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丰电厂项目违规建设显然不是个案——专家介绍,其背后全国性的电力投资热潮已经整整持续三年。
在这场电力投资热潮中,利益驱动促使各路资本跑马圈地,电力短缺更使电力投资火上浇油。根据国家统计局近三年来发布的电力投资数据,2003初全国装机总量仅为3.53亿千瓦,但到了2005年,这一数据已经达到5.1亿千瓦,增长超过1.6亿千瓦。如果按照最低每千瓦5000元的造价计算,三年建成投产的总投入超过1万亿元。这还不包括在建而未投产以及违规建设的项目。
三年一万亿
时间回朔到2005年12月29日,浙江国华宁海电厂2号机组投运;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赵希正激动地开启密封的信封,宣布以宁海电厂2号机组投运为标志,中国电力装机突破5亿千瓦!
而当天的庆祝会上更透露了一个电力飞速发展的数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在讲话中说:“从1949年到1987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用了38年的时间;从1987年到1994年间,新增装机容量1亿千瓦,用了7年的时间;从1994年底到2004年中,新增装机容量2亿千瓦,只用了10年时间;而自2004年以来,我国的电力装机容量以每年5000万千瓦以上的速度增长,全国装机容量从4亿千瓦到5亿千瓦,只用了19个月的时间。”
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国内新增装机容量投资增长都在30%以上。
实际上,还有大量的项目甚至不经审批上马。据统计,仅2004年批准新建电厂的总装机容量为6000万千瓦,而实际开工的发电厂却达到了1.8亿千瓦,违规开工达1.2亿千瓦。如果按每千瓦5000元的造价计算,2004年开工的电厂建成投产的总投入约为9000亿元,其中违规投资达6000亿元。
其中西北地区如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和陕西的榆林则是火电投资的热土:目前五大电力公司以及山东鲁能、香港华润等众多电力企业均已在鄂尔多斯规划火电项目,协议装机容量相当于两个半三峡(三峡装机容量为2000万千瓦)。在一份“鄂尔多斯市2003年煤电重点前期项目进展情况”列表中可以发现,该地新建的电厂项目达21家。
产煤重镇陕西榆林也不愿意在电力建设热潮中落伍。据榆林市计委副主任赵文伦介绍,未来6年榆林规划完成建设火电1000万千瓦,到时榆林将成为全国产煤、发电大市。
全国情况也大致如此。联合证券8月18日发布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电力装机容量是英、法、德三国总和的2.4倍,除了已经建成的5亿千瓦,尚有2.2亿千瓦在建。
新“圈地运动”
对于这场近乎疯狂的电力投资热潮,从一开始就受到了业内人士的警示,但并未引起投资者的重视。2004年12月1日,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电设备中心主办的一次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点名批评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地方政府许诺投资者兴建共计5000万千瓦装机的电力项目。
张国宝说:“鄂尔多斯有煤不错,但水资源有吗?怕不怕酸雨呀?考虑(污染物)排放了吗?显然(这样的项目计划)不合理。”
这一态度强硬的发言,随即被业内认为是“发改委遏制愈演愈烈的电力投资的一个信号”。无论是否巧合,此番讲话后几日,由国务院批转的一份发改委的《紧急通知》,以国发(2004)32号文件的形式下发(下称32号文件)。
有了国务院一纸批文,发改委、银行、国土资源、环保等相关部门迅即行动,1.2亿千瓦违规电力建设项目一下陷入进退维谷的命运漩涡之中。但是,32号文件中并未对违规电力项目如何处罚作出进一步解释。
众所周知的是,2003年电力投资疯长之初,正是五大电力集团刚刚脱胎于原国家电力公司正式挂牌运营之时。为了在日后的竞争中取得最大优势,发电企业旨在“争夺已建电源,抢占新建电源选址”的“圈地运动”从此开始。
五大集团鏖战正酣,史无前例的“电荒”更使电力投资圈地进一步升级。据国家电网公司2005年度电网调度信息发布会发布的数字,2004年,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拉闸限电的省市达26个,除东北三省及新疆,各电网均出现拉闸限电情况,全年累计拉电123.85万条次,损失电量388.33亿千瓦时。在缺电最严重的浙江、江苏,许多企业被迫停工,出现每周“停四开三”状况。
内外因碰撞在一起,电力投资一发而不可收拾。
深层原因
更多人认为,中国电力始终在“缺电——加大投资——过剩——减少投资——缺电”的循环周期中徘徊。即使目前投资过热会出现电力过剩,那也只是循环周期中的一环。从这个角度而言,投资者抓住机遇投资,着眼的是未来可期的回报周期。
负责中国电力调研的凯捷咨询公司中国副总裁陈持平在接受《中国电业》专访时却说,中国电力跳跃式的发展和政府规划前瞻性缺乏和项目投资审批制有关。
陈持平说,就周期性而言,中国经济增长周期与电力建设周期不相匹配。一个电力项目建设周期约为4年,而经济增长的典型周期在9年左右。当经济处于周期性上升期,电力投资会迅速增长;但等到项目完工投产,经济形势往往已处于周期性下降区间,就会造成电力过剩现象。
而项目审批体制下,当电力过剩时停止审批,而短缺时大量审批,最终项目审批调节反而成为电力过剩与短缺的原因之一。
同时,有观点认为,国家目前的调控手段不力是助长电力投资疯长的关键。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资深电力行业研究员曹燕萍说:“按照发改委拟订的十五规划,在2006年实现电力供求平衡原本没有问题,但电力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失去控制,地方的许多项目超出了发改委的规划。”
电力投资增长过快已是不争的事实,问题是现在已经达到怎样的程度?方正证券的电力分析师袁海说:“目前我国的电力弹性系数(电力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的比值)一直在1.5左右,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电力发展不应该高于GDP的增速,合理的系数应该在0.8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未来GDP仍然能维持8%左右的增长率,那么电力的增幅应该在5%—6%左右比较合适。”
袁海认为这应该是一个判断电力发展是适度超前还是过热的一个总体指标。
在这场电力投资热潮中,利益驱动促使各路资本跑马圈地,电力短缺更使电力投资火上浇油。根据国家统计局近三年来发布的电力投资数据,2003初全国装机总量仅为3.53亿千瓦,但到了2005年,这一数据已经达到5.1亿千瓦,增长超过1.6亿千瓦。如果按照最低每千瓦5000元的造价计算,三年建成投产的总投入超过1万亿元。这还不包括在建而未投产以及违规建设的项目。
三年一万亿
时间回朔到2005年12月29日,浙江国华宁海电厂2号机组投运;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赵希正激动地开启密封的信封,宣布以宁海电厂2号机组投运为标志,中国电力装机突破5亿千瓦!
而当天的庆祝会上更透露了一个电力飞速发展的数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在讲话中说:“从1949年到1987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用了38年的时间;从1987年到1994年间,新增装机容量1亿千瓦,用了7年的时间;从1994年底到2004年中,新增装机容量2亿千瓦,只用了10年时间;而自2004年以来,我国的电力装机容量以每年5000万千瓦以上的速度增长,全国装机容量从4亿千瓦到5亿千瓦,只用了19个月的时间。”
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国内新增装机容量投资增长都在30%以上。
实际上,还有大量的项目甚至不经审批上马。据统计,仅2004年批准新建电厂的总装机容量为6000万千瓦,而实际开工的发电厂却达到了1.8亿千瓦,违规开工达1.2亿千瓦。如果按每千瓦5000元的造价计算,2004年开工的电厂建成投产的总投入约为9000亿元,其中违规投资达6000亿元。
其中西北地区如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和陕西的榆林则是火电投资的热土:目前五大电力公司以及山东鲁能、香港华润等众多电力企业均已在鄂尔多斯规划火电项目,协议装机容量相当于两个半三峡(三峡装机容量为2000万千瓦)。在一份“鄂尔多斯市2003年煤电重点前期项目进展情况”列表中可以发现,该地新建的电厂项目达21家。
产煤重镇陕西榆林也不愿意在电力建设热潮中落伍。据榆林市计委副主任赵文伦介绍,未来6年榆林规划完成建设火电1000万千瓦,到时榆林将成为全国产煤、发电大市。
全国情况也大致如此。联合证券8月18日发布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电力装机容量是英、法、德三国总和的2.4倍,除了已经建成的5亿千瓦,尚有2.2亿千瓦在建。
新“圈地运动”
对于这场近乎疯狂的电力投资热潮,从一开始就受到了业内人士的警示,但并未引起投资者的重视。2004年12月1日,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电设备中心主办的一次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点名批评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地方政府许诺投资者兴建共计5000万千瓦装机的电力项目。
张国宝说:“鄂尔多斯有煤不错,但水资源有吗?怕不怕酸雨呀?考虑(污染物)排放了吗?显然(这样的项目计划)不合理。”
这一态度强硬的发言,随即被业内认为是“发改委遏制愈演愈烈的电力投资的一个信号”。无论是否巧合,此番讲话后几日,由国务院批转的一份发改委的《紧急通知》,以国发(2004)32号文件的形式下发(下称32号文件)。
有了国务院一纸批文,发改委、银行、国土资源、环保等相关部门迅即行动,1.2亿千瓦违规电力建设项目一下陷入进退维谷的命运漩涡之中。但是,32号文件中并未对违规电力项目如何处罚作出进一步解释。
众所周知的是,2003年电力投资疯长之初,正是五大电力集团刚刚脱胎于原国家电力公司正式挂牌运营之时。为了在日后的竞争中取得最大优势,发电企业旨在“争夺已建电源,抢占新建电源选址”的“圈地运动”从此开始。
五大集团鏖战正酣,史无前例的“电荒”更使电力投资圈地进一步升级。据国家电网公司2005年度电网调度信息发布会发布的数字,2004年,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拉闸限电的省市达26个,除东北三省及新疆,各电网均出现拉闸限电情况,全年累计拉电123.85万条次,损失电量388.33亿千瓦时。在缺电最严重的浙江、江苏,许多企业被迫停工,出现每周“停四开三”状况。
内外因碰撞在一起,电力投资一发而不可收拾。
深层原因
更多人认为,中国电力始终在“缺电——加大投资——过剩——减少投资——缺电”的循环周期中徘徊。即使目前投资过热会出现电力过剩,那也只是循环周期中的一环。从这个角度而言,投资者抓住机遇投资,着眼的是未来可期的回报周期。
负责中国电力调研的凯捷咨询公司中国副总裁陈持平在接受《中国电业》专访时却说,中国电力跳跃式的发展和政府规划前瞻性缺乏和项目投资审批制有关。
陈持平说,就周期性而言,中国经济增长周期与电力建设周期不相匹配。一个电力项目建设周期约为4年,而经济增长的典型周期在9年左右。当经济处于周期性上升期,电力投资会迅速增长;但等到项目完工投产,经济形势往往已处于周期性下降区间,就会造成电力过剩现象。
而项目审批体制下,当电力过剩时停止审批,而短缺时大量审批,最终项目审批调节反而成为电力过剩与短缺的原因之一。
同时,有观点认为,国家目前的调控手段不力是助长电力投资疯长的关键。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资深电力行业研究员曹燕萍说:“按照发改委拟订的十五规划,在2006年实现电力供求平衡原本没有问题,但电力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失去控制,地方的许多项目超出了发改委的规划。”
电力投资增长过快已是不争的事实,问题是现在已经达到怎样的程度?方正证券的电力分析师袁海说:“目前我国的电力弹性系数(电力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的比值)一直在1.5左右,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电力发展不应该高于GDP的增速,合理的系数应该在0.8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未来GDP仍然能维持8%左右的增长率,那么电力的增幅应该在5%—6%左右比较合适。”
袁海认为这应该是一个判断电力发展是适度超前还是过热的一个总体指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源在线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来源:南方网
来源:南方网
本文链接:警惕电力大跃进:近三年投资已超万亿
http:www.cps800.com/news/2006-8/200682985450.html
http:www.cps800.com/news/2006-8/200682985450.html
文章标签: 电力投资增速/内蒙古新丰电厂项目违规建
投稿热线 0755-82905460
邮箱 :news@cps8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