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德国特意赶回无锡的尚德电力CEO施正荣,面对20多家中央及地方媒体,他没有急着宣传自己的创业史,而是表达了自己对光伏产业发展的深深忧虑:国内光伏企业一哄而上的势头令人担忧,到了给光伏企业设一个准入“门槛”的时候了。
“现在,很多省、市乃至县都把光伏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但如果不好好呵护,光伏产业有可能一哄而下。”施正荣说。2006年以来我国光伏企业的发展速度堪比雨后春笋,已有10多家光伏企业在海外上市。数据显示,2007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片产量为3436MW,同比增长56%,而中国厂商的市场份额则由2006年的20%迅速提升到了35%,表现尤为突出。
然而,国内光伏产业目前面临着两个潜在危机。一方面,全球市场的增长速度尚不能消化我国呈几何式增长的产能,我国很多企业盲目扩张,不关心下游市场变化,展开价格战。另一方面,产能扩张向上游的原材料延伸。硅原料由于供不应求加上国际炒家的炒作,价格暴涨,这使得众多国内企业蜂拥进入上游的硅生产。
“目前仅在公告中的太阳能多晶硅生产企业就有70多家,这是非常不合理的。”施正荣说,“很多跟进的企业并不懂这一行业的发展规律,心想:我投资了,厂建起来了,还怕买不到原材料?可是,随着产业新进入者的大幅增加,硅原料从几年前的35美元一公斤涨到了现在的500美元一公斤,这样的高价是很多光伏企业无法承受的。”
“尚德开拓了这个产业,由于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很多国外客商点名要尚德的产品,尚德的国际订单来不及生产。但另一方面,国内光伏产业一哄而上的势头又让我们常有被拖累的感觉。”施正荣说,对于国内的光伏产业发展,他担心硅原料涨价导致硅片质量下降。“如同在白面馒头里掺入黑面一样,原材料一贵,一些企业就会想方设法偷工减料,生产出的硅片质量就会下降。这样的话,下游组件厂家做出的太阳能产品的质量势必会受影响,从而影响中国企业的信誉。”
他同时担心硅原料生产企业增多引发环保问题。前段时间,有专家指出,太阳能光伏产业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是把清洁能源给了别人,把污染留在了国内”。施正荣认为,这话虽有些片面,但也不无道理。“国外的硅原料生产企业,是低能耗、低成本、低污染的。但因为硅原料价格上涨如此之快,有利可图,国内也纷纷上马硅原料生产项目,国内电价贵,生产成本高,这些企业在污染治理上很难做得不够。”也正是出于这个担忧,目前尚德所用的硅片均购自国外。
施正荣介绍说,目前尚德正在做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认证。“这个认证,意味着你生产的产品必须是‘人道的产品’,即不可以有高污染、不可以用童工,等等。万一我们用的硅原料来自高污染高耗能的厂家,让国外客商知道了,他们很有可能以此为由不再接受我们的产品。”
施正荣认为,要扭转目前国内光伏产业为国外做“环保打工者”的现状,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太阳能国内市场。政府应尽快出台太阳能发电扶持政策,把“绿色”留在国内,“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产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控制规模,并执行严格的环保准入,避免遍地开花、重复建设。
编辑:coco
来源:中国常州网
http:www.cps800.com/news/2008-4/2008423104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