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出台在即,尽管前景可期的新能源汽车上游产业链急剧升温,但是却无力改变下游市场推广遇冷的现实。面对国内电动汽车消费的乏力让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热度降了下来。在这种情况下,基础建设方面仍在持续推荐,充电站建设逐步拉开覆盖范围,这一进程似乎正在遮蔽新能源汽车“降温”的这一境况。
一阵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的热潮又显示出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热度”的存在:各路资本涌入和多元建设主体、各地政府的积极配合让充电站的加速布局变得不可逆转。汽车行业专家分析,充电站建设将会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扫除基础性障碍,是顺应当前产业大势下的举措。而与此同时,围绕这一举措和现象也产生了一些疑惑,例如当下大规模修建充电站的时机是否成熟。
电力巨头燃起充电站建设大战硝烟
充电终端对于新能源汽车至关重要,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多元化的充电站建设主体陆续快速呈现。这些主体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电力巨头,也包括中石油、中海油等石化巨头,也包括国内及外资汽车企业。
早在2009年8月份,国家电网便建成了国内第一座具有商业运营功能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上海漕溪电动汽车充电站。该电站建造历时3年,总投资508万元。接着在2010年年初,国家电网不惜成本再下“重注”:2010年完成在经营区域内27个省市(区)全面推进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
南方电网紧跟国家电网建设充电站的步伐。2009年12月28日,南方电网公司首批电动汽车充电站在深圳建成投运,建设规模为2个充电站、134个充电桩,充电容量总计达2480千伏安。下阶段,南方电网预计充电站建设总投资额将超过10亿元,至2012年将在深圳建设89个充电站及29500个充电桩。
另外,在汽车加油终端有着优势的石化巨头也纷纷动作。中海油与中国普天成立了合资公司――普天海油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专门运营电动汽车能源供给网络。与此同时,普天海油与浙江众泰汽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2010年初开始在中国多个省会城市启动纯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今年2月中石化与北京首科集团宣布,共同出资成立北京中石化首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进入电动汽车充电站市场。
除了电网企业、石油石化企业之外,中外汽车厂商也加入到充电站建设的队伍中。之前有消息传出,国内汽车企业比亚迪、奇瑞等也在就充电站问题与电力公司展开合作。而与此同时,梅塞德斯-奔驰已经在国内7经销网点安装了20个Elektrobay充电站,并计划在下阶段安装更多。
在这一充电站建设的大潮中,各地方政府也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从区域布局来看,充电站建设正在全国大范围内展开:山东计划下阶段在省内建成9座电动汽车充电站和500个充电桩;吉林计划在长春、辽源建3座大型充电站,全省建设安装300个充电桩;江苏计划年内建设18座充电站;浙江则计划年内建6座充电站和500个充电桩;而湖北年内将投资1.27亿元建充电站16座、充电桩300个。
充电站建设与市场推广相互促进
“在目前整个新能源汽车商业化推广遇冷的情况下,充电站的大范围建设打消了消费者的顾虑,成为目前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全国多个省市的充电站建设,汽车行业资深评论员杨再舜这样评价说。
新能源汽车行业有“退烧”的迹象,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遇冷的原因,业内给了较多的分析。“主要是市场打不开,电动车很难销售出去。一方面是成本偏高,电池技术不成熟等,另一方面是充电设施目前不到位。”这是目前汽车行业给出的最普遍的说法。而在此,现有充电站数量不足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在当前的充电技术条件下,电动汽车行驶百里以上,就必须得充电以继续行驶。
有资料显示,在新能源汽车推广试点城市上海,自4月份嘉定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项目实施以来,除了首批的8位车主之外,再没有后续的私人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
配套设施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北京于2008年奥运会期间投入的50辆纯电动公交已于去年全部停运,由于充电站数量少,后续采购的50辆北汽福田纯电动公交车只能躺在厂家“睡大觉”;类似的原因,去年雄心勃勃计划采购100辆纯电动公交车的山东临沂,考虑到充电难等现实情况,最终将数量压缩至30辆。
充电桩的建设与市场化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这在市场上已经有了表现。前不久有消息称,在深圳的福田、罗湖等区有26名比亚迪私人车主、12名宝马MINI充电车主申报了46台充电桩的安装申请。在此之前,深圳供电局对外承诺:凡购买电动汽车的车主可向供电局提出申请,可由此获得两个充电桩安装地点。这种由电动汽车车主主动提出建设充电桩的模式表现出了较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深圳供电局已完成了当地小区共23个充电桩的安装。
汽车行业专家贾新光表示,按照车主的要求在车库安装充电桩的模式推广前景广阔。“目前宝马已经在中国多地展开了此种模式的活动,并且成效不错,但目前国内应该考虑的问题是,该如何在车库建充电桩,又有多少车库可以用来建充电桩”。因为电动汽车的充电通常得8、9小时以上,亟待解决的是充电时间相对过长的问题。
快速扩展反映行业诸多问题
各类企业参与充电桩建设,为新能源汽车业的配套设施的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当前国内政策标准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充电站建设的快速扩展也带来了多种问题。
尽管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等相关标准已通过工信部等相关部门的审查,但目前尚未出台。这正在给充电站建设带来麻烦:充电接口不统一的情况下,各类充电站建设主体都在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建造,“而这势必会为今后电动汽车的充电带来麻烦”。
与之类似,给充电站建设带来麻烦的还有商业模式不统一。最终的统一标准是选择“充电”还是“换电”,目前业内也并不明确。目前电网公司更倾向于“换电”模式,而汽车厂商更倾向于“充电”。而另一些主流车企也纷纷开始加大充电模式的研发投入。业内的担忧是:在商业模式还不统一的情况下,大范围建设充电站最终造成的浪费又该如何解决?
业内的另一大担忧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新能源汽车前景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国内大批量快速建造充电站商业成本利润又如何保证?
有统计资料显示,上海市原计划今年4月中旬完成建设充电桩100个,年内完成建设800~1000个充电桩以及6个充电站。但是目前建成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只有45个,而且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而充电站建设该保持一个怎样的进度最为适宜?汽车行业专家贾新光对此答到:充电桩的建设还是应该更多地和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挂钩,更多地切合产业发展大势。
在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建设领域,最受关注的可能还是在于政策层面最终确定的技术路线。“无论电动车的车型设计,还是相关充、换电设备建设,都要依政策而动。尽早确立电动汽车充电技术路线,有助于推动电动汽车技术进步,更有助于避免资源浪费。”杨再舜分析说。
前段时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电动车开发刚刚起步,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系列问题必须尽快明确下来,这些问题包括技术路线、关键核心技术、投入、政策支持等。
“相信政策层面在充电站建设方面的相关规定也很快会确定下来。”一位汽车行业内人士预测说。他认为充电站建设对于新能源汽车下一步的市场推广作用重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源在线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