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的历史
1820年,丹麦的奥斯特,偶然中发现一条通有电流的导线,当贴近磁针时,磁针就会偏转,不再指向北极了。电流和磁石这两种奇妙的现象,原来人们以为是毫无联系的,现在竟发现有这样的联系,引起了世界科学家们的注意。法拉第也立即被这一发现吸引住。
法拉第通过实验和研究得出结论:金属线与磁石之间的相对运动是产生感应电流的必要条件,他又进一步引入了磁力线的概念,总结出被后人称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定理。为了使磁电为人类所用,他又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磁感应发电机。
现在发电机的种类繁多,如同步发电机、异步发电机等;容量从几微瓦到上亿瓦;发电方式各不相同,有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能发电、核能发电等。但是他们的原理却是与法拉第造的第一台发电机的原理是相同的。
京津唐电力现状
2005年底京津唐电网装机容量为2,600万千瓦,预计2006年新增加权容量600万千瓦,发电能力增长23%。2006年预计京津唐GDP增长11%,假设电力需求弹性系数为1.1,电力需求预计增幅12%。预计2006年京津唐平均利用小时将由2005年的6,400小时降为5,800-6,000小时左右。
2007年预计京津唐电网新增加权装机容量300万千瓦,发电能力增幅10%,2007年预计京津唐GDP增长10%,假设电力需求弹性系数为1.1,电力需求预计增幅为11%,预计2007年京津唐电网平均利用小时将稳定在6,000小时左右的较高水平。
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要求电力行业适当超前发展:根据国家2020年远景规划,国民生产总值将在2002年的水平上再翻两番,这为发电行业的持续、健康增长提供了稳定的平台。这也意味着,中国电力行业的稳定增长不会局限在短短的几年以内,而是具有长远而光明的前景。
电力行业信息化
提到电力行业,人们可能并不知道中国电力系统的信息化从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起步了。
早期的信息化,主要集中在发电厂、变电站自动监测和控制方面等电力生产过程自动化。20世纪80~90年代开始进入电力系统专项业务应用,涉及电网调度自动化、电力负荷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仿真系统等的使用。20世纪末,电力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到综合应用,各级电力企业开始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管理信息化,电力信息化逐渐从生产操作层走向管理层,并向更深层次拓展。
现在,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基本建成从国家电网公司→区域电网中心→省电力公司→地市电力公司→变电所(局)的四级计算机网络和电力生产调度网络。
无人值守的变电站
早期电网的负荷多为民用照明,供电可靠性要求不高,变电站的设备比较简单,很少需要操作,所以一般不设值班人员。一旦发生事故时,由变电站发一个信号到发电厂(早期电网一般以发电厂为中心),再由电厂派人前往检修。
随着电网的发展和供电可靠性要求的提高,变电站内的设备与操作也随之增多,这样,变电站就不得不采用有人值班的模式。
然而,企业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为了顺应减人增效的改革潮流,变电站又从有人值班演变到无人值班。
单就技术而言,凡有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功能的变电站,则具备了无人值班运行的条件。计算机技术进入变电站后,出现了计算机远动、计算机监控。计算机监控系统取代了原来模拟控制及盘表指示,增加了自动抄表、图形显示、语音报警等功能,在完善通讯功能,实现与调度自动化系统接口后,可用于无人值班变电站。同样,计算机远动装置在完善就地显示、就地控制及数据处理功能后,也可以实现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随着技术的发展、渗透,计算机远动与计算机监控之间在功能上的差别正在缩小。
1820年,丹麦的奥斯特,偶然中发现一条通有电流的导线,当贴近磁针时,磁针就会偏转,不再指向北极了。电流和磁石这两种奇妙的现象,原来人们以为是毫无联系的,现在竟发现有这样的联系,引起了世界科学家们的注意。法拉第也立即被这一发现吸引住。
法拉第通过实验和研究得出结论:金属线与磁石之间的相对运动是产生感应电流的必要条件,他又进一步引入了磁力线的概念,总结出被后人称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定理。为了使磁电为人类所用,他又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磁感应发电机。
现在发电机的种类繁多,如同步发电机、异步发电机等;容量从几微瓦到上亿瓦;发电方式各不相同,有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能发电、核能发电等。但是他们的原理却是与法拉第造的第一台发电机的原理是相同的。
京津唐电力现状
2005年底京津唐电网装机容量为2,600万千瓦,预计2006年新增加权容量600万千瓦,发电能力增长23%。2006年预计京津唐GDP增长11%,假设电力需求弹性系数为1.1,电力需求预计增幅12%。预计2006年京津唐平均利用小时将由2005年的6,400小时降为5,800-6,000小时左右。
2007年预计京津唐电网新增加权装机容量300万千瓦,发电能力增幅10%,2007年预计京津唐GDP增长10%,假设电力需求弹性系数为1.1,电力需求预计增幅为11%,预计2007年京津唐电网平均利用小时将稳定在6,000小时左右的较高水平。
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要求电力行业适当超前发展:根据国家2020年远景规划,国民生产总值将在2002年的水平上再翻两番,这为发电行业的持续、健康增长提供了稳定的平台。这也意味着,中国电力行业的稳定增长不会局限在短短的几年以内,而是具有长远而光明的前景。
电力行业信息化
提到电力行业,人们可能并不知道中国电力系统的信息化从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起步了。
早期的信息化,主要集中在发电厂、变电站自动监测和控制方面等电力生产过程自动化。20世纪80~90年代开始进入电力系统专项业务应用,涉及电网调度自动化、电力负荷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仿真系统等的使用。20世纪末,电力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到综合应用,各级电力企业开始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管理信息化,电力信息化逐渐从生产操作层走向管理层,并向更深层次拓展。
现在,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基本建成从国家电网公司→区域电网中心→省电力公司→地市电力公司→变电所(局)的四级计算机网络和电力生产调度网络。
无人值守的变电站
早期电网的负荷多为民用照明,供电可靠性要求不高,变电站的设备比较简单,很少需要操作,所以一般不设值班人员。一旦发生事故时,由变电站发一个信号到发电厂(早期电网一般以发电厂为中心),再由电厂派人前往检修。
随着电网的发展和供电可靠性要求的提高,变电站内的设备与操作也随之增多,这样,变电站就不得不采用有人值班的模式。
然而,企业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为了顺应减人增效的改革潮流,变电站又从有人值班演变到无人值班。
单就技术而言,凡有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功能的变电站,则具备了无人值班运行的条件。计算机技术进入变电站后,出现了计算机远动、计算机监控。计算机监控系统取代了原来模拟控制及盘表指示,增加了自动抄表、图形显示、语音报警等功能,在完善通讯功能,实现与调度自动化系统接口后,可用于无人值班变电站。同样,计算机远动装置在完善就地显示、就地控制及数据处理功能后,也可以实现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随着技术的发展、渗透,计算机远动与计算机监控之间在功能上的差别正在缩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源在线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编辑:news
来源:赛迪
编辑:news
来源:赛迪
本文链接:IT技术渗透变电站 保障电网做到
http:www.cps800.com/news/2007-2/200721916294.html
http:www.cps800.com/news/2007-2/200721916294.html
文章标签: 电力信息化
投稿热线 0755-82905460
邮箱 :news@cps8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