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管理中心>>行业资讯>>新闻资讯正文
 
保能源安全 中国在行动(图)
新闻ID号:  4900 标题图片
资讯类型:  产业纵横
所属类别:  电力电源; 照明电源; 其他
关 键 字:  ~
内容描述:  ~
发布时间:  2006/1/10 14:34:21
更新时间:  2006/8/21 11:15:01
审核情况:  已审核开通[2006/1/10 14:34:21]
浏览次数:  共 2753 人/次
新闻来源:  人民网
链    接:  http://www.people.com.cn
责任编辑:  ~
发 布 者:  电源在线
图片文件
原文件名:~
保存文件:200611014352995736.gif|200611014355477219.gif|200611014361874077.gif|200611014365186382.gif|200611014341583886.gif
路径文件:/uploadfile/newspic/200611014352995736.gif|/uploadfile/newspic/200611014355477219.gif|/uploadfile/newspic/200611014361874077.gif|/uploadfile/newspic/200611014365186382.gif|/uploadfile/newspic/200611014341583886.gif
管理操作:  修改  设置为未审核    发布新闻资讯
内    容:
  “油荒”、“煤荒”、“电荒”,能源供应紧张对每个人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环境污染、安全事故、国际争端,围绕能源的话题充斥着我们的感官。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国际油价一直在高位区间震荡,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面对高油价,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的中国,能源需求实际上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根据国际经验,中国已迎来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大部分发达国家都曾经历了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和能源结构快速变化的矛盾时期。但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环境保护日盛的国际背景,中国面对的情况要复杂得多。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相关的能源生产与消费政策,制定更加全面、系统、长远的能源战略,维护国家能源安全,适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需要。2005年,我们已经起步;2006年,将会有更多行动值得期待。

  五大问题困扰中国 应对策略呼之欲出



  中国政府对能源面临的严峻形势给予的关注也是前所未有的,2005年12月27日,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报告能源形势与能源安全问题时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主要有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时期所不得不面对的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对能源供给形成的巨大压力,二是资源相对短缺对能源产业发展的制约,三是不利于环境保护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四是能源技术相对落后对能源供给能力提高的影响,五是国际能源市场的变化。

  曾培炎说,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方针,认真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推进能源节约。这是缓解能源供应压力的紧迫任务。目标是实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能源节约: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强制淘汰高耗低效的落后生产能力;广泛开展全民节能活动。

  二是努力增加国内能源供应。这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要把优化能源结构作为保障能源供应的中心任务。要高效清洁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调整和优化电力结构,努力增加石油天然气供给能力,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石油储备建设,加大能源资源勘探力度。

  三是切实加强能源安全生产。当前,遏制煤矿等重特大事故多发,主要采取以下七项措施:一是加大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和对停产整顿矿井的监管力度;二是坚决关闭经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三是规范煤矿资源整合;四是严格煤矿建设项目管理;五是抓好瓦斯集中整治;六是加大执法力度;七是严格责任追究。

  【链接】

  观察:2006年我国成品油价格上涨成定局? 曾培炎:中国保障能源安全以增加国内供应为基础

  一次能源:

  降低依赖 调整结构 更新技术 加强节约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的消费,目前仍占到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90%以上,其中仅煤炭一项就占到总量的三分之二。能源消费过度依赖煤炭,已经带来了环境和安全生产的巨大压力。我国是世界上SO2排放的最大国,CO2排放量也将在2020年前后超过美国而跃居世界第一。而且,几十年的高强度开采,已经几乎将浅层的优质煤炭资源挖掘殆尽。不仅如此,单是2005年,我国死亡百人以上的煤矿事故共达四起,安全生产形势极为严峻。

  国际能源机构预测,我国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原油缺口将分别为1.5亿吨、1.8亿吨和2亿吨。2010年我国石油需求将有一半依赖进口,而到2020年该比例将达60%。根据一般规律,一个国家如果要保持石油供应安全为主的局面,石油净进口率绝对不应超过50%,理论上应控制在30%以内。此外,大量消耗进口石油,不但让我国经济承受着国际油价高企的成本,甚至被部分国家认为是抬高价格的重要原因。因此,许多专家都呼吁调整产业结构,更新技术,降低单位GDP油耗,降低我国经济对石油的依赖度。国家指定的一些具体措施也已经或者即将出台。在最近发布的2005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小排量经济型乘用车、醇醚类燃料汽车被列入鼓励类发展目录。而以发电为主的燃油锅炉和发电机组则被列为淘汰类目录。发改委官员同时表示,鼓励小排量车的相关措施正在制定中,并即将出台。

  与大量使用一次能源并存的现象是我国能源利用率极低,浪费惊人。一般而言,GDP每增长8%,能源消耗增长约为5%,而我国2002年和2003年的能耗相应增长为14.5%和13.5%,相当于2年时间耗尽了5年的能源供应。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资源的支撑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我们正在“透支”这一支撑能力。党中央国务院对建设节能型社会十分重视,在“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要求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这两条具体数量概念的目标的提出,说明中国政府已经把合理的增长速度和具体的节能指标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链接】

  破解明年三大能源悬疑:油涨吗?煤俏吗?电够吗?

  可再生能源:中国能源战略的新取向



  专家指出,一个国家的能源安全关键应该在于能源多样化。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再生能源,是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矿物能源,主要指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由于它来自自然,在使用过程中又很少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被称之为绿色能源。开发可再生能源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相结合,不仅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还可以降低对煤炭和石油的过分依赖,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同时还能减少废气排放,改善环境质量。此外,如果绿色能源产业能够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可以带动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为城市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根据“十一五”规划建议,我国将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到2020年,使我国可再生能源占能源供应的比重达到15%左右。

  我国绿色能源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很大。据测算,在今后二三十年内,具备开发利用条件的可再生能源预计每年可达8亿吨标准煤。到2003年底,全国已安装光伏电池约5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和生产量均居世界前列,2003年使用量为5200万平方米,约占世界40%。此外,我国生物质能利用也已起步。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拥有户用沼气池1300多万口、年产沼气约33亿立方米,大型沼气场200多处,年产沼气约12亿立方米。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200多万千瓦,我国还正在进行从生物质能制取固体、液体燃料的研究和试验。

  2005年11月6日,我国首份有关风力发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前瞻的报告正式对外公布。报告指出,我国有能力在2020年实现40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容量,年发电量将达800亿千瓦时,可满足8000万人的用电需求,同时每年可减少48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报告称,如果这些目标能实现,2020年之后风电将超过核电成为我国第三大主力发电电源。

  同年11月7日,2005北京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家主席胡锦涛发来书面致辞,强调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他指出,中国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大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力度,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他呼吁国际社会在研究开发、技术转让、资金援助等方面加强合作,使可再生能源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造福各国人民。

  【链接】

  守望家园:可再生能源,仅有法律远远不够

  从观念转变到制度建设:

  中国已经开始行动



  “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惟一的两个量化指标:“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给人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习惯在GDP翻番指标面前为之一振的人们,面对后一个指标,或多或少地会为之一惊。将节能降耗目标与经济增长目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列摆在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尚属首次。五年内单位GDP耗能降低20%,引来的是对中国能源战略全新命题非同寻常的思考。

  2005年12月2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05年中国能源十大新闻,可再生能源问题成为最受人注目的焦点问题,新闻的排名透露着2006年能源战略的新取向。“全国人大通过《可再生能源法》”位列十大新闻的首位。紧随其后的是“2005北京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于11月召开”、“中国发电装机于12月底达到5亿千瓦”等。而有关石油的新闻虽然一如既往地出现在十大新闻当中,排名却大为降低。“中石油成功收购加拿大PK公司,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失败”,“中哈原油管道建成”等石油界轰动一时的新闻,在十大新闻中仅仅排在了第七位和第九位。这说明,石油已不再是我国能源战略惟一的主角。面对石油短缺的现状,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被提到了国家能源战略中更高的位置。

  面对高油价,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原油净进口国的中国,从能源安全的战略角度出发开始修订有关的能源生产与消费政策,资源税、暴利税和燃油税可能将会在经济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05年7月,国家主管财政和税务的两部门相继上调了部分省市煤炭、原油、天然气的资源税税额,其中原油资源税税额标准由原来的8元~30元/吨调整为14元~30元/吨。2005年11月末,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在2006年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上表示,国家正在考虑对矿产资源开征暴利税,并已经完成了方案设计。据悉,目前国家税务总局正在加快这方面的工作。2005年1月22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专项研究报告宣布中国“已经制定征收汽车燃油税的方案”,此后的各种迹象表明,燃油税的推出虽然受到了高油价的影响,但终将会尽快揭开面纱。尤其是目前,“节约能源”已被提升到基本国策的战略高度。这将逼迫国家税务总局、地方政府不能再延缓燃油税的实施,利用税收手段推进节能势在必行。

  2006新年伊始,《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相关配套措施也将很快出台。这部法律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些重大法律制度,把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再生能源知识和技术也将依法纳入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课程。日前,国家发改委也传出消息,能源法体系框架的研究也进展顺利,为能源法的起草进行着前期准备和铺垫。

  【链接】

  煤电可望缓解 能源供给明年将出现重大变化 中国能源法起草进入前期准备阶段

  出击国际市场:内功和技巧的较量

  为了抢夺能源,各国在国际舞台上纷纷祭出了自己的法宝,而怀抱着“和平崛起”梦想的中国给出的答案是:合作开发、共享利益、共同发展。2005年3月,中国、菲律宾和越南三国的国有石油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约定在未来3年里共同探明该海域的地质结构和油气储量,无论是对由于石油完全依靠进口而外债累累的菲律宾,还是对正处于开足马力驱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和越南,对南海石油的共同开发,无疑是“多赢”的选择。与此同时,中国和相邻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缅甸等国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中国在能源方面的国际合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同时,为了加强对国际石油价格的话语权,我国一方面通过改革在不断提高国内的市场化程度,另一方面也在加快国家石油储备方面的建设。2003年4月,国家发改委成立能源局,明确赋予其管理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责任,石油战略储备也逐渐浮出水面。2005年11月,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司长孔令龙表示,中国政府将设立一项政府基金,直接以外汇资助能源企业购买海外资产。他指出,走出去“无惧”高油价,这反而是中国能源业海外扩张的良机,中国必须抓住国外能源资产“逢高抛售”的机遇。国家的外汇资金支持无疑会减少企业对风险的疑虑,加快其决策进程。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胡晓炼在部署今年外汇管理工作时透露,对外界关注的外汇储备管理的问题,将“探索更加有效运用储备资产的方式。进一步优化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和资产结构。”渣打银行高级经济学家王志浩表示,就他的观察,这个表述是首次出现在外汇局的官方表态中,他分析,有可能外汇局会增加一些大宗商品的储备资产,“也许是石油。”如果国家考虑实现外汇储备形式多样化,那石油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物资无疑会是重点考虑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