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国风电机组装机容量已从2005年的126万千瓦增长到2006年的260万千瓦,但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我国风电设备却始终依赖进口,尤其是高端的技术设备以及很多国产设备的设计几乎被国外厂商垄断,自主知识产权缺失已成为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瓶颈和痛疾。
在日前举行的“第四届亚洲风能大会暨国际风能设备展览会”上,多位专家和学者表示,我国风力发电的实质目标不是装机数量的增长,而是大力推进风电产业的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风电设备已成为衡量国家风力发电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外资风电企业“大举压境”我国风电企业尚难抗衡
6月28日,记者随人群一起走入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第四届亚洲风能大会暨国际风能设备展览会”现场。
记者看到,维斯塔斯(VESTAS)、通用电气(GE)、苏司兰(SUZLON)、歌美飒(GAMESA)、恩德(NORDEX)等国际风电机组总装巨头全都在重要位置大规模布展,此外还有50多家国际知名电机、传动、控制系统设计和制造、复合材料、防腐材料生产企业前来参展,这些国际风电设备企业的展台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
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在一片国际风电机组总装企业豪华展台的簇拥下,我国国产化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展台虽然也有吸引人的亮点,但展台普遍小而分散,总体实力远远落后于国外企业。
“内外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在此次展会上的布局及其显示的展台实力与目前国内风力发电设备产业的现状格局有着惊人的相似。”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施鹏飞用“很不正常”来形容我国风电设备市场现状。据他介绍,风电机组的基础研究、设计和生产制造一直是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瓶颈。现国内安装的风力发电机组中,主要为600千瓦的产品,且设备设计和制造水平落后。“国内风电设备市场很广阔,但由于国内企业设计能力薄弱,高端设备技术大多掌握在外方手中,致使大部分国内市场被进口设备垄断。”
据统计,在2004年中国风电设备新增市场份额中,国产设备只占25%,进口产品占75%;在2005年风电设备新增市场份额中,进口设备占70%以上;2006年我国风电设备市场60%需求仍由进口产品满足。
“我国风电场设备目前主要依靠进口。现在世界几大风机制造巨头订单已经排到两年以后,主要订货商都是中国的公司,这些设备价格昂贵,生产周期长,严重制约我国风电场的装机进度和发电质量。”沈阳工业大学风能技术研究所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许多外国公司在风电研发方面已有十几年的经验,世界一流的风机制造商通过合并和收购方式日益壮大,占领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但在我国,风电产业刚刚兴起,涉足风机产业的企业大多是小公司,并且多为民营企业。中国企业要在群雄林立的风电领域占有一定份额,困难非常大。
实际上,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大型并网风电机组,但直到1997年在国家“乘风计划”的支持下,才真正从科研走向了市场。由于国家和企业投入的资金较少,缺乏基础研究积累和人才,我国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发能力严重不足,总体来说还处于跟踪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阶段。目前,我国所掌握的750千瓦及以下容量的风电机组制造技术,只相当于国际上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此外,由于我国风电机组的测试和认证体系尚未建立。风电机组配套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水平较低,增加了整机开发的难度。特别是对于变浆变速型风电机组,国内相关零部件研发、制造方面处于起步阶段。
2005年以来,国内多家企业采取高价购买国外已有的1.0兆瓦至1.5兆瓦机组的制造技术,在国内生产机械零部件,国外采购控制系统、高精密零部件,最后在国内总装的方式,准备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这就造成我国风电机组制造厂商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竞争能力弱。
风电设备需加速国产化
我国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关注,尤其是2003年以后,我国风电市场发展加速。
政策方面,2005年2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规定了有利于风电发展的基本原则,之后出台了一些具体产业化扶持政策:提出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不满足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进口设备海关要照章纳税;实行重点扶持、产需结合等政策,为获取兆瓦级以上的风电设备制造和研发技术,以风电的规模化建设带动设备的国产化。
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的迅猛增长也为风电设备国产化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施鹏飞告诉记者,我国风能储量10米高度技术可开发的陆地风能储量为2.97亿千瓦,近海技术可开发的风能储量约7.5亿千瓦,共计约10亿千瓦。截至2006年底,我国风电机组的装机容量为260万千瓦,虽然较2005年的126万千瓦增长105%,但也仅占可开发风能总量不到3‰,因此风电设备市场潜力巨大。
作为风力发电的核心设备,风电机组的投资约占风电场总投资的60%到80%,风电机组的生产和制造水平因此成为反映一个国家风电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
由沈阳工业大学负责产业化的兆瓦级变速恒频风力电机组是国家“863”计划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代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风电设备,在竞争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成本优势与价格优势。“国产化风电机组一般比进口的价格低20%到30%,而且省去了5%到10%的国际运费,零部件价格也较低,可以大大降低买方成本。”沈阳工业大学风能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刘光德这样表示。他说,随着国产风机机组的上市投运,中国风力开发的总投资将在现有基础上向下浮动20%左右;另外,可靠的技术支持和快捷的售后服务,只有国产化设备生产厂家能为风电场用户提供。
如何加快风电机组国产化的速度?北京计鹏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昌恩认为,首先要营造一个健康稳定的风电市场,明确合理的电价水平和电网建设等相关配套政策,吸引更多民营资本和国外投资者参与中国风电开发,形成规模化发展;其次要实现专业化分工的零部件供应链,要进行技术研发以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和供货能力,而不必急于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再次要整合资源,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设备品牌。“风电机组国产化最关键的是要全面掌握风电设备的设计和总装能力,通过市场优胜劣汰整合国内目前技术研发力量和资金,与风电场运行结合,对引进技术进行二次研发,开发出适用国内气候风资源特点的机组。”周昌恩如是说。
编辑:weiqi
来源:经济参考报
http:www.cps800.com/news/2007-7/200773142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