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以低碳、节能为主的绿色新能源产业正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新能源产业的飞速发展,极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
据《中国新能源产业2010~2011年度报告》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新能源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到2010年底,计入沼气、太阳能热利用等非商品新能源,我国新能源年利用量总计3亿吨,占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9.6%。“十一五”时期投产的水电装机容量是“十五”时期的2.5倍。“十一五”时期投产的风电装机容量是“十五”时期的40倍,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连续4年翻番。太阳能发电技术进步迅速,截至“十一五”末,光伏电池制造产业年产量占全球市场的40%。太阳能利用日益普及,到2010年底,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使用总量达1.6亿平方米,替代化石能源约3000万吨标准煤。
新能源尚存隐忧
虽然我国可再生能源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果,但是可再生能源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在不考虑常规能源外部环境成本的情况下,除太阳能热水器外,绝大多数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电力、热力、液体燃料产品的成本仍然高于常规能源的产品,缺乏经济竞争优势,不具备完全自主商业化发展的能力。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市场成熟度低,保障能力不足。由于成本相对过高,目前可再生能源还缺乏广泛的社会认同和完善的市场环境,如电网应该如何接纳可再生能源电力的问题,石油企业和用户对收购使用生物液体燃料也心存疑虑,建筑开发商经常阻挠住户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
二是技术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目前,我国在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基础研究薄弱,缺乏大规模发展所需的技术基础;缺乏强有力的技术研究支撑平台,特别是没有国家级的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和公共研究平台,难以支持科技基础研究和提供公共技术服务;缺乏清晰系统的技术发展思路;无论是国家还是产业界,用于研发的资金支持明显不足。
三是产业体系薄弱,配套能力不强。我国近年来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国内外资金快速投入的基础之上。在技术上,我国仍落后于世界最先进水平,产品缺乏竞争力;在关键工艺、设备和原材料供应方面,仍严重依赖进口。
- 1
- 2
- 总2页
http:www.cps800.com/news/2011-8/2011817103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