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管理中心
>>
行业资讯
>>修改新闻资讯信息
资讯类型:
行业要闻
企业动态
新品速递
解决方案
交流培训
嘉宾访谈
产业纵横
人物聚焦
展会动态
会展报告
本站动态
标 题:
*
页面广告:
不显示
显示
副 标 题:
关 键 字:
多个关键字请用“
/
”分隔,如:西门子/重大新闻
内容描述:
近年来,在政策的助推下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有关机构预测,2016年有望实现70万辆的产销目标,然而,从11月的数据来看,实现的可能性比较小。其缘由同骗补核查,电池体系之争,电池推荐目录,整车目录重新申请,新能源车补贴政策修订等一系列事件息息相关。其实辩证地理解这种变化对行业发展是良性的,整体来看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新闻来源:
链 接:
责任编辑:
标题图片:
无
/uploadfile/newspic/20161222160112807.jpg
/uploadfile/newspic/20161222160125268.jpg
当编辑区有插入图片时,将自动填充此下拉框
*
所属类别:
(不超过20项)
电源产品分类
:
UPS电源
稳压电源
EPS电源
变频电源
净化电源
特种电源
发电机组
开关电源(AC/DC)
逆变电源(DC/AC)
模块电源(DC/DC)
电源应用分类
:
通信电源
电力电源
车载电源
军工电源
航空航天电源
工控电源
PC电源
LED电源
电镀电源
焊接电源
加热电源
医疗电源
家电电源
便携式电源
充电机(器)
励磁电源
电源配套分类
:
功率器件
防雷浪涌
测试仪器
电磁兼容
电源IC
电池/蓄电池
电池检测
变压器
传感器
轴流风机
电子元件
连接器及端子
散热器
电解电容
PCB/辅助材料
新能源分类
:
太阳能(光伏发电)
风能发电
潮汐发电
水利发电
燃料电池
其他类
:
其他
静态页面:
生成静态页面
*
内 容:
<P> 近年来,在政策的助推下<A href="http://www.cps800.com/news/2016-12/2016122295014.html"><STRONG>新能源汽车</STRONG></A>发展迅速。有关机构预测,2016年有望实现70万辆的产销目标,然而,从11月的数据来看,实现的可能性比较小。其缘由同骗补核查,电池体系之争,电池推荐目录,整车目录重新申请,新能源车补贴政策修订等一系列事件息息相关。其实辩证地理解这种变化对行业发展是良性的,整体来看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P> <P> 在动力电池方向,最近影响比较大的两个事情是8GWh的产能要求和新能源车按能量密度(115 Wh/kg为分水岭)补贴的“传说”,以至于大家交流技术,见面就谈能量密度,就谈产能计划,做磷酸铁锂材料和电池的人很是“不满”,为什么“受伤的轮到了我”。 </P> <P> 抛开路线,能量密度的提升是方向和目标,毕竟2020年300Wh/kg的指标已经在纸面上(个人认为350 Wh/kg的目标是过激行为,产业化真的不是单单靠努力能实现的)。但在唯“能量密度论”的论调下,需要辩证地辨析以下三个矛盾关系: </P> <P> <STRONG>1.能量密度与安全问题的辩证关系 </STRONG></P> <P> 这里简单的绘制一个Rogen plot,从中可以看出电池的能量密度是由正极材料决定的,而这些材料电池厂都能拿到样品或产品,所以单从能量密度上说大家都能做到,无所谓谁高谁低,只能说谁“胆子更大”。安全性问题在这里的权重是多少?是否真的是第一位的。 </P> <P> 这个命题似乎与年初的“三元-LFP路线之争”遥相呼应,年初否定之,年末力捧之,三元电池的“遭遇”可谓跌宕。但从技术的角度确实是有一个很大的启示:能量密度的提高是基于安全问题为前提的,不然重新可以把你打回“冷宫”。 </P> <P> 所以,单说能量密度没什么实际意义,没有若干前提,这个不是什么新东西。不然我们容易夜郎自大,瞬间自己可以灭敌无数,有君临天下的错觉。 </P> <P align=center><IMG border=0 alt=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三个矛盾关系 src="/uploadfile/newspic/20161222160112807.jpg"></P> <P> <STRONG>2.能量、寿命与充电倍率的辩证关系 </STRONG></P> <P> 从Rogen plot中明确看出,高能量是以牺牲功率为前提的。在目前很多乘用车在宣传快充(基本在2C)的背景下,能量密度和寿命需要做很多的优化和牺牲。下图是某款18650电池在不同充电倍率下的寿命图,很明显的看出其根本无法支撑1C的充电倍率,这也就很难讲所谓的快充性能了。 </P> <P> 个人认为高比能量密度电池的应用是针对某些特定“客户”:对充电时间不敏感,长续航里程更为迫切的领域。 </P> <P> 而在快充领域,能量密度势必需要做些妥协和让步,做到能量、寿命和功率的三者平衡。这其实是能够区分出真正技术能力的一个分支。 </P> <P align=center><IMG border=0 alt=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三个矛盾关系 src="/uploadfile/newspic/20161222160125268.jpg"></P> <P> <STRONG>3.样品与产品一致性的辩证关系 </STRONG></P> <P> 可以肯定的说目前国内在高能量密度(>200 Wh/kg)电池,基本都处于样品和试产阶段,真正量产的凤毛麟角。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年初人所共知的政策导向,致使很多三元电池企业偃旗息鼓了一段时间,而一个电池产品从研发到稳定量产至少需要一年时间,基于此才有这贸然结论。 </P> <P> 而高比能量的三元电池的一致性从设计角度来说应该更好控制,从部分工序工艺控制来说也是这个道理,但是从温度、湿度的敏感性上,其要求更高,2-3度的温差可以导致容量有明显的差异,这就对产品的一致性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而这没有几千只的电池样本数据是不大可能显现的。 </P> <P> 所以单独的谈能量密度意义不大,容易剑走偏锋。高能量密度电池一定是基于安全可靠,寿命可期,产品一致性有益为前提的。<SPAN style="FONT-FAMILY: Webdings"><</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