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无影,去无踪,是无污染、可再生能源。一台单机容量为1兆瓦的风电装机与同容量火电装机相比,每年可减排2000吨二氧化碳、10吨二氧化硫、6吨二氧化氮。随着《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我国已把风能利用放在重要位置。在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背景下,拥有雄厚科研和制造能力的辽宁风力发电装备产业具有强大的优势并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大风车”搅动产业热潮
6月10日,大连重工·起重集团中革生产基地内,一辆辆大型载重车停靠在风力发电机机组生产厂房的门口,等待装运。“重工·起重的风机供不应求啊。”一位来自内蒙古锡盟灰腾梁风场的采购人员感叹道。作为国家确定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大连重工·起重集团从去年10月起具备了1.5兆瓦级风机量产的能力,截至目前,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手握的1.5兆瓦级风机订单已达2000台套。
“大风车”所带来的产业热潮并不仅仅在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出现。来自中国风能协会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我国风机整机制造企业近三年来保持了年均100%以上的增长速度。由于需求十分旺盛,国内大型风机制造企业如新疆金风科技、大连重工·起重等,订单都十分饱满,甚至出现产能不足的现象。
“目前中国风力发电方兴未艾,现在仅仅是个开始。”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党委副书记梁景义说。
而在此之前,由于国家在风力发电的电价、并网等诸多问题上的政策不明朗,风电产品较火电、水电等销售价格偏贵,销路狭窄,造成国内电力商在风电开发上行动缓慢,迟迟未能产业化。然而随着去年《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其中的种种优惠政策将意图投资风电领域人们的各种担忧一扫而光。
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将建成500万千瓦风电机组,2020年规划目标是3000万千瓦,较目前增长23倍,风电装机和在建项目需要36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这十几年间,中国的风机市场份额平均每年都将达到200亿元左右。这是一场无法拒绝的产业盛宴。已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入风电设备制造领域。去年6月,作为在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GE能源集团的中国首个风机组装厂于沈阳正式宣布成立。同一个月,国际风电制造巨头丹麦维斯塔斯风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在天津的新工厂也正式投产。此外,西班牙风力集团和印度的苏司兰也都纷纷在国内设立生产基地。辽宁成为风电装备国产化的“开路先锋”靠着强大的实力,国外风机制造巨头在中国投资设厂的同时也几乎垄断了市场。中国风能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国内风电设备制造商在国内累计装机容量仅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23%;国外风电设备制造商则占到总装机容量的77%,我国风电设备市场3/4份额被国外设备厂商占据。
市场垄断的根源在于技术的垄断,与世界风电先进国家相比,我国风电设备制造起步太晚,尤其是大功率风电设备,我国的整体研发能力不足,目前还处于跟踪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阶段。
风电装备国产化已成为我国发展风电产业的一条必由之路。作为老工业基地,同许多其他的装备制造业一样,辽宁在风电装备业上也掌握着先机,并担当着国产化的“开路先锋”。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作为国内最早试水风电设备的企业,靠着出众的研发制造能力,2005年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国内获重点扶持的风电装备企业。至此,重工·起重集团走上快速发展道路,建成了风电增速机、电控装备、轮毂、主机架、整机总装“五大专业生产线”,并与9家国内行业领先企业结成战略合作关系,形成较完善的国产风机产业链。目前,重工·起重集团在已实现1.5兆瓦级风机产业化的目标之后,又将发展重点确定为用两到三年的时间研发出3兆瓦级乃至功率更大的海陆两用风力发电机组。“如果这一目标顺利实现,将在中国率先突破大功率风电机组洋品牌完全垄断的瓶颈。”梁景义说。
除重工·起重集团外,沈阳工业大学风能技术研究所是我国风电设备自主研发的又一支“先行军”。2000年,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沈工大开始兆瓦级风电机组技术研究,2005年7月,我国唯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兆瓦级风电机组的样机竖立在营口仙人岛风电场,并一次性并网发电成功。此后,沈阳工业大学风能技术研究所又与青岛一家公司合作,合资成立沈阳华创风能有限公司,走上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进行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2006年10月,1.5兆瓦级风电机组在沈阳完成了总装工作。目前,由沈阳华创自主研发的大功率风电设备已经竖立在内蒙古正白旗风场。同时华创风能也已签订了60台大功率风机的订单。
同样在沈阳,以研制机器人而闻名的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也投身风电装备制造领域。去年,新松与国内六家公司合作成立了中科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计划在“十一五”期间投资100亿元,重点发展风电装备整机制造。把握机遇,快速占领产业制高点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和产业本身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国内许多省市“闻风而动”,在风电设备制造领域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热情,以求在这场“盛宴”中分到一杯羹。
群雄争“风”的态势已不可避免。作为以打造国际级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为目标的辽宁,大力发展风电装备产业对提升整个装备制造业水平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关专家指出,辽宁发展风电装备业相比国内其他地区有着天然的优势。
首先,东北地区是我国风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我省沿海六市和辽西北一带也是强压型风能丰富区。风电设备属于大块头,每台重量达百吨左右。坐拥东北地区这一中国最大风场的中心,无论是海运还是陆运都很便捷,辽宁的风电装备在运输成本和维护成本上都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其次,我省装备制造业基础雄厚,已形成了很强的研发、制造等综合加工能力。风机装备属于大件装备,这一领域更是我省的强项,拥有针对风机制造所需的铸钢铸铁制造基地、关键部件锻造基地、大型结构件加工等基地。在配套方面,如电机、轴承等核心部件,也都可以实现“就近取材”。我省多年积累下来的专业技术人才更是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的。
占据产业先入优势,拥有大连重工·起重、沈阳华创、中科新能源、美国GE四家整机生产厂,无论是自主研发还是制造能力都处国内“第一集团军”位置,同时还具有地理、工业基础、人才等便利条件,辽宁发展风电装备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俱备。面对国内外企业的竞争,我省如何强化优势、迅速做大做强风电装备产业,就目前来说,是个现实的问题。
有关专家指出,作为一种国内外都在大力发展的新能源产业,尽管辽宁风电装备产业发展势头很好,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存在着资源分散、配套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同时还未形成一个整体的发展规划。为此,辽宁风电装备产业的发展还需要采取资源整合手段,集中优势,发挥合力,同时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助力产业发展的平台,力争以最快速度抢占国内风力发电机领域的制高点.
编辑:weiqi
http:www.cps800.com/news/2007-6/200762795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