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
3G老了么?似乎没有,起码在中国及其他更广泛的市场里,它依然是呼之欲出,未见真容。3G年轻么?不要说笑了,从上世纪就开始的3G大讨论,已经让3G审美疲劳了;面对更多新且好的技术,有人甚至发出了3G已经“老化”的言论。
未老而先衰,让3G颇为尴尬。
事实上,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3G概念诞生于互联网泡沫最流行的时期,作为电信领域的一项升级技术,为了对应IT技术的冲击,3G被赋予的使命太多,也太早了;其次,3G其实仅仅是技术概念上的一种界定,商业上的迟迟不能兴起,与技术本身并无太多关联。
因此,我们其实应该这么说:3G商业未老,但3G技术已经有些先衰了。
而改变这一局面的方法似乎只有一个,即容忍3G技术的不完美,着眼3G的商业设计。应该承认,作为脱胎于工业化后期的电信网技术,其行业本身依然带有浓重的技术情结,过于看重3G技术的完美发展,也使得3G自提出来一直经历着不断优化的技术纠葛。而对于商业化本身,我们似乎从未从根本指标上关注过,却总期望有一招制胜的“杀手级”应用出现。
拯救“未老先衰”的3G。业界首先就是要对3G抱有信心。不用质疑,未来,3G是一定的,基础规模决定了发展态势,全球用户依然离不开电信网带给他们的体验,而3G通信本身“基础性”角色也决定了它将黏合更多的其他新技术与商业模式。
“技术先衰”不要紧,好用就行。如今连intel都不提“摩尔定律”了,成功的技术或发明,往往是简单实用的,期望以技术上点滴升级来不断赢利是不可行的。“商业年轻”不要紧,电信与IT技术的深度融合,已经让更多开放的商业模式走了进来,我们取其精华就好。而且,目前全球已经有越来越多的3G运营者传来利好消息,他们开始获利了。
不久前,笔者听到这样一件事,一些正在中国市场积极准备的企业,由于不堪经营压力甚至发出了“三年拖死,不如一年练死”的偏激声音。其实,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也许就是3G商业化拥戴者们发出的一种呐喊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