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技术,可利用病毒来组装尺寸微小的、并可印刷在塑料薄膜上的电池。
该病毒是一种基因工程病毒,专门用来做为自组装(self-assemble)奈米级锂离子电池的材料;所产出的电池则是利用环保制程印刷在塑料薄膜上。MIT的研究人员表示,该种软性电池薄膜的主要零件已经完成;他们并展示了该种电池媲美现有笔记型计算机、混合动力车辆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MIT的研究团队目前正在对该材料进行最佳化,期望让其性能超越现有的锂离子电池;而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将这种可印刷电池薄膜商业化。
「病毒为电池布线提供了新途径;」率领该研究团队的MIT材料科学家Angela Belcher表示:「现在我们已经开发出正极、负极材料,以及微接触(micro-contact)印刷方法。」接下来该团队将最佳化电池的性能,并为了商业化升级技术。
除了提升电池性能,MIT的科学家表示他们将透过使用低价、可印刷组装技术,创造出现有制程不可能呈现的电池形状。不过在现场展示中,MIT的研究人员是将该种电池做成传统的钮扣形状来做示范。
不久前,MIT校长Susan Hockfield还在美国白宫一场讨论绿色能源科技的会议上,向美国总统欧巴马展示了该病毒电池的原型;Hockfield表示,这种软性电池薄膜能使用环保制程技术,在接近室温下进行制造。
典型的锂离子电池是使用带负电的、石墨制成的正极,来调节流向带正电、用钴制程的负极;而MIT所研发的电池,正极与负极材料都是自组装架形成架构,且由于是活病毒组成的奈米级图案,因此能提供更大的表面积。
这些病毒是从普通的噬菌体(bacteriophages)族群中所选出来的,会吞噬细菌,但是对人体无害。研究人员以基因工程方式,透过创造出数十亿的随机变种,让病毒自组装成奈米级电池薄膜;接下来他们将利用「适者生存(survival-of-the-fittest)」法则,选择出那些能发挥最佳所需性能的病毒。
去年该研究团队展示了使用病毒自组装所形成的正极材料,以微接触印刷技术所制造出的软性电池薄膜;该次示范是使用传统的阴极材料。现在基因工程病毒已经可以自组装成阴极材料,也完成了该种电池商业化所需的最后一种关键零件。
「我们已经利用基因工程培育出阴极材料──是由锂离子磷酸盐与银所组成的奈米线;这种材料会拾取(pick up)其顶部的单一碳奈米管,以增加其导电性。」Belcher表示。
在上一次的展示中,MIT所使用的自组装正极材料是使用不同的病毒;在该种病毒外部覆盖了氧化钴与金,以形成奈米线。而新病毒则是使用了类似的方法,在外部覆盖磷酸盐铁与银,然后使用分子辨识(molecular recognition)在其末端拾取奈米管,以达到更有效率的电子传输。
「我们一开始在没有奈米管的情况下设计该种材料,但其导电性却不够好;然后我们发现病毒会借着分子辨识与奈米管接触。」Belcher表示:「这也是最困难的部份,因为在数十亿病毒会选择中只有两个会拾取顶端的奈米管;这两个病毒有不同的基因码,而且是透过适者生存法则所选出的。」
所产生出的材料(能以液状大量生产,然后干燥成粉末状)是由5%的碳奈米管所组成;在展示中,该种使用微接触印刷技术所制成的电池,能重复充电数百次且在性能上几乎没有下降。接下来MIT的研究人员希望能进一步提升其以锂为基础的材料配方,透过添加金属到该种磷酸盐锂混合物中,提供更佳的性能;例如氧化镁磷酸盐锂,或是镍磷酸盐锂
(参考原文:MIT harnesses viruses to print 'green' batteries,by R. Colin Johnson)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缩写:MIT)是美国一所综合性私立大学,有“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的美名。位于麻萨诸塞州的剑桥市,查尔斯河(Charles River)将其与波士顿的后湾区(Back Bay)隔开。今天MIT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全世界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培养了众多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士,是全球高科技和高等研究的先驱领导大学,也是世界理工科菁英的所在地。麻省理工是当今世界上最富盛名的理工科大学,《纽约时报》笔下“全美最有声望的学校”。
编辑:李伟华
来源:全球资源网
http:www.cps800.com/news/2009-4/20094814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