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的电动车企在充电问题上缺乏作为,这个名单里面甚至包括了比亚迪和北汽新能源等领军企业,他们把充电桩研发和运营的工作交给了合作伙伴。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充电速度快慢的瓶颈并不在于充电桩的功率,根源在于动力电池的性能上,动力电池的充放电倍率决定充电速度。董小姐力推的珠海银隆,充放电倍率可达到10C,意味着6分钟可完成充电,代价就是电池能量密度大幅度降低;能量密度高的,充放电倍率就会大幅度降低。

对于面向私人市场的纯电动轿车,充电速度和代表巡航里程的能量密度两个指标均不可妥协。特斯拉以及国外的动力电池制造商如松下、LG化学、三星等,其厉害之处在于既能把能量密度做得很高,同时具备非常优秀的充放电倍率。
解决中国充电基础设施的用户体验和运营效率问题,需要新能源汽车制造商通过突破动力电池技术瓶颈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