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年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在1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坚持扩大投资与调整结构并重》的重要文章,强调指出: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决策,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抑制、扭转工业经济增速下滑的态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工业面临什么困难,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应该如何清醒认识我国工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在《坚持扩大投资与调整结构并重》这篇重要文章中,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对此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第一,根据现实情况,清醒认识我国工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总的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工业面的影响,可以概括为“5个蔓延”,即从国际市场向国内市场蔓延,从中小企业向大型企业蔓延,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蔓延,从终端产品市场向原材料市场蔓延,从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蔓延。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明确指出,2008年上半年,我国工业发展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但下半年特别是7月份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工业增速连月下滑。一是工业增长明显放缓,下行压力加大。工业经济的增长速度从6月份的16%大幅下降到7月份的14.7%、8月份的12.8%、9月份的11.4%、10月份的8.2%和11月份的5.4%。二是部分行业出现亏损。受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高企高落影响,国内市场部分原材料价格出现剧烈波动,钢铁、有色、石化等行业受到前期高价库存原材料和当期产品价格跳水的双重压力,出现亏损。三是企业困难程度加深、范围扩大,限产停产半停产、减员减薪、农民工返乡现象增多,资金严重短缺,库存大幅增加,订单明显减少。一批中小企业陷入困境,一些大企业受挫。
第二,根据历史背景,清醒认识我国工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经历了3次大的调整,一次是1989年的经济“硬着陆”,再一次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而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在2008年出现拐点,可以看作是第三次调整的开始。很显然,中国经济增长的周期性特征十分突出,大体上是10年一个周期。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中国经济增长周期向下的拐点重合;另一方面,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无疑要比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来势凶猛。这就充分表明,目前我国工业面临的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峻得多。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指出,当前,我国工业面临的困难,既有国际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的冲击,也有工业内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我们要有清醒而客观的认识,要认真回顾昨天、应对今天、谋划明天。
第三,根据政策变化,清醒认识我国工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众所周知,2008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先是由年初的防过热、防通胀的“双防”,到7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的时候,修正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一保一防”;而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宏观调控政策。宏观调控政策在一年之内发生了3次比较大的变化,这在过去是从来没有过的,这也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工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指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央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务院又专门研究并提出解决企业困难、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这是中央在10项措施的基础上,首先抓住工业这个最重要的领域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
今年是中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李毅中强调说,当务之急是要扭转工业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势头,避免生产力受到破坏。在严峻形势下,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面对危机,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更要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充分认识我国所处的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充分认识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没有改变,充分认识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没有改变。
http:www.cps800.com/news/2009-1/2009126141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