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管理中心>>行业资讯>>新闻资讯正文
 
我国太阳能产业实现质的提升需突破五大瓶颈
新闻ID号:  7075 无标题图片
资讯类型:  产业纵横
所属类别:  电力电源; 照明电源; 电池; 新能源; 其他
关 键 字:  太阳能/可再生能源
内容描述:  ~
发布时间:  2006/7/11 10:39:25
更新时间:  2006/7/11 10:39:25
审核情况:  已审核开通[2006/7/11 10:39:25]
浏览次数:  共 1197 人/次
新闻来源:  中国质量新闻网
链    接:  ~
责任编辑:  ~
发 布 者:  电源在线
图片文件
原文件名:~
保存文件:~
路径文件:~
管理操作:  修改  设置为未审核    发布新闻资讯
内    容:
  任何一个前景看好的产业,在发展之初往往都要经历一场混战,各种技术和品牌在市场的较量中优胜劣汰。我国方兴未艾的太阳能产业眼下正上演着一场激烈的“品牌战”。
  
  “杂牌子太多,市场太乱”,这几乎是所有太阳能品牌企业的抱怨。据介绍,目前我国太阳能热水器年产量约500万台,其中90%以上是各种小牌子。从产品外观看都差不多,但实际质量、价格差别却很大。有些厂家在产品宣传上夸大其词,明明国产材料却谎称是进口的,花钱买个标签就说自己产品有保险公司承保,有的宣传的使用寿命也不切实际。
  
  山东省经贸委资源处处长王立亭介绍,当前新能源市场发育尚不成熟,质量检测和监督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地方保护、恶性竞争等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由于各地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企业往往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市场无序竞争的现象。
  
  我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要实现质的提升,仍需突破五大瓶颈。一是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即90%以上的原材料依赖进口,90%以上的产品依赖出口;二是我国太阳能产业正式起步才10多年时间,在设备、工艺、技术、市场和人才等方面都很薄弱,多数核心技术特别是硅材料方面等仍需引进、消化和吸收;三是尽管10年间世界晶体硅光伏组件的生产成本降低了32%,但国际市场售价与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仍有很大距离;四是虽然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已正式实施,国家也配套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要落到实处还有一个过程;五是太阳能产业门槛较低,我国企业又存在跟风现象,容易见好就上,一哄而起,造成投资过热和市场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