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管理中心>>行业资讯>>新闻资讯正文
 
设计多 量产少,本土IC设计产业今明两年成关键
新闻ID号:  14074 无标题图片
资讯类型:  产业纵横
所属类别:  功率器件; 电源IC
关 键 字:  IC设计/业绩
内容描述:  ~
发布时间:  2008/1/21 9:30:35
更新时间:  2008/1/21 9:32:34
审核情况:  已审核开通[2008/1/21 9:30:35]
浏览次数:  共 1010 人/次
新闻来源:  电源系统
链    接:  ~
责任编辑:  coco
发 布 者:  电源在线
图片文件
原文件名:~
保存文件:~
路径文件:~
管理操作:  修改  设置为未审核    发布新闻资讯
内    容:

    台湾地区仍有10年优势,08、09事关成败

    EDA大厂Cadence亚太区总裁、全球副总裁居龙在不久前上海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本土Fabless已经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而今明两年则是事关成败的关键时期。

    “尽管相对于2006年,中国本土IC产业的总量有了新的提高,但无论是香港晶门、珠海矩力还是北京中星微,这些中国Fabless中的标杆企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从商业角度来讲,这是一个很大的隐忧。”居龙说。

    居龙指出,上述企业业绩下滑的根本原因是他们“做不出好的产品”。“无论是矩力的MP3芯片还是中星微的手机多媒体/音视频处理器,都在渐渐丧失原有的竞争力。”他说。这些企业所在的市场已经成熟,新兴的公司已经学会了他们曾经用来对付国外竞争者的方式,回过头来对付这些先行者。

    居龙表示,全球Fabless产业规模已经达到500亿美元,而中国企业贡献的却只有区区20亿美元。“尽管中国大陆已经拥有400多家Fabless公司,但是还没有一家成为世界级的公司,连区域性的公司都算不上。”他说。此外,他还指出,相比中国大陆主要IC设计公司的业绩下降,全球前10大IC设计企业的营收都在不断上升。“差距正在逐渐拉大。” 居龙说,“我们曾经认为大陆的企业将很快赶上它们的台湾地区同行,但在过去两年里,相比印度、美国和台湾地区的竞争者来说,本地的企业实力下降了。台湾地区仍然有10年左右的优势。”

    “国内IC设计公司是否还能够继续成长?成长的力度到底有多大?从各方面来看,市场容量仍在上升,能否出现一个属于大陆的MTK,今明两年的发展将非常关键。”居龙称,MTK的成功已经从最初的DVD延伸到手机,并正在向DTV拓展,最重要的原因是产业链整合的能力。“IC产业分工的精细化决定了企业必须具有强大的整合能力。”

    产业现状:设计多,量产少

    如果仅从EDA的需求来看,中国IC设计产业仍然保持着旺盛的活力。以Cadence为例,这家公司2006年全球营收超过15亿美元,较之2005年上升12%。虽然2007年的最终统计数字还没有出来,但居龙肯定的表示大概会有10%的增长。

    “从业务增幅来看,亚太地区(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的成长要快于全球平均水平。而中国市场的增幅又高过亚太地区的平均水平,过去的两年中,我们的中国业务实现了60~70%的增长。”居龙说。

    设计项目迅速增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资金支持。首先是400多家新兴的Fabless公司,无论他们是由海归还是本土产业力量所创建,风投都是其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其次则是政府经费——自主创新已经成为“十一五”计划的一项重要议题,而对于芯片设计扶持也成为政府在技术研发上投入的重点。最后,随着Intel、Freescale、NXP、ST、富士通、瑞萨等跨国公司中国研发中心的建立,这些企业也开始在中国进行IC设计。

    由于资金来源并非全部由企业承担,或者说很多初创公司都还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大量项目在完成设计后都无法进入量产,这使得中国的IC设计产业同国外非常不同。“在国外一般设计完成后会马上进入量产,但是中国,设计并不等于量产。”居龙指出,这正是本土IC设计产业投入与产出冷热不均的主要原因。

    居龙仍然相信中国的设计项目仍然会加速增长。“原因有两个。”他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IC消费市场,2500亿美元中我们占据了700亿。此外,这里的工程技术人才也在快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