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不断受到能源危机的威胁,争夺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外交策略的重中之重;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中国,能源供给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更是日益突出,。为了自身长远的发展,坚持党中央制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可再生能源法》从今年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各种配套政策法规也都一一上马,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合肥阳光电源有限公司从创建开始一直致力于可再生能源产业,在 “十五”国家、省级科技攻关计划都承担了重要课题并取得丰硕成果。是谁在97年就如此有先见之明?让我们一起来见识一下合肥阳光的创始人曹仁贤。
《电源世界》:首先祝贺曹先生在全国各民主党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表彰大会获得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您觉得通过这个称号政府向您传递了怎样的信息?
曹仁贤:这仅仅是一个荣誉,没有什么值得多宣传的。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到了关键时期,中国目前的问题不是富人太富,而是穷人太多,因此能为建设小康社会做点事情,也的确是应该做的。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只有依靠科技、依靠创新,才能更高效地为社会创造财富,所以这个称号更多的是国家对我们希望的寄托。
《电源世界》:您对我国目前的可再生能源及节能战略有什么样的看法?
曹仁贤:首先我要说明的是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是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完全不同的,很多人把它们混为一谈,这不利于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我用这样一句话可能比较容易说清楚:不论是可再能源也好,常规化石能源也好,我们都要节约和高效利用它们。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成本相对较高,所以更应该注意节能和高效利用。
其次中国虽然能源短缺,但目前可再生能源不论是从总量上还是从成本上都无法和常规化石能源竞争,因此常规能源是基础,节能降耗是关键,再生能源是希望。可再生能源目前只能作为常规能源的补充。
《电源世界》:合肥阳光在创办之初就扎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当时并不具有目前这些相应的政策法规优势,您是如何看到这个产业的前景并投入了进来?目前的形势有没有超出您当初的设想?
曹仁贤:我在高校时从事于此方面研究工作,因此合肥阳光投入可再生能源行业更多的是出于个人的兴趣,而不是市场需求。即使在今天,我们营销收入的60%并非来自可再生能源领域。公司成立之初实际上是做研发积累工作:公司前些年主营业务一直在常规电源变换领域,我们是利用优秀的研发队伍做大量的技术贮备工作,为将来可再生能源走入千家万户做准备。
至于目前的形势,其实并不乐观,问题仍然在成本和政策这两基本面上,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成本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举个例子来说,在我国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按10年投资回报期计算,每千瓦时的价格大约在4元人民币左右,风电价格每千瓦时大约在0.5元人民币左右。目前这个价格还是非常的高,正因为如此,成本就阻碍了可再生能源的推广,也正是因为成本太高,才需要政策支持。
我理解的政策支持不是让政府拔一笔钱给企业,而是政府先“透支”一些政策来培育、鼓励企业投入研发并降低成本,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让“福布斯排行榜”多增加一些搞新能源的老板,而是要争取我们早日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赶上欧美国家,因为可再生能源毕竟是人类最终必须依赖的清洁能源。
《电源世界》:在大家纷纷致力于打造“一体化解决方案”之时,合肥阳光选择专注逆变器这一领域,你做出这种企业定位经过了怎样的考虑?
曹仁贤:我认为做精比做大更好。事实上我们在开始做逆变器时很多朋友都不知道什么叫逆变器,任凭我们解释,有的朋友仍然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所以我想就逆变器本身而言,市场是非常狭小的,但我们阳光电源的确是专注在这上面,一方面可能和我的个性有关,我不想什么都做,我对自己公司的优势、弱势看得还是比较清楚的,另一方面,通过逆变器产品技术平台,培养一支团队,着重于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这才有可能使这个产业真正做大做强。
《电源世界》:据了解,目前国内太阳能光伏领域存在一种现象:大多企业的产品不具有、或者只拥有小部分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又依赖于出口,原料又依靠进口,您怎样看待这种尴尬的局面?
曹仁贤:你说的很对,实际上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是“三头在外”——原料、设备、市场都在海外,所以中国的光伏产业真的像是一个“来料加工”业。同时,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来关注光伏产业,仅仅是因为大家知道无锡尚德做得很成功么?但我想尚德模式无法复制。一个行业、一个企业最终能够长期生存的法宝还是在自主研发、自主技术上,如果没有核心的研发力量,单纯依靠市场需求,必将会带来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价格战。我想可再生能源行业也一样,最终在价格战中受伤的还是各个企业。
但中国企业在可再生能源利用中应该是大有可为的,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电源变换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各种接入方案,具有很光明的前途,目前电源企业面临的问题还是何时进入这个领域的问题。
我想强调的一点:当您准备进军可再生能源市场时,请千万准备好您的技术开发和海外业务能力的培养。
《电源世界》:“十五”计划中阳光有两个项目分别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和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在国家“十一五”规划当中阳光又将采用什么措施来把握机会?
曹仁贤:在“十五”期间我们取得了不少成就,对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我们是同期项目中提前通过专家验收的,这取决于我们的努力。而且能够取得国家项目进入“国家队”,本身就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没有任何理由不把它做好。
今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我公司也制定了自己的五年计划,今后的五年是阳光电源第三次创业的五年,随着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我们肯定会根据我们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的精神,突出我们在电源变换接入方案方面的优势,重点在并网发电方面进行攻关和研发。我们首战已告捷,我们的一个新产品刚刚被科技部列入2006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
《电源世界》:最近传闻风电定价招标机制导致风电定价过低,使得很多投资商对国家政策提出质疑,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对合肥阳光又有什么样的影响?
曹仁贤:我想“最低价中标”对中国的风电力发电行业来说的确是致命的。我可以理解决策者的难处,因为可再生能源行业同样也需要引入竞争,我们每天都在呼吁反对垄断,风力发电行业当然也不能例外。这个体制本身并不坏,关键在于招投标的评价体系:要保证中标者是商业行为下的胜出者,而不是为了业绩和成绩的胜出者,所以需要设计出比现在更细更科学更透明的招标办法和更多更细的风电行业相关技术标准。我想现在的政策对风电行业的每个人来说都会有负面影响,只有在健康游戏规则下引入竞争,才能使风电产业得以良性发展。
在访谈的最后,曹仁贤先生对电源行业形势做了中肯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中国的电源行业的形势也是不容乐观的,现在摆在我们面前最突出的问题有:一、电源企业的研发能力普遍不足;二、原材料大幅涨价,导致电源利润空间太小;三、很多电源企业还没有为电磁兼容、ROHS指令等新规则做好准备;四,中国的电源企业太多太杂。尤其第四点是非常大的问题,中国的电源企业需要有更专业化的产业引导和更细致的产业分工,使每个电源企业能够具有一定的专长,具有一定的利润和成长的空间。”
合肥阳光电源有限公司从创建开始一直致力于可再生能源产业,在 “十五”国家、省级科技攻关计划都承担了重要课题并取得丰硕成果。是谁在97年就如此有先见之明?让我们一起来见识一下合肥阳光的创始人曹仁贤。
《电源世界》:首先祝贺曹先生在全国各民主党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表彰大会获得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您觉得通过这个称号政府向您传递了怎样的信息?
曹仁贤:这仅仅是一个荣誉,没有什么值得多宣传的。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到了关键时期,中国目前的问题不是富人太富,而是穷人太多,因此能为建设小康社会做点事情,也的确是应该做的。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只有依靠科技、依靠创新,才能更高效地为社会创造财富,所以这个称号更多的是国家对我们希望的寄托。
《电源世界》:您对我国目前的可再生能源及节能战略有什么样的看法?
曹仁贤:首先我要说明的是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是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完全不同的,很多人把它们混为一谈,这不利于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我用这样一句话可能比较容易说清楚:不论是可再能源也好,常规化石能源也好,我们都要节约和高效利用它们。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成本相对较高,所以更应该注意节能和高效利用。
其次中国虽然能源短缺,但目前可再生能源不论是从总量上还是从成本上都无法和常规化石能源竞争,因此常规能源是基础,节能降耗是关键,再生能源是希望。可再生能源目前只能作为常规能源的补充。
《电源世界》:合肥阳光在创办之初就扎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当时并不具有目前这些相应的政策法规优势,您是如何看到这个产业的前景并投入了进来?目前的形势有没有超出您当初的设想?
曹仁贤:我在高校时从事于此方面研究工作,因此合肥阳光投入可再生能源行业更多的是出于个人的兴趣,而不是市场需求。即使在今天,我们营销收入的60%并非来自可再生能源领域。公司成立之初实际上是做研发积累工作:公司前些年主营业务一直在常规电源变换领域,我们是利用优秀的研发队伍做大量的技术贮备工作,为将来可再生能源走入千家万户做准备。
至于目前的形势,其实并不乐观,问题仍然在成本和政策这两基本面上,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成本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举个例子来说,在我国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按10年投资回报期计算,每千瓦时的价格大约在4元人民币左右,风电价格每千瓦时大约在0.5元人民币左右。目前这个价格还是非常的高,正因为如此,成本就阻碍了可再生能源的推广,也正是因为成本太高,才需要政策支持。
我理解的政策支持不是让政府拔一笔钱给企业,而是政府先“透支”一些政策来培育、鼓励企业投入研发并降低成本,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让“福布斯排行榜”多增加一些搞新能源的老板,而是要争取我们早日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赶上欧美国家,因为可再生能源毕竟是人类最终必须依赖的清洁能源。
《电源世界》:在大家纷纷致力于打造“一体化解决方案”之时,合肥阳光选择专注逆变器这一领域,你做出这种企业定位经过了怎样的考虑?
曹仁贤:我认为做精比做大更好。事实上我们在开始做逆变器时很多朋友都不知道什么叫逆变器,任凭我们解释,有的朋友仍然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所以我想就逆变器本身而言,市场是非常狭小的,但我们阳光电源的确是专注在这上面,一方面可能和我的个性有关,我不想什么都做,我对自己公司的优势、弱势看得还是比较清楚的,另一方面,通过逆变器产品技术平台,培养一支团队,着重于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这才有可能使这个产业真正做大做强。
《电源世界》:据了解,目前国内太阳能光伏领域存在一种现象:大多企业的产品不具有、或者只拥有小部分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又依赖于出口,原料又依靠进口,您怎样看待这种尴尬的局面?
曹仁贤:你说的很对,实际上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是“三头在外”——原料、设备、市场都在海外,所以中国的光伏产业真的像是一个“来料加工”业。同时,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来关注光伏产业,仅仅是因为大家知道无锡尚德做得很成功么?但我想尚德模式无法复制。一个行业、一个企业最终能够长期生存的法宝还是在自主研发、自主技术上,如果没有核心的研发力量,单纯依靠市场需求,必将会带来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价格战。我想可再生能源行业也一样,最终在价格战中受伤的还是各个企业。
但中国企业在可再生能源利用中应该是大有可为的,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电源变换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各种接入方案,具有很光明的前途,目前电源企业面临的问题还是何时进入这个领域的问题。
我想强调的一点:当您准备进军可再生能源市场时,请千万准备好您的技术开发和海外业务能力的培养。
《电源世界》:“十五”计划中阳光有两个项目分别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和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在国家“十一五”规划当中阳光又将采用什么措施来把握机会?
曹仁贤:在“十五”期间我们取得了不少成就,对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我们是同期项目中提前通过专家验收的,这取决于我们的努力。而且能够取得国家项目进入“国家队”,本身就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没有任何理由不把它做好。
今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我公司也制定了自己的五年计划,今后的五年是阳光电源第三次创业的五年,随着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我们肯定会根据我们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的精神,突出我们在电源变换接入方案方面的优势,重点在并网发电方面进行攻关和研发。我们首战已告捷,我们的一个新产品刚刚被科技部列入2006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
《电源世界》:最近传闻风电定价招标机制导致风电定价过低,使得很多投资商对国家政策提出质疑,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对合肥阳光又有什么样的影响?
曹仁贤:我想“最低价中标”对中国的风电力发电行业来说的确是致命的。我可以理解决策者的难处,因为可再生能源行业同样也需要引入竞争,我们每天都在呼吁反对垄断,风力发电行业当然也不能例外。这个体制本身并不坏,关键在于招投标的评价体系:要保证中标者是商业行为下的胜出者,而不是为了业绩和成绩的胜出者,所以需要设计出比现在更细更科学更透明的招标办法和更多更细的风电行业相关技术标准。我想现在的政策对风电行业的每个人来说都会有负面影响,只有在健康游戏规则下引入竞争,才能使风电产业得以良性发展。
在访谈的最后,曹仁贤先生对电源行业形势做了中肯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中国的电源行业的形势也是不容乐观的,现在摆在我们面前最突出的问题有:一、电源企业的研发能力普遍不足;二、原材料大幅涨价,导致电源利润空间太小;三、很多电源企业还没有为电磁兼容、ROHS指令等新规则做好准备;四,中国的电源企业太多太杂。尤其第四点是非常大的问题,中国的电源企业需要有更专业化的产业引导和更细致的产业分工,使每个电源企业能够具有一定的专长,具有一定的利润和成长的空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源在线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编辑:NewsSource
编辑:NewsSource
本文链接: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完美的接入方案
http:www.cps800.com/news/2006-11/20061129103454.html
http:www.cps800.com/news/2006-11/20061129103454.html
文章标签: 合肥阳光/接入方案/可再生能源发电
投稿热线 0755-82905460
邮箱 :news@cps8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