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促进风电装备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指出,近年来,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迅速增长,风电装备产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影响风电装备产业健康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如设备制造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导致价格恶性竞争,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风电发展与电网接纳能力出现矛盾等。
行业人士指出,多起风电机组质量事故的背后,一个重要的隐含因素是设备产能过剩引起制造商间的价格恶性竞争,造成整个风电产业链面临成本压力,某些环节突破产品安全边际,为降成本,反而牺牲了产品质量。
低价已成低质诱因
“现在,风机价格竞争非常残酷。与此同时,很多关键部件比如轴承、变频器、控制系统等,国内企业没法自己做,有的企业甚至连电机都从国外买。在这种情况下,某些主机企业因为要降低成本,所以采购便宜部件,导致风机质量下滑。”国家能源局科技装备司司长李冶8月13日在“2011第六届中国电工装备创新与发展论坛”中的发言一语中的。
8月16日,明阳风电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11财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报。报告显示,其第二季度全面收益总额为7460万元,比去年同期下滑54.1%。8月20日后,部分风电上市企业相继公布了2011年中期经营业绩,不仅是明阳风电,湘电风能以及部分零部件厂商风电业务中期业绩都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这进一步印证了我国风电行业近年来的迅猛增长势头已明显趋缓。
自2008年始,我国风机整机价格从6500元/千瓦,经2009年5400元/千瓦,在2010年下半年已跌落3500元/千瓦关口。
众所周知,产品生产成本的下降是有安全边际的,超出正常范围的成本压缩,只能以牺牲产品质量来实现,这种情况下,产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将从何谈起?
成本压力蔓延产业链
业内人士认为,发电企业的招标导向,在引发风机企业恶性竞争和产品质量低下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些低价中标的发电企业甚至在其招标的过程中,提出了所谓的“标杆价格”,即整机企业的报价如果超出了“标杆价格”,根本无法参与投标。
低价中标使成本压力迅速向上游传递,从风电整机制造企业到零部件制造企业,导致整条产业链都在拼命压缩成本。
而为降低产品成本而偷工减料或者寻找劣质替代材料的现象,导致产品质量无法保证。而企业利润受挤压,使得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产品研发和创新,这样发展下去,最终必定影响整个风电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断送尚未十分成熟的风电产业。
- 1
- 2
- 总2页
http:www.cps800.com/news/2011-9/20119514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