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为收藏 专题 E刊 网站帮助
返回主页 行业资讯 商业机会 技术文摘 大 讲 堂 电源沙龙

并购与重组 电源行业路在何方

电源在线-并购与重组专题


企业之间并购重组的历史已有一百多年,做为经济全球化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它已成为一个行业发展变革的必由之路。本专题对电源行业中并购重组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富有建设性的讨论,总结新形势下的行业格局,预测未来全球及中国并购重组发展趋势,希望对身在电源行业的你有所帮助。

主题:并购与重组 电源行业路在何方

  经过多年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从事生产和经营各类电源的企业已超过3000家,分布形成了北京、江浙、广东为中心的三大产业圈。但在过去较长时间的竞争中,一直存在本土品牌竞争力较差,没有强势品牌的缺点。随着国际电源产业的新一轮洗牌重组和产业的转移,中国电源企业面临着又一次振荡,这种震荡对于整个秩序不良的国内电源业也将是一次洗礼,对净化行业的不良竞争、调整电源产业布局的新变化,优化资源配置将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时也将给国内的电源业带来巨大的机会,突显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事件:
  2006年10月,法国电气设备巨头施耐德公司高调宣布,斥资61亿美元收购APC公司。今年2月和MGE正式合并为施耐德电气下属的子公司。
  6月5日,在经历了数月的整合期后,APC和MGE以“APC-MGE”的新形象面向全国渠道商,并宣布了2007年新公司在市场、渠道、产品、人事等方面的策略和规划。
  随后,伊顿公司于6月21日宣布,其已承诺以4.25亿欧元(约5.7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施耐德电气公司MGE UPS系统部门的小功率段业务。根据双方达成的某些特别成交条件,这项交易预计将于第三季度完成。

  此次事件必将给整个UPS电源产业带来深远影响,大公司的资金注入和战略的引入无疑为产业的升级带来诸多好处,然而文化的沟通、理念的融合、体系的改变将仍然是艰难的、不平坦的。

电源产业并购回顾

  世界500强中,几乎全部都进行过并购和重组,且有很多以并购成长模式著称,如涵盖电源行业的艾默生、伊顿、施耐德、通用电气等集团。当然,不同时期不同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目的和内涵也并不相同。

电源产业并购事件回顾

 随着中国通讯市场的发展,通讯电力市场需求会不断提高,艾默生希望通过收购参与到中国的发展中来:

艾默生收购安圣电气 跨国公司四两拨千斤
2001年10月,中国最大一起市场并购案终于尘埃落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美国艾默生集团共同宣布,艾默生一次性出资7.5亿美元收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旗下的深圳市安圣电气有限公司,并承诺收购后将进一步加强安圣电气对中国客户的服务支持、技术支持和产品支持,承担深圳市安圣电气有限公司既的债权债务。

伊顿集团收购爱克赛

  2004年6月,伊顿以近6亿美元的价格完成了对Powerware公司的并购。

  伊顿之所以选择爱克赛作为收购对象,一方面看重的是爱克赛作为专业UPS电源产品供应商在电源产品质量控制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就是爱克赛作为业内领先的UPS企业对伊顿在全球UPS业务发展方面所带来的互补效应。

施耐德电气斥资61亿美元收购APC

APC公司的产品市场一般在北美地区和亚洲地区,而施奈德公司的销售市场则集中在欧洲地区和亚洲地区。在中国市场这两个品牌的客户群必然会有较大重合。这将使施耐德集团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市场面临协调难题。一个较为合理的猜测是,一直侧重于高端品牌形象的梅兰日兰将继续主打高端市场,而以中低端UPS市场起步的APC则继续在中小功率UPS市场上深挖市场。

四川长虹收购电源公司拓展军工产业

   6月下旬,长虹集团宣布以3.33亿元收购四川长虹电源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长虹电源有限责任公司原名五洲电源厂,后来作为破产企业被长虹集团收购。

   四川长虹表示,电源公司在军用、民用电源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收购电源公司100%股权有利于四川长虹进一步拓展军工产业,并提高公司在二次电源领域核心竞争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GE收购IMV

GE 数字能源在2001年7月成功收购了世界著名UPS产品和技术研制商—瑞士IMV 集团,这标志着GE数字能源在电源保护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开始全面进军UPS市场。

艾默生收购腾讯科技

2006 年2 月,艾默生宣布腾讯科技(Artesyn Technologies)将成为艾默生网络能源的一部分。Emerson 将以每股11 美元现金价格(总计净现金收购价格大约5亿美元) 收购Artesyn,该协议的达成将增强艾默生网络能源嵌入式电源转换技术能力,为其现有的企业计算机系统、数据及电信行业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Artesyn 是通讯设备领域的领先公司,为OEM提供电源转换设备及软件和硬件子系统。

伊顿收购施耐德旗下梅兰日兰UPS小功率段业务

伊顿公司于6月21日宣布,其已承诺以4.25亿欧元(约5.7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施耐德电气公司MGE UPS系统部门的小功率段业务。根据双方达成的某些特别成交条件,这项交易预计将于第三季度完成。

伊顿公司高级副总裁兼电子集团总裁兰迪·卡森说:“MGE产品的加入将为我们带来宝贵技术,从而填补我们在UPS单相产品系列中的产品空白。此外,MGE产品遍布四十多个国家,可帮助我们进入新市场和重要销售渠道,并在中国等地区设立制造基地。”

德国莫顿、东方电子、西班牙AMESA、宝光、奥地利VATECHELINEB、法国Napac、英国GET、APC、德力西——这一长串的知名公司,都只是施耐德在2006年的并购战果,可见被誉为并购狂人绝非夸大其词。2006年也只是施耐德大肆并购的寻常一年,此前的2005年,仅在中国施耐德全年就完成并购案20多个,平均每月并购两家企业

TDK以2.35亿美元吞下Lambda

  2005年7月,TDK宣布以2.35亿美元收购英国Invensys plc旗下的电盛兰达电源公司(Lambda Power Division),根据协议,TDK将接管Lambda在美国和欧洲的全部电源业务,并获得Densei-Lambda KK公司58%的股权。通过合并,TDK希望能够结合Lambda电源业务方面的技术、销售和市场能力与TDK公司的电子材料专长。

GE收购Euro-Diesel

2002年6月,GE公司与欧洲赛格斯集团签署了收购Euro-Diesel公司的确定性协议,这成为GE敲开UPS大门的第二块“金砖”。Euro-Diesel是一家专门从事旋转式UPS系统生产和设计的公司。旋转式UPS不同于我们通常见到的静态式UPS,其内部带有柴油发动机及直流储能装置,既能克服短时间市电波动又能适应长时停电,其结构简单,容量大,承受过载的能力强,广泛应用于欧美大型工业系统和数据中心。

艾默生收购Marconi电源系统

2004 年 7 月,艾默生宣布已达成协议,将以 3.75 亿美元现金收购 Marconi 公司电源系统业务部。

Marconi 电源部与艾默生网络能源公司全球工程设计和制造资源的结合为全球电信客户提供了难以企及的竞争优势。此举扩展了艾默生直流电源产品、解决方案及服务在北美的覆盖,增强了艾默生直流电源产品在全球的领先地位。

     

 

APC并购历程


业界看点:

施耐德再现大手笔预示UPS市场大变动

  伊顿爱克赛电源(上海)有限公司中国区渠道市场总监王晖认为:“梅兰日兰在欧洲市场表现不错,但一直没有机会进入北美主流市场,所以施耐德此次收购APC的目的很可能是希望借助APC的品牌和市场优势迅速取得北美市场的突破。”他同时表示,此次收购对中国市场的影响不好预估,以往独立的两个品牌是整合还是独自运作,需要等待进一步的消息,不同的操作方法会带来不同的影响。

施耐德并购APC引发渠道焦虑

   这一收购事件对国内渠道商的影响很大,收购事件使得很多APC应该付给渠道商的返利需要延迟2个季度才能付清。另有部分代理商担心收购发生之后,以往的一些承诺能否兑现。
   梅兰日兰与APC目前在渠道服务操作模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梅兰日兰允许代理商为客户提供本地化服务,推行“谁签单、谁服务”的策略,这种操作模式对代理商比较有利;而APC则通过自己独立的服务体系来为客户提供直接服务,但该体制不利于控制串货行为。“二、三级城市的代理商往往在价格上拼不过来自一级城市的竞争对手。但因为串货的代理商为外地客户的服务成本往往很高,施行‘谁签单、谁服务'的服务策略,将有利于维护区域市场的渠道秩序;另外也可以及时解决客户的燃眉之急,实现快速的本地化服务。”

施耐德整合APC四步走

施耐德收购APC,这意味着两家UPS厂商的联盟。收购完成之后,APC与梅兰日兰在业务、市场、产品等方面将进行整合。从此APC同梅兰日兰不再是竞争对手,而是以同一公司战略合作伙伴的身份并驾于UPS市场。

企业应对

  国内300多家企业生产开关电源,显然造成了供需失衡,生产能力大于市场需求。通过产业重组,一部分有实力的企业收购那些实力弱小的企业,将生产经营的企业减少到一个合理的状态,保持供需的基本平衡。

  以通信电源为例,由于市场形成的多元化,通信开关电源用户扩容选择相对单一性及集中监控的要求等特点,预计通信开关电源市场将形成一种产品区域分布的状况,即有可能最终占有市场的是几大开关电源生产厂家,且市场区域分布明显,形成各自的势力范围,而最终的结果将是许多实力较弱小的厂家分别被各大厂家兼并收购。

新时期UPS厂商如何创造发展新机遇
  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成辉:并购在UPS行业不是新鲜事,可以说很频繁,几乎每年都有并购案。同其他行业一样,UPS行业的竞争也是激烈的,很多机会会在并购中产生,也有很多机会会在并购中丧失。所以,从我们自身的角度来讲,眼下科华要做的是在技术、产品、市场方面全面突破,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更安全、可靠的产品,这才是一个企业真正的立足之本。

像施耐德一样并购

  中国电源市场存在的问题之一,低价格是国内企业的最大优势,就算引进了先进技术,高品质也未必能够换来能被市场接受的高价格。 打入中国市场时,国外巨头普遍实施的是战略并购,并购中国企业的目的是帮助其抢占国内、国际市场,因此国内企业很难奢求巨头们的恩惠,在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的同时,也会付出高昂的代价,比如放弃原有品牌、丢掉公司控制权等等,所以与巨头的合作、尤其是公司层面的合作要慎之又慎。

  求人不如求己,其实国内也有很好的合作机遇。长三角和珠三角都拥有众多的配套企业和明确的分工协作,许许多多企业在这片沃土中茁壮成长起来。国内电源行业所缺的只是深层次的整合,只是,谁有能力有意愿承担起整合的大任?

上游行业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透视半导体产业重组热

   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这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洗牌继续,“博”与“专”的争论还将继续下去,“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定律还将在半导体领域不断被上演。

   时下半导体业界的版图正在发生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重组,一连串眼花缭乱的大规模拆分和兼并让人目不暇接。在这一系列的事件背后,我们看到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格局正在经历着一次从上自下的变革。而这场变革不但将改变整个半导体产业的格局,还将左右未来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方向。

   不仅是全球半导体巨头在进行着广泛的合纵连横,国内企业也在进行着重组。华为将其半导体部门独立为海思,中兴通讯将半导体部门独立为中兴微电子,海尔成立了海尔集成电路,TCL成立爱思科,海信成立了信芯,长虹成立了虹微。

   透过这些动辄数亿美元的大事件,我们可以看出整机企业正在和半导体说再见,半导体企业也正在把自己的“儿孙们”一一推出去让他们独立成长。

版权所有© 2004-2007 电源在线ICP粤B2-2005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