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管理中心
>>
行业资讯
>>修改新闻资讯信息
资讯类型:
行业要闻
企业动态
新品速递
解决方案
交流培训
嘉宾访谈
产业纵横
人物聚焦
展会动态
会展报告
本站动态
标 题:
*
页面广告:
不显示
显示
副 标 题:
关 键 字:
多个关键字请用“
/
”分隔,如:西门子/重大新闻
内容描述:
目前中国拥有超过140个电池生产商,它们都拼命埋头于扩容增产,以便在未来20年价值2400亿美元的这个行业里抢得先机,分掉一杯羹。就像以往汽车行业带来的繁荣一样,电动汽车和电池也将在中国崛起成为一个大型行业,并且可能主宰全球电池产业。
新闻来源:
链 接:
责任编辑:
标题图片:
无
当编辑区有插入图片时,将自动填充此下拉框
*
所属类别:
(不超过20项)
电源产品分类
:
UPS电源
稳压电源
EPS电源
变频电源
净化电源
特种电源
发电机组
开关电源(AC/DC)
逆变电源(DC/AC)
模块电源(DC/DC)
电源应用分类
:
通信电源
电力电源
车载电源
军工电源
航空航天电源
工控电源
PC电源
LED电源
电镀电源
焊接电源
加热电源
医疗电源
家电电源
便携式电源
充电机(器)
励磁电源
电源配套分类
:
功率器件
防雷浪涌
测试仪器
电磁兼容
电源IC
电池/蓄电池
电池检测
变压器
传感器
轴流风机
电子元件
连接器及端子
散热器
电解电容
PCB/辅助材料
新能源分类
:
太阳能(光伏发电)
风能发电
潮汐发电
水利发电
燃料电池
其他类
:
其他
静态页面:
生成静态页面
*
内 容:
<P> 目前中国拥有超过140个电池生产商,它们都拼命埋头于扩容增产,以便在未来20年价值2400亿美元的这个行业里抢得先机,分掉一杯羹。就像以往汽车行业带来的繁荣一样,电动汽车和电池也将在中国崛起成为一个大型行业,并且可能主宰全球电池产业。</P> <P> 即便是那些自认对电动汽车行业颇有了解的人物,估计也只能掰着手指头数出几个耳熟能详的动力电池供应商。他们会很快想到日本松下、韩国三星、LG化学、特斯拉……或许还有中国领先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P> <P> 但如果给他们列一份动力电池的清单,很多人也许会大吃一惊:目前中国拥有超过140个电池生产商,它们都拼命埋头于扩容增产,以便在未来20年价值2400亿美元的这个行业里抢得先机,分掉一杯羹。就像以往汽车行业带来的繁荣一样,电动汽车和电池也将在中国崛起成为一个大型行业,并且可能主宰全球电池产业。</P> <P> <STRONG>一个价值2400亿美元的行业</STRONG></P> <P> 华尔街研究及证券公司Bernstein汽车分析师预计,电动汽车在未来20年将占据全球汽车采购量的40%。目前,全球汽车每年的生产销售量约为1亿辆,这意味着电动汽车每年的销售约为4000万辆。</P> <P> 假设电池价格与一般内燃机的6000美元成本相当,那么电池行业未来就有可能达到2400亿美元。中国在整治空气污染等方面不遗余力,因而电动汽车和电池领域的酝酿布局显然也会处于领先地位。</P> <P> 为满足预期需求,全球电池生产能力需要大幅“扩容扩能”,这也是当下中国电池制造商们如此积极扩张的原因。特斯拉和松下2014年宣布要建造超级电池工厂后,全球正式发起了电池制造的“军备竞赛”。</P> <P> <STRONG> 战略中心转移 中国增速最快将占比70%</STRONG></P> <P> 电池技术发轫于日本,在韩国得到进一步发展,现在他的重心开始向中国大力转移。中国的电池生产在全球生产中的比例远远高于日本,到2020年中国的全球市场份额将会上升到70%以上。</P> <P>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快速增长,以及中国汽车装配企业偏好使用本土产品的趋势,为中国电池生产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潜能。据罗兰·贝格的电动车辆指数2017年第二季度报告显示,中国国产锂离子电池在中国品牌电动车当中的使用率已经超过90%。</P> <P> 看到这么多企业要进入这个圈子,政府开始考虑制定电池制造商最低生产能力的政策,以此作为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全球领导者地位的一种方式,提出希望中国制造商每年的产量至少要达到3至5兆瓦时。</P> <P> 2016年底发布了准则草案,规定电池制造商需要至少8GWh的生产能力才能获得资助。作为市场的一个信号,政府准备缩小支持范围,只向年产能超过40 GWh的电池企业提供补贴帮扶。</P> <P> 虽然松下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商,中国企业却丝毫不甘落后奋力赶超。深圳比亚迪2016年生产近50万辆汽车和巴士,其中约10万辆是电动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与其垂直整合战略一致,比亚迪的电池能产能力也达到了20GWh,是中国最大的电池制造商。</P> <P> 2008年,“股神”巴菲特旗下子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向比亚迪投资了2.3亿美元,并拿下其10%股权。目前,比亚迪在市场上的价值为169亿美元。</P> <P> 宁德新能源(CATL)是另一家领先的中国电池公司。CATL成立于2011年,总部设在福建省宁德,专注于生产锂离子电池和开发储能系统。它在青海、江苏、广东都有自己的电池制造基地,电池容量达到了7.7GWh,并计划到2020年电池生产能力达到50GWh。像比亚迪一样,宁德新能源也是政府希望打造的龙头企业。</P> <P> <STRONG>中国市场的“大玩家”</STRONG></P> <P> 中国电池企业正向以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电池巨头为代表的垄断式发展,一些小众的电池产业逐渐走到发展边缘。</P> <P>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动力电池企业销量排名中,前十排名中有七家企业来自中国,依次为比亚迪、宁德时代、沃特玛、国轩高科、力神、比克以及中航锂电。此外,万向A123和哈光学也排在11、12位。</P> <P> 力神在北京、青岛、苏州、武汉、宁波、深圳、绵阳设有生产基地,计划到2020年电池产能达到20GWh。万向是中国最大的私营企业之一,也是全国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1994年,万向在伊利诺伊州埃尔金建立了一家美国公司。此后,它在美国进行了二十多次收购,包括2013年破产的电池制造商A123和2014年收购的Fisker Automotive。</P> <P> 但是,在即将到来的这场电力革命中,每一个放入车辆的电池组,都需要“牺牲”一个内燃机。虽然电动汽车的增长将引起全球电池行业的巨大增长,但也将使全球发动机和发动机部件产能的大量投资过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