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  
您的位置:电源在线首页>>行业资讯>>行业要闻>>中国电力行业五年发展成就辉煌(2002~2007年)正文

中国电力行业五年发展成就辉煌(2002~2007年)

2007/10/15 9:10:47   电源在线网
分享到:
        "十六大"以来,电力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的挑战,抢抓发展历史机遇,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质量明显提高。服务党和政府工作的大局、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电力客户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电力的需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又好又快发展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提供坚实保障    
        ●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就扭转了电力供应紧张局面;    
        ●保证了安全可靠供电,没有发生特大电网事故和特大设备事故;    
        ●电力装机实现了4亿千瓦、5亿千瓦、6亿千瓦三次大的标志性跨越;    
        ●电网不断强化完善,各电网最高用电负荷屡创新高;    
        ●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不断提高,呈现出新的态势。    
        1.电力供需形势得到有效扭转,基本实现了供需平衡。"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与此相伴,全国电力需求增长迅猛,电力供应短缺状况再度出现,2003年、2004年逐渐发展成全国性、持续性缺电局面。其中,2003年,全国先后共有23个省级电网实施了拉闸限电;2004年,全国先后共有26个省级电网实施了拉闸限电。面对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电力供需紧张的新情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电力企业加快了电力建设步伐,加大跨区跨省电力交易,积极采取需求侧管理措施,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就扭转了全国电力供应紧张局面。    
        2004年,全国城市用户由于缺电原因造成的停电时间平均达到9小时25分钟;2005年下降为6小时55分钟;2006年继续降为18分钟;今年上半年,只有6分钟。这表明全国性供电紧张形势得到了有效缓解。    
        2.电力安全稳定运行水平不断提高。五年来,全国电力负荷屡创新高。为保证电力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各电力企业在加强系统建设和设备管理、完善网厂协调机制、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和定期演练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进一步夯实了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全国没有发生重大以上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没有发生特大电网事故,没有发生特大设备事故,电力安全生产一般电网事故和设备事故大幅度减少。2004~2006年,全国电网事故由196起下降为48起,设备事故由551起下降为238起,及时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大面积、长期停电事故。    
        3.电源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十六大"以来,电力装机实现了4亿千瓦、5亿千瓦、6亿千瓦三次大的标志性跨越。四年年均装机增长15%,比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率高6.41个百分点。特别是2002年以来,增加电力装机接近于前52年的总和,这是中国的速度,也是世界的速度。到2006年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24亿千瓦,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已经连续12年位列世界第二位。到2007年年底,全国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7亿千瓦。    
        五年中,水电装机容量平稳快速增长,年均增加1100万~1300万千瓦左右;到2006年年底,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30亿千瓦,居世界首位;火电达到4.84亿千瓦,对电力供应的保障作用更加明显;风电发展步入高速增长期,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正式并网投运的风电设备容量207.25万千瓦,比2002年增长420%,年均增长50%,特别是2006年一年投产风电装机容量相当于以往历史的总和;生物质发电开始起步,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已建成共8万千瓦国家级秸秆发电示范项目机组,填补了我国秸秆发电的空白。   
        4.电网不断强化和完善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区域、省电网主网架得到较大发展。五年来,我国电网220千伏及以上线路长度增加10万多千米,相当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前45年的总和。到2006年年底,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增长到28.64万千米,年均增长10.99%;变电容量增长到96405万千伏安,年均增长16.29%。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形成了500(330)千伏为主的电网主网架,西北地区官厅至兰州东的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产,标志着我国输变电最高电压等级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全国联网格局初步形成,对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起到了重要作用。西电东送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6年年底,西电东送三大通道累计形成3400万千瓦的输送能力。   
        各电网最高用电负荷屡创新高。继华东电网已经成为全国第一个、世界第二个用电负荷突破1亿千瓦的区域电网后,华北电网用电负荷也已经突破1亿千瓦。广东、江苏、山东三省统调最高用电负荷突破3000万千瓦;上海成为第一个统调最高用电负荷突破2000万千瓦的直辖市;北京的统调最高用电负荷也已经超过1200万千瓦;苏州和深圳成为统调用电负荷超过1000万千瓦的地级城市。   
        五年来电力工业取得以上快速发展成就,取决于以下主要因素:   
        1.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电力工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电力工业的发展离不开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良好环境。2006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28368亿千瓦时,比2002年上升73.06%,年均增长高达14.57%,比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率高5.69个百分点。特别是工业用电保持了14.3%~16.68%的快速增长,给电力工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不断提高。2006年达到3240亿千瓦时,比2002年增加61.88%。特别是近两年,始终保持15%左右的高速增长,表明我国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   
        2.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推动   
        "十六大"以来,电力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电力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5%,占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固定资产投资的17.6%,四年年均增长28.1%,规模和增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03~2006年,电力工业累计投入1.62万亿元,一批重大基建项目和重点企业的技改项目建成投产,累计增加发电装机容量2.58亿千瓦;增加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10.98万千米;增加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4.37亿千伏安,"瓶颈"制约因素得到基本解决。   
        3.改革带来发展活力2002年以来,电力体制改革按照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总体目标,实施了"厂网分开"、重组国有电力资产、培育电力市场和建立合理电价形成机制的改革,初步形成"政府宏观调控、监管机构依法监管、企业自主经营、行业协会自律管理和服务"的电力体制新格局,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五年中,政府通过转变职能,出台了包括加强宏观调控和促进电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以及规划、标准,通过市场准入和价格调节,促进了电力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监管机构加大了安全生产监管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力市场建设,有效维护了电力市场秩序,保证了改革的平稳推进;行业协会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自律、协调、监督、服务的职能,在促进行业发展和维护企业、用户合法权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改革初步形成了发电侧的竞争态势,发电侧多家办电、多种所有制办电的局面已经形成。改革激发了企业的发展活力,极大地促进了电力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到今年6月底,中央五大发电集团装机容量比2002年年底组建时增加了125%。改革也促进了电网建设步伐加快,国网公司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和公用变压器容量分别比2002年年底增长35.4%和56.2%;南方电网公司在2004年9月提前15个月实现了国家确定的"十五"期末西电新增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的目标。    

        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促进优化发展    
        ●发电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在开发中实现节约;    
        ●"上大压小"成为全国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典范;    
        ●通过技术创新,新建在建的机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更高电压等级输电技术的探索进入新阶段。    

        五年来,电力工业在外延不断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增长。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取得新的进展。    

        1.发电能源结构调整有序进行在国家能源战略和规划指导下,电力工业在能源开发利用方面采取了强有力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大力开发以水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优化燃煤发电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有序进行。    
        水电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三峡电站已有17台单机70万千瓦的巨型水轮发电机组投产发电,其中右岸机组今年已有3台机组投产,主要指标明显优于左岸进口机组,实现了国产70万千瓦水轮机组的突破,标志着我国在大坝设计与施工和大型水电机组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方面,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到2006年年底,全国水电机组在建规模1.32亿千瓦,占全部在建容量的36.3%。在"十一五"末期和"十二五"期间,水电将进入新的投产高峰期,机组结构将更加优化。    
        核电在确定技术路线、项目前期准备等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到2006年年底,核电前期准备的项目容量已达1740万千瓦。在建的岭澳核电站二期是国家核电技术自主品牌CPR1000示范工程,在我国核电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引进型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招标工作取得新进展;中广核和中电投共同控股的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正式开工;山东、浙江、广东、福建等省区的一批项目处于开工前准备阶段,为实现核电中长期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风电发展步入高速增长期。这两年风电建设呈现倍增式发展,按照目前风电建设速度,2010年风电装机500万千瓦的目标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就可以提前实现。全国在建秸秆发电项目装机总容量120万千瓦,分布在山东、吉林、江苏、河南、黑龙江、辽宁和新疆等地。  
        2."上大压小"置换落后生产能力   

        在政府组织和推动下,火电机组"上大压小"成为全国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典范。今年计划关停小火电1000万千瓦,目前已完成90%。到2010年,电力企业将完成政府要求的5000万千瓦的关停规模。五大发电集团作为中央级国有电力骨干企业,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关停小火电机组。大唐安阳发电厂2台10万千瓦机组于今年1月29日实施了"全国第一爆",拉开了全国关停小火电机组的序幕。今年上半年,五大发电集团的小火电关停总量占全国关停容量的80%,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   

        3.电力系统技术水平不断升级火电技术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在十多年前,我国30万千瓦火电机组尚需进口。而现在,30万和60万千瓦的大型发电机组已成为电力系统的主力机组,并逐步向100万千瓦级发展。火电机组的参数逐步向超(超)临界方向发展,在建机组与发达国家的新建机组的效率、可靠性、环保性能等基本持平。近年来,华能玉环电厂1、2号,华电邹县电厂7、8号共四台国产超超临界百万千瓦燃煤机组相继投运,国电大同二厂直接空冷60万千瓦机组、国网新源四川白马电厂和大唐开远电厂3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的投运,标志着我国火电技术装备水平和制造能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06年,全国发电装机平均单机容量由2002年的5.62万千瓦上升为6.69万千瓦,其中,神华集团国华电力公司平均容量为51.8万千瓦,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在提高电网稳定控制技术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特别是对大区联网、区域电网的稳定控制,交直流输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以及交直流多回路并联系统的稳定控制等技术方面有新的突破,提高了电力系统输电能力,保证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云南至广东±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山西晋东南至湖北荆门的1000千伏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陆续开工,标志着我国开始探索更高电压等级输电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节能减排成绩显著   
        ●电力行业在全国节能节能减排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电力自身能源转换效率不断提高,输送损耗持续下降,成效显著;   
        ●火电二氧化硫控制为全国减排目标的实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电力工业是节能减排和污染减排的重点行业,电力企业是全国实施节能减排行动的主力军。2006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为367克/千瓦时,比2002年下降16克/千瓦时;全国供电线损率为7.08%,比2002年下降0.63个百分点。2003~2006年供电煤耗、线损率下降共计相当于节约标准煤3400万吨,同时带来年减少排放烟尘15.7万吨、二氧化硫51.2万吨、氮氧化物30.7万吨、二氧化碳5700万吨的效果,起到了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共同作用。   

        电力是全国二氧化硫减排的主战场,政府、行业和企业高度重视。近年来,火电厂烟气脱硫装置建设速度加快。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火电厂烟气脱硫机组容量达到1.6亿千瓦,与2002年相比,烟气脱硫机组容量增长了20倍,约占全国煤电机组容量的41%。 
        广东粤电集团所属的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电厂脱硫项目已全部完成。今年上半年,在火电发电量增长18.3%的情况下,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了5.2%。到2010年,全国火电烟气脱硫机组投运及在建容量将达到3.8亿千瓦,二氧化硫排放量预计可减少33.7%,完全能够达到电力总量控制要求,也可保证全国减排目标的实现。 
        认真履行社会责任 
        ●保障电力安全、可靠、充足供应,是电力企业首位的社会责任; 
        ●切实履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有企业的根本职责; 
        ●在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中承担重任,促进可持续发展; 
        ●农电"两改一同价"和"户户通电"工程,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服从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大局。 
        在履行安全可靠供电和节能减排这些电力企业根本性社会责任的基础上,电力行业还承担了以下重要的社会责任: 
        1.履行电力普遍服务责任,支持"三农"事业发展。电力企业积极参与并承担国家部署的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县供电企业改革后,农电技术管理水平和优质服务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农网改造后,农村中低压配电网的供电线损由改造前的30%~40%下降到20%以下,低压线损由25%~30%以上降到12%左右,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5.800%,供电可靠率达到99.382%;逐步实现了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全部实现了同网同价,部分省(直辖市)市实现了各类用电全省(市)同价。2003年年底实现了城乡居民用电同价后,农村居民生活电价平均每千瓦时降低0.23元,每年可减轻农民电费负担约420亿元。改革后农村用电量增长率达到15%左右,部分地区达到了20%以上,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活跃了农村经济。 
        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全面推进了户户通电工程,以实际行动服务"三农"事业发展。目前,已有22个省(区、市)实现了户户通电。"十一五"期间,将解决约160万无电户600万人的用电问题,基本实现村村通电。华能集团在云南启动了"百千万工程"行动计划,从今年起投入5000万元左右,结合澜沧江流域梯级电站开发,在教育、医疗等方面支持云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开发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自近年全国实施户户通电工程以来,截至今年9月,全国户户通电累计完成投资额约120亿元。据对全国22个省区户户通电工程的统计,到今年8月底,全国共解决约400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 
        2.服务客户,奉献社会电力企业坚持优质服务,通过开设统一的95598客户服务电话、履行供电服务承诺,为客户提供精细化、个性化服务,同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客户满意度普遍提高。 
        在政府组织推动下,电力企业积极开展需求侧管理,积极采取技术、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引导全社会科学用电、合理用电、节约用电,保障了电力有序供应和全社会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2003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共建设936个电力需求侧管理示范项目,年节约电量43亿千瓦时,转移高峰负荷240万千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60万吨。
        南方电网公司结合本地区的薄弱环节和电力供需的突出矛盾,通过需求侧管理,近年来电网平均负荷率保持在85%以上,尤其是提高了水电的运行效率,基本做到了水电不弃水。 
        3.提高经营效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2006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的销售收入占整个电力行业销售收入的90%,实现利润占84%,占主体地位。电力企业切实履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是企业促进国家富强、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职责。五年来,电力企业在燃料价格持续上涨、煤炭供应和运力十分紧张等困难情况下,为保证电力供应,坚持以社会责任为重,连续三年承担和部分消化了煤炭成本和环境资源收费大幅度上涨等因素,通过进一步加快发展、深入挖潜和强化管理,保持了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经营情况进一步好转。2006年电力行业完成销售收入20808亿元,比2002年增长264.8%,年均增长38.2%,其中电力生产业、电力供应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7815.69亿元和12992.31亿元;电力行业实现利润1446亿元,比2002年增长184.6%,年均增长29.9%。 
        4.坚持与上下游行业合作共赢煤炭及运输行业是电力行业最主要的上游产业。近年来,煤炭产量、价格和铁路运力对电力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根据煤炭市场变化情况,政府建立了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并已实施两次联动。同时,主要电力企业以煤电和谐为切入点,大力推进煤电联营,促进了能源供给的高效与安全,共同确保电力安全供应。从2003年年底开始,中电投以霍林河、白音华两大煤田为核心,建设大规模坑口电厂机组群,同时与电解铝和铁路运煤专线结合,实现"煤电铝路港"协调发展模式,2006年原煤产量突破2000万吨。 
        我国电力装备制造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已具备一定的设计、制造大型成套电力装备的能力。电力行业和装备行业互相依存、共同发展,在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重型燃机、大型水轮机设备和高压输变电设备等方面积极支持装备行业本土化、国际化在中国的成果。 
        5.加强与社会的广泛沟通,塑造良好行业形象 
        电力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和行为方面,走在了全国各行业的前面。在各省、地级市政府组织的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中,电力企业始终位居公共服务行业前列。浙能集团2007年被评为浙江省"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等事例,表明电力企业的责任行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2005年,国家电网公司在中央企业中第一家公布社会责任报告,并于2006年继续发布报告;南方电网公司制定并发布了涵盖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南网方略》;今年,华能、大唐也相继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塑造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发展展望 
        ●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适度超前发展; 
        ●把握机遇进行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 
        ●协调有序共赢,实现和谐发展。 
        1.供需仍将继续保持旺盛态势,电力需要适度超前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持续较快发展,电力需求仍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电力工业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到今年年底,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32000亿千瓦时,比2002年全社会用电量翻了一番;2007年的电力消费总量,相当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前30多年的总和。
2007~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的年均增速在10%左右。到2010年,发电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9亿千瓦左右,电力供应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基本平衡;到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超过6万亿千瓦时,在目前基础上翻一番。 
        目前,我国人均用电水平仍然较低,适度超前发展依然是首要任务。2006年,我国人均用电量约2149千瓦时,大致相当于美国的1/7,日本的1/4,韩国的1/3;人均生活用电量仅为246千瓦时,大致相当于美国的1/20,日本的1/10。电力工业经过五年不懈努力取得的相对缓和的平衡仍然是低水平的、脆弱的和暂时的,还应考虑到电力结构、备用容量和电力建设周期等特征,在供需相对缓和的情况下,发展仍然是我国电力工业的首要任务,每年都要保持一定的规模、速度和投资,避免电力发展的大起大落,使电力适当超前发展,真正发挥好先行官作用。 
        2.正确把握良好机遇,大力推进结构调整 
        从2005年年底开始,持续几年的电力供需紧张形势得到有效缓解。电力企业要抓住当前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优化发展火电,有序开发水电,积极发展核电,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加快各级输电网架建设,加强城市电网和农村电网建设,实现电源与电网、输电与配电的协调同步发展。 
        节能减排将是电力工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在循环经济模式下,通过发展清洁生产,在节能、节油、节电、节水、节地、降低排放、保护生态和综合利用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电力工业。 
        3.全面构建和谐电力全面构建和谐电力是电力行业生产经营紧密相联的客观要求,是保障电力优质服务的共同责任,也是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自身面临的迫切任务。在经济发展与电力增长、电力发展与环境资源协调、电源与电网规划和建设、网厂安全稳定运行、建立健全公平竞争的电力市场体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行业自律、煤炭及运输协调等方面全面构建和谐电力,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源在线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编辑:慧聪网
本文链接:中国电力行业五年发展成就辉煌(2002
http:www.cps800.com/news/2007-10/2007101591047.html
文章标签: 电力/能源
  投稿热线 0755-82905460    邮箱  :news@cps800.com
关于该条新闻资讯信息已有0条留言,我有如下留言:
请您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法律责任
·本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删除其管辖的留言内容
·您在本网的留言内容,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用户名: 密码: 匿名留言   免费注册会员
关键字:
        
按时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