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管理中心>>行业资讯>>新闻资讯正文
 
高楼废水,变身发电“宝葫芦”
-我国青少年节能教育现状一席谈
新闻ID号:  12395 无标题图片
资讯类型:  产业纵横
所属类别:  其他
关 键 字:  飞利浦/青少年节能教育
内容描述:  ~
发布时间:  2007/9/18 15:21:30
更新时间:  2007/9/18 15:21:30
审核情况:  已审核开通[2007/9/18 15:21:30]
浏览次数:  共 1151 人/次
新闻来源:  ~
链    接:  ~
责任编辑:  ronvy
发 布 者:  电源在线
图片文件
原文件名:~
保存文件:~
路径文件:~
管理操作:  修改  设置为未审核    发布新闻资讯
内    容:

    在今年夏天热映的青少年科幻片《宝葫芦的秘密》中,有一只神奇的“宝葫芦”,小主人王葆用他实现了自己几乎所有的愿望。而我们每天视而不见的高楼废水,到了复旦附中同学们设计的节能方案里,也变身成了能发电的“宝葫芦”;涓涓流水经过高楼的自然落差,就可以转换成了夏日急需的电力。

    这还只是诸多节能创新方案中的一个,据复旦附中的吴强老师介绍,《节能型小区》、《新型节能灯》,还有听上去就充满奇想的如《噪音发电机》、《脚力发电机》等,都是同学们课余节能设想的结晶。

树立节能意识-白纸上画的第一笔

    青少年时期培养成的习惯,往往会持续一生。因此,在这块白纸上,画出什么样的第一笔,可能就会影响一代人的节能习惯。为此,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的葛智伟老师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青少年认识到节能的意义,才能让他们接受并习惯这些生活方式。

    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学生刘龑江对此也非常认同:“据我了解,现在初中物理课本上就有关于节能灯的知识,老师也会向学生们分析节能灯节电的原因。因此中学生大多对节能灯有所了解。但是他们对于照明节能对于环保这些更深刻的意义却并不是很了解。”

    据了解,我国照明耗电占到我国总发电量的13%左右,如果普通家庭都行动起来,用节能灯替换白炽灯,就可以节省相当可观的电量。现在,除了学校教育之外,也有一些非常注意公益教育的企业,比如飞利浦,自1996年就开始和政府联合召开首届中国绿色照明国际研讨会,近年来,更是积极地在青少年中推广照明节能,绿色环保的观念。

实践:强化意识的第二步

    葛智伟老师还认为:节能创新为主的知识有很多,比如节能灶具的革新、家庭废水的再利用等,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发明或革新很难成为青少年自主自觉的行动。所以要让青少年主动向节能伸出双手,关键还在于要将他们所接受的节能教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心有所动,才能真正有所行动。

    “前几天我听过一个学校节约资源的活动方案,他们将学农和节约食品结合起来,在种田的辛苦中体会节约的意义。据说学校饭堂的浪费现象少了许多。这样寓教于乐的形式是不是比单纯的说教要好很多呢?”,葛老师说道。

    上文中提到的复旦附中,还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了“节能型校园模型设计”活动;以每天生活的校园作为学生们抒发节能畅想的平台,让这些实践活动锻炼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也收获了丰富的成果。    

    兴趣,加上有意识的培养和时间,就能催生出一个个充满希望与未来的“宝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