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发展"加速度"会否形成新一轮的投资泡沫?大量涌现的装备企业步入市场会否迅速改变卖方格局,并促成大规模的行业洗牌?
强劲的风,可以将一片极其荒远的地域变得热闹非凡。
甘肃酒泉,山脉连绵,戈壁浩瀚,盆地毗临,构成了苍凉雄浑的西北风光。历史上,这里因"酒"而扬名天下。西汉武帝时期,骡骑将军霍去病大败匈奴,于是有了汉武御酒,"酒泉"因此而得名。此后,河西平定,边陲安宁,开通丝绸之路,遂有汉唐盛世。
两千多年后,甘肃酒泉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灼热的目光,但这次不是因为酒,而是因为风。
最新的消息是日前,甘肃酒泉市向参加兰洽会的客商推介了重点投资合作项目,并举行了风电项目合同专场签约,签约项目42项,签约金额达169.75亿元。
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风电设备供应商、运营商和国内外各种投资力量的积极响应和迅速汇聚,很快把昔日的"酒城"变成了风力发电的逐金热土。
截至2008年底,甘肃酒泉市年风力发电量已达6亿千瓦时,成为全国五大风力发电场之一,而根据地方政府的长远规划,未来这里的发电量将相当于新建一座三峡工程。
事实上,酒泉的风电热仅仅是目前中国风电发展态势的一个缩影。
在离酒泉市不远的内蒙古自治区,其规划建设风电5000万千瓦,其中蒙西2000万千瓦,蒙东3000万千瓦。而河北规划在沿海和北部地区建设1000万千瓦;江苏规划建设1000万千瓦,其中近海700万千瓦。新疆哈密东南部和北部的三塘湖-淖毛湖风区的2000万千瓦风电场也已经规划完毕,准备进入施工阶段。
从2008年年底至今,类似的风电规划和密集的投资消息来源于全国各地。中国风电的快速发展,在最大程度上顺应并引领了整个世界新能源投资的大潮;而并起于东南西北的风电雄心也似乎正在演化为中国希望创造的又一个"绿色奇迹"。
奇迹背后亦有苦涩。
《能源》杂志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分享中国风电市场这块大蛋糕的同时,一些投资方和企业亦深切地感受到了危机和隐忧。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在接受《能源》杂志记者采访时直言:"风电投资不是有过热迹象,而是已经过热了。"
"从长远来看,中国风电市场的开发潜力毋庸置疑,但设备制造业过热局面已经显现,投资者必须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慎重投资。"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也善意地警示。
繁荣与隐忧
如果要找一个不受金融危机影响的行业,恐怕很难。但风电行业在金融危机的大潮中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扩张势头。
中国风能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去年的风电总装机容量增长一倍以上,达到1221万千瓦,已成为全球第四大风力涡轮机市场,增速是世界其它地区的3倍以上。中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202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的目标。专家预测,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中国将一路赶超西班牙和德国,至2010年风电总装机容量有望跃居世界第二位,并提前10年实现3000万千瓦的目标。
中国风电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近年陆续出台的相关政策支持。2003年,国家发改委推行5万千瓦以上风电场的特许权招标,第一次带动了风场的大规模建设;随后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则用法律形式固化了几个利益主体间的关系。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05年中国风电装机跃增了254%,风电业迅速扩产。
2007年9月,《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颁布最终将风电投资推向高潮,其中首次明确了新能源配额概念。国家对配额制的硬性规定激发了五大发电集团投资新能源的决心,它们纷纷成立新能源公司,加大风力发电的投资。五大电力集团对风电的积极介入及获得的主导地位彻底打开了风电久闭的投资闸门。
在业内专家看来,除了政策支持,风电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技术上的积累进步。中国电力科学院戴慧珠教授告诉《能源》杂志记者,在过去20年中,风机效率的提高速度几乎只有IT行业可以比拟,在这个过程中风电的价格下降了五倍,风机需要的能源消耗下降了100%,这使得风电逐步靠近了与传统火电相竞争的条件。
但是,中国风电的突飞猛进和跨越发展显然更多来自巨量投资的直接拉动。
"如果没有资本的助推,很难想象一个成本在市场价之上的产业会发展得如此迅猛。" 长期关注风电领域的长城证券分析师周涛告诉《能源》杂志记者,仅四年时间,国有、民营和外资迅速汇聚中国风电市场,让这个行业以最快速度建立了包括零部件供应商、整机制造商、运营商在内的一整条产业链,每年发展速度超过100%。这样的聚集速度,前所未有。
在全球都在热烈追逐新能源产业、各国都将新能源发展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之时,中国风电的快速发展固然令人欣喜;但在硬币的另一面,过热的风险已开始困扰这个尚不成熟的行业。根据中国电力联合会披露的数据,去年中国拥有的1221万千瓦风电装机中,实现并网发电的只有894万千瓦,这意味着至少28%的已建风电设备因各种原因而闲置。风电上网瓶颈短期内显然难以解决。
而在一些业内专家看来,曾经对风电行业发展贡献巨大的特许权招标也似乎逐渐改变了味道。国有风电运营商为了争抢主要风场,纷纷在招标中报出明显低于成本的风电价格,价格最低者中标,这几乎让每个运营商项目未动工即陷入亏损,或者根本无法启动项目。
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风能分会的初步调查显示,由于中国风电项目前期工作普遍不足,盲目追求速度,全国70%至80%的风电场发电量都远低于可行性研究时的预测水平。甚至一些匆忙上马的风电项目原本就缺乏严谨的可行性研究,大部分风电运营商将长期在亏损和微利中挣扎。许多企业在火热的投资过后,深切地感受到了隐忧与苦涩。
除此之外,质量隐患、数据造假、缺乏细致规划、重复投资、运行管理滞后、低维护成本投入等,也成为笼罩在中国这场绿色能源革命之上的阴影。
泡沫之虞
资本的热烈追捧,着实让风电产业风光无限。但没有节制的资金推涨,会否使"金豆子"在最后的接棒者手中变成"烫手山芋"?
随着各路资本蜂拥而入,产能随之急速扩大,许多分析人士开始担心,风电的"加速度"发展可能会堆积越来越大的风险,甚至出现新一轮的投资泡沫。
在绚烂题材魅力的强烈吸引下,风电上市公司股价一路上扬。相比目前市场的平均投资回报来说,风电热浪汹涌的背后无疑是令人眼热心跳的雪花银。
然而,股市上的"风起云涌"似乎和当年的互联网狂热一样令人无法安然处之。
"就目前的投资规模和步伐来看,不断涌现的投资者是否隐藏着短期的急功近利?"智基创投的合伙人林霆认为,危机以来的投资高潮最终会迎来产能过剩,"风电领域已经到了挤出泡沫的阶段了"。
林霆的疑问是,目前已经形成的千万装机容量尚且在风能不稳、并网的瓶颈中依靠政策的支持艰难挣扎,"如此多家大型风电厂,如果建好了发不了电或者送不走电,政策能支持到哪一天,投资什么时候能回收?"
长城证券分析师周涛亦表示了类似的担忧:"目前,仅风电的上市公司产能每年就以30%到50%的速度增长,到了2010年,我国风电厂商的总产能大约能达到2000万千瓦,到时候需求也就只有1000万千瓦,剩下的1000万千瓦如何寻找出口?"
而对一些盲目投资行为,经济学家谢国忠的抨击更为激烈:"这是在赶潮流、搞概念,再盲目投资,最终会被套进去的。"
不过,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高级分析师汪刘胜则认为,包括风电在内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经历泡沫化的初始阶段,如果没有泡沫化,那么社会资本就不会大量涌入,来支持产业发展壮大,所以目前的投资态势亦属产业发展初期的正常现象。
北京某大型证券投资基金经理直言不讳地表示,他个人十分看好风电投资前景,他强调,"如果说我们可以肯定风电投资有泡沫,那么就说明已经找到了行之有效且又被市场普遍认同的估值体系。但事实是风电作为新兴产业,其技术、盈利模式都处于起步阶段,任何一个投机构都不能确信自己已经找到令人信服的估值方法,因此,目前的泡沫之说应该是典型的伪命题"。
"风电设备制造业在中国还只是起步阶段,随着产业的发展成熟,市场空间肯定会得到大规模释放;而且,国际市场的空间也是充满弹性的。" 温州一家机械制造企业的老板陈先明对市场容量并不担心。
陈先明还认为,对风电产业投资是否已过热应该放在国家战略的高度考虑,"我国政府已经将发展清洁能源纳入国家战略,逐年加大投入力度。相对于其他清洁能源,风能的开发利用最具产业化前景。"
但国泰君安替代能源策略研究团队指出,替代能源板块的估值压力需要时间来消化。短期股价已经基本反映一定的利好预期,一旦未来不能出台显著的超预期政策利好,则当前的股价很难支撑。转折年?
泡沫之说尚需时间来定论,但目前风电投资如火如荼的整体走势表明, 各种关于风险的争议,以及一些企业的现实窘境都难阻各路投资者对风电的热情。
从相关数据上观察,受需求拉动最大、投资最为火爆的当属风电设备制造业。2007年,中国风电设备生产商只有30多家,占据28%市场份额,一年后这一数字迅速上升到70多家。中资企业大规模进入市场的背后,则是一些外资企业的纷纷撤离。中银国际提供的数字证实,中资厂商占据了风电整机市场的大半江山。自2006年到2008年,外资风电企业在华的市场份额从55%倒退至24.5%。中银国际甚至预测,今明两年外资公司的市场份额将继续下滑到15%和5%。
中资与外资厂商的市场占有率仍在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而市场的供需也可能在下半年出现转折。
中国风能协会预计,2009年全国新增风电装机为800万千瓦。然而,仅金风科技、大连华锐、东方电气和上海电气等国内4家企业的产能就达到1200万千瓦; 70多家风电设备生产企业的总产能远超过1000万千瓦。
"07年到08年,由30多家增加到70多家,这种增速是罕见的。" 长城证券分析师周涛认为,出于对风电配额的追求和可预期的风电发展目标,未来几年中国风电将依然保持高增长,但发展速度将会保持稳定。周涛分析,今年将是风能制造市场出现转折的一年。
"最近的几年,我国风能发电场的大规模建设让风电市场处于一个卖方市场,风电设备也一直是供不应求,但在今年将出现的情况是供需之间可能会出现平衡,明年肯定是供大于求。"周涛说。
"如果按照目前的这个状态发展,到2010年,在风能制造领域也可能会出现像钢铁业那样的情况,停产、停工、大量的产品库存、企业开始倒闭。这股风潮会像秋风扫落叶般席卷整个行业,到时候,这70多家企业倒闭60多家都是有可能的。现在,企业和投资者都应该冷静下来,进行适当调整,避免这种危机发生。" 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和周涛有着一致的判断。
深圳的一家风险投资机构松禾资本的合伙人王勇也认为,在度过最初的喧嚣和混乱后,风电行业肯定会逐步走向规范化,这势必会清洗掉一批不合质量规范的小型制造商,而从风能投资项目的现状看,"经济效益和经济指标的落实和达成,很多不令人满意。这样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会逐渐限制了投资机构的投资行为,延缓(投资)步骤"。
国都证券分析认为,风电装机增长率将逐步放缓。预计2009年-2020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的复合增长率在20%-30%之间,远低于近几年来接近100%的装机增长,而对于风电设备行业更有意义的新增装机增长率会更低。考虑到风电企业的盈亏平衡点并不是太高,风电整机行业的整合将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短期内,行业集中度下降的情况将难以避免。■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http:www.cps800.com/news/2009-7/200971016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