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做电子技术研发的高工开出租车吗?我就遇到了。最近去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拜访读者的路上,我和同事讨论CMOS工艺的时候,出租车老师傅突然插话进来,谈起他用过的CMOS指纹传感器!原来他是深圳一家知名指纹产品厂商的研发骨干,因为家里有点事,更主要是因为做研发太累了,所以回北京开一段时间的出租车,以调节身心。
事实上,因为投入回报不成比例,从老板到普通员工,以深圳为典型代表的很多电子企业都徘徊在是去还是留的痛苦边缘。很多中小企业,在股市、房市和实业中玩着危险的资金游戏,一些公司会议的前半部分是产品市场走向,后半部分是未来股市走向。无心认真地做实业,赚快钱现象弥漫在中国电子产业的上空,连最优秀的企业也不例外,如联想让人羡慕的不是在PC市场的表现,而是其在资本市场上的翻云覆雨,海尔也打破了当年的誓言,在今年进入了房地产市场。
除了投入与主业不相关但回报快的股市和房市等外,赚快钱也包括经营过程中过份追求自身的短期利益,不关心技术和品牌等方面的长期投入,甚至不惜损害产业的竞争规则。例如,一些企业虽然没有进入资本市场,但却没有了做百年老店的雄心,只想着尽快赚一把再说。
电子产业一直是中国经济、出口和解决大量人口就业的支柱性产业。这种赚快钱盛行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现象,虽然可能会成就不少成功的商人,但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非常大的损害。然而,赚快钱现象盛行,既有电子产业本身技术成熟和竞争激烈的原因,也来自于外部环境的逼迫,包括:一是股市和房市的火爆让企业无心做实业;二是商业环境依然不成熟,有时市场竞争比拼的不是谁更优秀而是谁更狠毒,好企业反倒吃亏;三是硬件时代差不多走到了尽头,向服务向运营商转型是电子企业未来的趋势,但这在中国有诸多限制。由于上述原因,赚快钱现象几乎是必然的,甚至将来会更加严重,只有从源头上解决,才能够抑制赚快钱现象。
一是股市和房市的火爆让企业无心做实业,这个原因就不用多说了。有观点认为,深圳的高房价有利于低附加值制造向内地转移。然而,代表中国电子产业最高科技水平的华为和中兴,在全球通信市场攻城拔寨和赚取外汇,但是他们的员工在深圳买房都有一些困难,这是不是说明我们的产业政策出了问题?难道深圳都不能够容下华为和中兴这样的企业?
二是商业环境依然不成熟,有时市场竞争比拼的不是谁更优秀而是谁更狠毒,好企业反倒吃亏。对于假冒伪劣、偷税漏税、电子垃圾和血汗工厂等现象,有关部门依然缺少应有的监管。随着电子产业的成本和上市时间竞争激烈,很多时候,企业比拼的不是谁更优秀和谁更会创新,而是谁更狠毒,看谁更会压榨工人和偷税漏税,导致的结果是“劣币驱逐良币”。例如,让国产手机厂商愤愤不平的是,很多黑手机根本不需要去做入网检测和不用交税,所以在成本和上市速度上都占优,这在微利时代十分关键。
另一个例子是,这段时间被媒体热炒的华为劳动合同事件。尽管华为可能有不恰当之处,但更应该反思的是有关部门。一方面对大量企业的员工问题不管不问,另一方面对华为这种比较听话的企业却要求100分。也就是说,能够容忍大量企业在员工问题上40分的表现,却对80分的华为表现出高姿态。这种双重标准是不是有问题,有关部门尽责了吗,这不是要把好孩子逼成坏孩子吗?
三是随着电子产业技术成熟,电子企业的创新主要在应用和商业模式上,这就需要服务和运营牌照的开放,而不是垄断。随着半导体产业进入65纳米和45纳米时代,系统级芯片(SoC)上集成了PCB板上绝大部分器件,对于电子企业来说,硬件设计上的工作很少了,进入的门槛也越来越低。也就是说,硬件技术的创新主要是在芯片端,电子企业(整机企业)更多是在应用上创新,用户体验上创新,商业模式上创新,典型的例子就是苹果公司的iPod和iPhone。
极端地来说,硬件产业的时代基本快要结束了,硬件免费是迟早要发生的事情。对于硬件企业(整机企业)来说,向服务转型,向某种形式的运营商或者虚拟运营商转型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也就是说,硬件企业自己成为运营商,或者和运营商一起推广某种服务,成为虚拟运营商。例如在iPod/iTune中,在和Cingular合作中,苹果就担当了运营商的角色。另外一个例子是,诺基亚以81亿美元收购美国数字地图供应商Navteq,布局移动互联网。
然而,在中国,运营商处于垄断地位,硬件企业要想向服务和运营商转型,非常难。也就是,未来整机企业可能会夹死在芯片厂商和运营商之间,因为前者掌握了技术,后者掌握了用户(市场),整机企业拥有什么?
看不到未来,还不如赚点快钱算了。
编辑:coco
来源:国际电子商情
http:www.cps800.com/news/2007-11/200711249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