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美国的C&D Technologies(西恩迪科技),相信国内外电池行业的大多数从业者不会感到陌生。差不多107年前,两名高三学生弗兰克·卡莱尔(Frank Carlile)和里昂·道蒂(Leon Doughty)就对未来作出了预见,认为新的电力技术将带领国家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纪,并看到了新兴汽车行业中悄然萌生的机会——汽车电池。由此,以他们的名字首字母命名的C&D公司便开始了汽车电池生产之路。
经过百余年的持续发展,如今的西恩迪已成为全球后备电池及储能领域的领导者,在世界各地拥有超过2000名员工,400多家代理机构,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物流中心设在多个核心市场区域。最近几年,西恩迪不断进行产品技术创新升级,提高设计制造水平和产品品质,完善服务体系,纵深拓宽经销渠道,加快布局新兴市场,公司正步入焕然一新的发展时期。
西恩迪在2012年迎来两次重大变革:一是完成对上海西恩迪的全资收购;二是成功任命Christian Rheault先生为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这对于西恩迪未来发展将产生重要意义,尤其是收购上海西恩迪为其中国发展战略做了充分准备,更是为其亚洲蓝图的日后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让业界同行和广大读者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西恩迪在2013年的发展态势,《电源世界》于日前采访了该公司的新任总裁Christian Rheault先生、国际业务总裁黎丽珍女士、工程及产品开发副总裁Joe Jergl先生。
右起:Christian Rheault先生、黎丽珍女士、Joe Jergl先生
优质团队,客户满意至上
作为电池行业知名并能保持持续发展的企业,西恩迪拥有一个不断追求技术创新、产品品质和优质服务的高效团队,能够及时、准确地解决为客户提供合适的产品和优质的售前售后服务。客户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所以西恩迪始终致力于产品质量的提高,不断开发新电池产品,向国内外客户提供满足他们需求、超越他们期望,并具有创造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西恩迪的高效团队正是吸引Rheault先生加入西恩迪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这样说:“我担任过Kulicke & Soffa集团的高级副总裁,也在IBM有过10年的任职经历。加入西恩迪后,我惊喜地发现,我们的董事会、高管层和所有的员工都以客户满意为己任,我们的团队非常积极,追求创新,善于服务客户。我们在通信、UPS、能源和储能市场都有非常完整的资源。因此,在未来的后备电源市场和储能领域,我自信我们一定可以大展宏图。”
优化资源,看好亚洲和中国市场
1999年,美国西恩迪与上海电气集团共同投资组建上海西恩迪,持股67%并负责公司的管理工作。2012年初,根据双方各自发展和根本利益的需要,经磋商一致,美方对中方股份进行战略收购,上海西恩迪正式成为其独资公司。 {$page$}
对于收购结果,Rheault先生表示:“我们与上海电气集团是经过多轮友好磋商才到成最终协议的。虽然谈判过程经历一些波折,但我们收购的信心和决定始终没有动摇,因为这直接关系到集团最为关注的亚洲成长蓝图,是集团发展很重要的环节。”
当问及此次全资收购上海西恩迪是不是出于组织和战略调整的考虑时,Rheault先生表示:“从我们内部来讲,上海全资子公司的成立,并不意味着任何组织结构和战略的调整。事实上,自2009年以来,黎丽珍女士就任总经理以来,亚太区的发展尤其是中国业务的发展,在集团内部和市场上都是被广泛认可的。而她组建的管理团队,也都有着非常优异的表现。从集团的发展战略上讲,亚洲和中国的发展将仍然是重中之重,我们只会划拨更多技术、资本资源支持他们的发展。”
亚洲市场在西恩迪的发展战略已经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Rheault先生说,西恩迪将不遗余力地支持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发展。“2009年,在筹建集团第二大研发中心选址时,我们就一致选择了上海,因为这里有最好的人才、最先进的理念。近年来,不断的产品升级和新产品下线一次次验证我们当时的决策是正确的。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始终认为只有先进的技术才能差异化市场、优化的产品才能利于不败之地。”
“2013年我们计划投资上千万人民币升级某段工艺,项目完成后预计产品的循环性能将提升40%,大功率性能提升35%以上。举个简单的例子,一样的一个蓄电池,不同的生产工艺下,原来在太阳能应用可以使用2-3年,现在可以使用4年以上。”Rheault先生说道。
此前,西恩迪还经历了一次重大变革,就是实施了私有化并从纽交所退市,此事也引起业界极大的关注。Rheault先生声称,西恩迪决定从公众资本市场离开最主要的原因是现在的投资方安祖高登(Angela Gorden)集团对集团业务的持续关注和极大期望。“近年来,他们通过对集团业务、战略发展、财务预期等全方位的评估后,认为西恩迪有着被市场低估的潜在价值,且肯定公司的发展前景巨大。通过私有化进程从纽交所退市,暂时离开公众视野,同时注入安祖高登先进的运营理念、管理制度,并给予最大的资金支持,以利西恩迪的稳定、快速发展。”
注重环保,打造绿色生产环境
近年来,中国对涉及重金属行业采取的一系列环保规范措施,对相关企业提出了严苛要求。众所周知,蓄电池产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容易产生严重污染,这就更需要企业绿色生产,注重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并举。作为一家拥有100多年历史的蓄电池企业,西恩迪在环保方面有着非常先进的理念和丰富的经验。
2005年,在设计上海工厂的时候,西恩迪就已经按照美国总部的标准进行,所有生产设备从安装到使用都是经过严格的计算并设计了安全余量,迄今为止,这个标准仍是世界上最严格的要求。日常的监管环节也有严谨的操作守则和监控手段,基本与美国总部保持同步升级。
“由此可见,西恩迪在环保方面的投入是一般企业难以想象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上海工厂的环保设备,一年的运营电费就高达数百万人民币。这些都是我们对环境、对社会、对员工的承诺。所以,我们非常理解,非常支持国家对环保的重视、对重金属行业的强力监管,只有这样社会才得以和谐发展、市场也会更加规范,最终获利的是我们所有人。”Rheault先生说。
引领行业新技术,关注新领域应用
在今天的市场条件下,电池行业的创新往往与新能源、储能等词汇联系在一起。那么,西恩迪在新应用领域会有怎样的规划呢?
Rheault先生认为,在目前的储能技术层面,蓄电池仍然是新能源等应用领域的最好选择,因为它安全稳定、性价比高。“但是,如何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性能,更好满足新的应用环境,事实上我们上海研发中心很早就已经投入了大量研究。目前,很多技术都在实验室测试阶段,而且进展良好,如铅碳、铅铜等技术很快将与市场见面。与此同时,美国研发中心的锂电技术也已经推出市场,因为其安全性将达到世界级领先水平,相信很快会受到亲睐。”
对于西恩迪在新应用领域的动向,国际业务总裁黎丽珍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有严格的、基于市场导向的产品开发流程,这是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条件。近两年我们完成了UPS市场的产品升级,去年推出了前端子高功率的产品,进一步巩固我们在这个行业里的技术能力。目前,我们即将推出市场的有以新材料、新技术为引导的铅碳和铅铜系列,技术上说的通俗一些,它们拥有高于一般深循环电池40%以上的循环寿命,将会是新能源和储能领域的新宠。”
至于锂电池的未来发展规划,西恩迪工程及产品开发副总裁Joe Jergl先生声称:“锂电池基本可以分为BMS和电芯(cell)两大部分。电芯是能量来源,高性能但不稳定,一定要通过BMS来进行管理,才能达到稳定安全和高效使用。西恩迪几年前就受美国军方委托进行BMS的研究、开发和测试,目前已经允许进入民用领域、如通信等行业的实地试验阶段。”
“事实上,我们对这个产品的整体态度还是比较谨慎的,尤其是站在客户的角度,安全性这个问题的答案永远只有100%,不能是99.99%。基于这点考虑,我们会深入跟踪试验的进展,确保安全性、稳定性达到要求后,才会正式推出市场。”Jergl先生补充道。 {$page$}
厚积薄发,积极应对未来挑战
近两年,亚太和中国的电池市场虽然出现明显增速放缓的趋势,尤其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中国电池市场表现出较大波动。与此同时,市场竞争也在大环境影响下变得激烈起来。一方面受环保风暴的影响,另一方面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出现了产能过剩、价格战硝烟弥漫、利润空间大幅缩水,触痛了大多数蓄电池企业的中枢神经,给整个蓄电池产业带来了严峻的思考和挑战。
2013年,对整个蓄电池产业来说,挑战和机遇并存,行业内部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市场供求矛盾将进一步突出,转型升级压力将更加艰巨。
应对新一年整体市场的种种挑战,西恩迪这样一个老牌蓄电池企业,将作出怎样的定位和发展规划?西恩迪国际业务总裁黎丽珍女士说:“我们的整体理念是逆境中求革新、厚积而薄发。除了保持正常的业务开拓规划,我们加大了对产品研发和推进的速度,这也得到美国总部的大力支持。很快我们就会有新的技术上市,满足新能源、储能市场的需求,提升数据中心产品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