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程院院士韩英铎教授
韩英铎教授在其大会报告《发展电力电子技术 支撑电力生产与消费的革命》中探讨了几方面,包括为什么要提出“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革命”;粗放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情况普遍,造成设备大量冗余,造成资源和环境的巨大问题;电力生产侧的电力电子技术需求与发展;需求侧管理与大功率企业节能等问题。
IEEE电力电子学会主席: Braham Ferreira 教授在其报告《面向更优的电力电子集成模块》中提到:电力电子沿用了在1960到70年代兴起的电路组装技术,使用分立元件在印刷电路板集成模拟电路。
在低功率阶段,转换器可以方便的集成在PCB板内;而在大功率阶段,半导体开关和无源元件的装配,需要用到多个印刷电路板。这些年来电子器件的集成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和调试,但并没有真正改变多少。
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批量生产、商品微型化、高性能等因素,激励我们开始思考新的电力电子转换器生产和组装方法。Braham Ferreira 教授推荐一种“三管齐下”的方法:内到外的设计方法,得益于新宽禁带半导体器件(SiC 和 GaN)的瞬间切换。晶体管和二极管不应被用作插入替换件,转换器应围绕这些特性模块化。
通过变换器模组的累加可以实现需要的功率、电压和电流定值;有限的功率模组有利于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和产能提升。
改装以电子电路自动化生产为基础的表面贴装技术, 以便可用来搭建电力电子转换器。将展示 “功率三明治”方法,三维组建电路。
Kaushik Rajashekara教授在其报告《交通电气化的科技进步》中提到:现今,交通系统对电力需求呈倍数增长。几乎每个汽车制造商都忙着开发新一代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尽管大家对燃料汽车的关注也持续上升,但如果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被接受了,未来汽车推动系统的研究将集中在5个方面:汽车行驶里程、汽车成本、电池组更换成本、电池组寿命、快速简单充电。
与现在的汽油动力汽车相比,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显然能带给我们更好的空气质量。 航天工业和汽车工业一样,也面临着在改善排放、节约燃料、和成本等问题上的挑战。就飞机 而言,电气构架是新兴的趋势,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电动和混合动力飞机依然处在检测阶段。“更多一点电”是发电、储能、转换系统、和其他相关科技的推动者。而在船只方面,纯动力和混合动力船只的重要研究已经完成。
不同交通工具的电器元件之间的协同作用,和在这些系统器件正被开发的技术都集中在:模块化、更高效、体积更小、重量更轻、能在温度较大范围内操作,而且这些研究也都需要进一步的检测。
中国工程院院士臧克茂教授在其报告《陆战平台全电化技术研究》中提到:陆战平台全电化是指以“电能”作为基本能量源,通过对电能的传输、变换、控制等技术,转变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作用于各系统,实现陆战平台整体性能的全面提升。在此只讨论:全电化陆战平台的总体方案优化,分系统的总体匹配和信息融合,高机动条件下武器控制;电气系统能量管理技术,功率变换与负载特性研究,局部复杂电磁环境分析与控制和综合电子信息技术等。
中国电源学会理事长徐德鸿教授在其报告《电源技术和产业2030年展望》中提到: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政府积极推动风力、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新能源和分布式发电正在催化我国电力市场和促进电力行业的变革。中国高铁已成为国际上一大亮点,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电气化交通将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节能减排和德国工业4.0的浪潮,推动我国工业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住宅、商业建筑、公共设施也在积极采用节能技术。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ICT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如雨后春笋,同时也造成能源消费快速增长。在这些激动人心发展背后,电力电子技术和产业起到核心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