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管理中心
>>
行业资讯
>>修改新闻资讯信息
资讯类型:
行业要闻
企业动态
新品速递
解决方案
交流培训
嘉宾访谈
产业纵横
人物聚焦
展会动态
会展报告
本站动态
标 题:
*
页面广告:
不显示
显示
副 标 题:
关 键 字:
多个关键字请用“
/
”分隔,如:西门子/重大新闻
内容描述:
新闻来源:
链 接:
责任编辑:
标题图片:
无
当编辑区有插入图片时,将自动填充此下拉框
*
所属类别:
(不超过20项)
电源产品分类
:
UPS电源
稳压电源
EPS电源
变频电源
净化电源
特种电源
发电机组
开关电源(AC/DC)
逆变电源(DC/AC)
模块电源(DC/DC)
电源应用分类
:
通信电源
电力电源
车载电源
军工电源
航空航天电源
工控电源
PC电源
LED电源
电镀电源
焊接电源
加热电源
医疗电源
家电电源
便携式电源
充电机(器)
励磁电源
电源配套分类
:
功率器件
防雷浪涌
测试仪器
电磁兼容
电源IC
电池/蓄电池
电池检测
变压器
传感器
轴流风机
电子元件
连接器及端子
散热器
电解电容
PCB/辅助材料
新能源分类
:
太阳能(光伏发电)
风能发电
潮汐发电
水利发电
燃料电池
其他类
:
其他
静态页面:
生成静态页面
*
内 容:
处于审核阶段的中国半导体产业新政策,虽然早成业内人士的关注焦点,但部分半导体企业却并未现出更多期待。相反,它们甚至有些抱怨。 <BR><BR> “说实话,我们担心新政策出来还是一根鸡肋。拿‘18号文’(《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优惠措施,我们只能看,根本就没办法享受,大部分优惠都让半导体生产企业享受了。”上海一家半导体设计企业市场部经理有些不满地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BR><BR> 设计企业被忽视了? <BR><BR> “18号文”中有关“集成电路产业政策”的条款共12条。其中最为注目的是第41、44条、47条。41条规定了半导体企业增值税即征即退(最初为实际税负超过6%的部分)的政策,后两条则规定半导体生产企业进口设备与原材料时,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BR><BR> 在业内人士眼中,上述政策直接奠定了“18号文”在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史中的特殊地位。过去6年,中国半导体产业以远高于全球的速度快速增长。 <BR><BR> “但是,这基本上是对生产型企业定做的条款,设计企业实际运营中享受不到,”上述人士说, <BR>国内目前芯片设计企业规模很小,前10名营收和还不如全球第10名企业。而且,由于以低端设计为主,产品附加值无法提升,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超出3%的实际税负,因此,对于半导体设计企业来说,“18号文”的效应并不大。他补充说,44条、47条由于跟企业购买设备有关,对于设计企业来说也是基本没有关系。 <BR><BR> 该人士说,按照“18号文”的政策,公司没有实现实际销售,没有享受到实际优惠。 <BR><BR> TD-SCDMA标准中国射频芯片研发承担方——鼎芯半导体有着类似尴尬。该公司行政副总裁郑骏表示,“18号文”后,国家随即推出了专项基金政策(即《集成电路产业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但鼎芯并没获得资金支持。 <BR><BR> 信产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副主任、中国集成电路IP产业战略联盟主席邱善勤上周对《第一财经日报》说,目前专项基金只适用于那些纳税企业。 <BR><BR> “设计企业赢利很难,希望新政策不要拘泥于纳税等条件,对这些核心环节区别对待,给予特定支持,不能完全与制造企业适用同样的条款。”郑骏表示。 <BR><BR> 上海一家代工企业发言人也有抱怨。他透露,由于公司产能小,且代工产品基本上属低端,相对设备等投资额,增值税优惠并不明显。 <BR><BR> 一位咨询人士说,此前的“18号文”对外资企业效应更大,因为它们基本上只是工厂。 <BR><BR> 融资渠道 <BR><BR> 除税收外,创造良好的融资渠道则是半导体企业对新政策的另一迫切期待。 <BR><BR> 就融资渠道而言,半导体行业与其他行业并无差异,但由于该产业资本密集且风险很高,因此,国内银行、私募基金等方面极为谨慎。 <BR><BR> 而且,面对制造与设计企业,银行贷款还“区别”对待。相对动辄几亿、十几亿美元的制造企业,设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根本无法匹敌,缺乏抵押的筹码,很难获得银行贷款。 <BR><BR> “我觉得,企业核心技术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应该得到合理的评估,否则对设计企业实在不公平。”郑骏说。 <BR><BR> 境外公开IPO自然是半导体企业融资的重要选择。但是,由于大陆半导体企业的全球影响力不如美国、韩国、中国台湾等地的企业,因此,无论赴美上市,还是挂牌中国香港,融资额度以及后续股市效应都相对较小。此外,由于萨班斯法案的实施,赴美上市的成本远比以往更大。因此,尽管中芯国际、中星微、珠海炬力等已成功登陆,但总体看来,这一风光的渠道仍还是国内许多半导体企业的一颗酸葡萄。 <BR><BR> 中国资本市场的火热开始将半导体企业的目光拉回本土。但是,目前主板上市的条件之一,即连续三年赢利的条件,足以将大多数企业暂时关在门外。以制造企业为例,即使是中芯国际,虽然2004年获得赢利,但是目前它也只有上海8英寸工厂连续两年赢利。 <BR><BR> 鼎芯CEO陈凯前不久对记者说,如果上市,公司不会忽视本土资本市场。但他表示,至少目前公司还达不到上述标准。 <BR><BR> 新政策重点关注产业难题 <BR><BR> 上海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蒋守雷坦承,上述情况确属实际问题,尤其是增值税环节,许多企业实际受惠力度并不大。他透露,新政策将会有针对性地给予对待。 <BR><BR> 而该协会副秘书长薛自教授上周对记者说,新政策将比原18号文件覆盖更宽、更广,原文件中的各种条例,除增值税细则取消外,其他仍将延续。而且,新政策中,融资与人才培养将备受业界瞩目。此外,他补充说,新政策还强调了装备与材料的价值,这是以往没有的。 <BR><BR> 中芯国际投资者关系部处长喻宁透露说,据他了解,新政策中,创业板融资平台功能有望被强化,而且,设计企业的担忧有望化解,因为,无形资产的评估可以由投资方来定。“另外,随着两税合并,国内半导体企业也将获得部分正面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