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  
您的位置:电源在线首页>>行业资讯>>产业纵横>>“跟随策略”致动力锂电池承压正文

“跟随策略”致动力锂电池承压

2015/11/27 9:22:40   电源在线网
分享到:

    “前几年LG总部会给我们一些出货量的考核,但这两年完全不用了,因为动力锂电池的产能根本就供不应求。”在2015年第三届中国(武汉)锂电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上,松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颜陈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作为韩国LG锂电池中国市场的授权代理商,颜陈杞经历了锂电池市场从高需求、高毛利到价格趋于平稳甚至价格混战的几乎全部过程,在他看来,锂电池需求相对较大的3C行业目前的需求已基本见顶,未来对锂电池的需求增长贡献将非常有限。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动力电池的需求才刚刚起步,未来5年这一市场至少是会高速增长的,而5年后,随着储能技术的发展,储能电池也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颜陈杞如是判断。

    过去一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让动力锂电池产业快速站上风口,各路资本大肆进入。来自赛迪顾问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包括比亚迪、五龙电动车、中航锂电等在内的二十多家企业大规模投资动力电池行业,投资额高达349.63亿元,产能达5960万kWh;同时,大量资本通过并购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2014年以来,产业链并购金额已经高达357亿元。

    动力锂电池迎春风

    “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从2015年初的4万多元/吨一路上涨至7万元/吨,而且仍然抢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秘书长张江峰在上述论坛上透露。碳酸锂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上游外资锂矿供应商对原材料的供应和垄断,但同时,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却是引爆这一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作为动力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整体市场的需求将直接影响碳酸锂这样的原材料价格。

    今年9月,全球碳酸锂巨头FMC宣布自10月1日起,在全球范围内,全线提升旗下锂产品价格,其中,碳酸锂、氯化锂、氢氧化锂等产品将提价15%。紧随其后,国内如赣锋锂业等公司也上调了旗下碳酸锂的价格。按照业内预计,在未来6~12个月,上游包括碳酸锂在内的原材料价格仍将保持上行态势。

    碳酸锂只是动力电池需求暴涨引发的连锁反应中的一环,去年到今年来,几乎所有的上游原材料价格都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快速动荡,而包括电解液、隔膜等市场需求都在快速提升。

    颜陈杞告诉记者,前两年做3C消费类锂电池时,销售指标压力很大,近几年做动力电池,都不用担心指标问题,就怕产能跟不上。与此同时,这位对于市场非常敏感的商人意识到,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下一步动力电池以及锂电池市场将是行业竞逐的热点。“我们现在3C做得都比较少了,主要是要跟着国家政策走,未来10年将是动力电池的黄金期。”他向记者表示。

    业内预测,未来10年内,我国单纯的动力锂电池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600亿元,上游锂矿资源、中游关键材料与下游电芯组装市场将迎来持续利好。

    多重挑战

    自去年以来,市场的启动速度就非常迅速。数据显示,目前全球锂电池产业集中的中、日、韩三国,约占据全球95%的市场份额。在诸多新能源汽车政策刺激下,2014年起中国锂电池出货量占比达到40%左右。与此同时,据机构统计,全球新增投资的近八成集中在我国,预计未来占比将进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动力锂电池产能不断增加。据统计,今年至少有18家上市公司规划投资锂电池项目,投资金额超500亿元。

    市场的火爆和业内的冷静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技术情报研究所总工程师黄永和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大家都这么上(投资)的话,会不会出现产能过剩,会不会对我们整个动力电池产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指出,与韩日锂电池巨头相比,中国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普遍不大。在2014年的全球6646.5万kWh的总供应量中,韩国的三星SDI和LG化学、日本的松下这三家企业的供应量分别是1128.3万kWh、940.5万kWh、928.8万kWh,合计市场份额为45.1%,几乎占到了一半。而中国年供应量超过100万kWh的企业只有10家,占中国企业总供应量的70.6%,其中前三强天津力神、ATL和比亚迪的供应量虽然都超过了300万kWh,但三者之和仅为1047.3万kWh,不及三星SDI一家。

    与此同时,国内锂电产品品质与外资相比也存在明显差距。据记者了解,目前,韩日巨头的产品合格率已经达到1ppm级别,即生产的一百万只电芯中,不合格率只有一只甚至没有,而中国企业的电芯产品合格率能达到90%就很不错了。

    在技术研发投入和路线上,中国企业也没有主导权,一直在以追随的策略前行。一位长期关注锂电池行业的人士告诉记者,之前中国的锂电池路线一直是磷酸铁锂为主流,因为美国企业多采用这一路线。但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磷酸铁锂在能量密度方面无法实现大的突破,现在国内生产企业又开始转向,与韩国企业一样致力于三元材料电池的研发。路线的摇摆让中国企业丧失了技术积淀的优势,跟随策略使得整个产业难有大的突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源在线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文链接:“跟随策略”致动力锂电池承压
http:www.cps800.com/news/57198.htm
  投稿热线 0755-82905460    邮箱  :news@cps800.com
关于该条新闻资讯信息已有0条留言,我有如下留言:
请您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法律责任
·本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删除其管辖的留言内容
·您在本网的留言内容,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用户名: 密码: 匿名留言   免费注册会员
关键字:
        
按时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