇大于挑战</STRONG> </P> <P> <STRONG>记者:中国刚刚迈过了“入世十年”,入世对中兴通讯“走出去”有哪些影响? </STRONG></P> <P> 史:入世十年也是中国经济大发展的十年,中兴通讯的销售额也从100亿元到1000亿元,是10倍的增长,有这个结果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加大了组织的力度,无论是在队伍、策略,还是市场拓展上,都做了很多艰苦的努力:从小到大,从易到难,从周边国家到远处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从单一产品到多元化产品,我们是一步步走过来的。 </P> <P> 高科技产品出口难度要比普通产品更大一些。西方越是高端的客户,考虑就越周到,包括研发、质量保障、风险防范能力等,都摸透了才会选择与你合作。但它一旦认同你,就会愿意与你未来长期合作与发展。 </P> <P> <STRONG>记者:欧债危机对中兴通讯来说是机遇还是挑战?</STRONG> </P> <P> 史: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始终要大一些。欧美运营商加大了在东欧和欧洲以外国家的投资力度,借此弥补损失,而我们在这些市场的占有率会高一些。对消费性产品来说,他们希望性价比更高的一些产品,这对我们更加有利,因此,这也是我们弯道超车的关键窗口期。{$page$} </P> <P>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运营商更加需要低成本、高效率的网络升级方案,像我们最近研发出的新一代无线接入网络解决方案C-RAN。这个技术的创新思想在于,过去的节能都把眼光集中在机柜里,比如怎样在设备里面把元器件做得更小,但我们超越了这块,通过集中化处理、协作式无线电、实时云计算构架、绿色无线接入网构架和云化技术来打造新一代无线接入网,能比普通节能设备再降60%-70%的能耗,目前已经有产品投入使用。我们计算过,如果中国移动全部使用C-RAN,一年的节电量堪比一个秦山核电站的发电量。 </P> <P> <STRONG>记者:这几年国际通信巨头经营状况都不太理想,有人认为,未来可能由三家左右的设备供应商占据全球近85%的份额,中兴通讯将进入全球前三。你怎么看?入世下一个十年,中兴通讯会怎样去发展? </STRONG></P> <P> 史:进入全球三强我们原本计划2015年时实现,但现在可能会提前。除了国际市场外,国内市场也不能丢,国内近几年变化很大,在2G时代,我们能沾上边就不错了,但这两年在3G和未来的4G上,我们绝对是领头羊的位置。中国是全球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的竞争就是全球的竞争。 </P> <P> 未来十年,我们还是很有信心,我们一要不断吸纳新的东西,不固步自封。第二做好团队建设,我们每年都有新鲜血液加入,向上的趋势很明显。第三,艰苦奋斗精神不能丢,这是创新的动力,很多产品前面做得很好,或许就是失败的开始。因为做得太成功了,容易感到满足。我们的产品研发人员,一定要把最顶尖的技术,也就是世界最好的技术拿出来,现在是你求人家买你的产品,以后是人家求你卖产品,这一天迟早会到来。<SPAN style="FONT-FAMILY: Webdings"><</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