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
生物质能作为可再生能源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后第四大能源,它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生物质能源的应用能够部分替代煤等常规能源,缓解目前能源供应紧张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倪维斗指出,生物质能在中国的利用将大有可为。我国广大农村中有丰富的生物质能。
农村生物质能潜力大
据统计,2000年,生物质能占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的55.17%,中国每年秸秆产量约为6亿至7亿吨,仅2003年的秸秆产量就为6.21亿吨,约合3.1亿吨标煤;林区的废枝每年可达10亿吨,约合5亿吨以上的煤。
据悉,今年,北京怀柔区将实行“三二一”示范工程,建立三个生物质颗粒燃料示范村,两个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厂,推广1000户农民使用生物质颗粒燃料。目前,已完成了基础性调研工作,对2005年的示范进行了阶段性总结,找出了问题,并正在研究解决方法。已经着手编制“2006年‘三二一’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2006~2008年的生物质颗粒燃料产业化实施方案。”延庆县将实施农村户用生物质半气化及其成型燃料推广项目,在15个乡镇推广生物质半气化炉5.2万台,建设生物质压块站56座,年处理秸秆能力将达到11.2万吨。目前,已进入生产准备阶段。
然而,生物质能的利用在我国还是一项新技术,在推广使用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
三大问题成拦路虎
生物质燃料的原料主要是农林业废弃物,存在着季节性强、收集运输困难的问题。农业生产分布在面积广阔的农田上,农作物收割后秸秆广泛的分布在农村地区,且秸秆体积大,不便于运输;树枝等林业废弃物绝大部分分布在山区,交通不便,收集工作量大。
相关设备尚未产业化,生产成本过高。北京在怀柔区进行试验的结果表明,常温压缩法生产生物质压缩颗粒燃料加工成本在257元/吨,如果加上原料成本,这种燃料的成本在350~450元/吨,接近煤的价格;设备价格根据生产能力的不同在十几万元到三十万元左右,价格很高;成型技术耗电量仍然较大。
缺乏合理有效的运行模式,服务体系不完善。由于没有建立科学完善的服务管理体系、设备维护和运行管理不善、收费制度实行困难、缺乏运行资金等问题,在北京建设的秸秆集中气化工程有40处以上,目前正常使用的还不足5%。
因地制宜扫清障碍
针对以上问题,北京将对生物质燃料的基本情况进行调研,摸清北京市资源量可利用量及生物质成型燃料适用范围的同时,深入论证国内外农林废弃物利用的新技术。在总结示范经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研究制定相关推广政策,逐步建立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选择多种实用技术和设备,形成良性竞争,以推进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应用。
北京市有关负责人介绍,生物质燃料的推广使用,有赖于成型设备及专用炉具生产的规模化。北京将通过试点工程,逐步完善现有技术,实现设备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形成完善的技术研发、设备生产、原料收集、产品配送体系,有效降低生物质燃料的使用成本,促进生物质燃料技术的开发,为新型生物质燃料的广泛使用提供必要条件。在建立合理有效的运行管理模式,完善服务体系方面,北京将结合2006年的生物质成型燃料推广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人员培训,实行设备专人管理;制定相关鼓励政策,进行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生物质成型燃料市场化;探索合理有效的运行管理模式,在示范推广过程中配合建立服务体系,成立专业的服务机构,解决农民困难,保证生物质成型燃料科学、稳步地推广。通过“政策支持、经济引导、示范带动、产业促进、完善服务”,逐步在农村地区推广使用生物质压缩颗粒燃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