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管理中心>>行业资讯>>新闻资讯正文
 
跨界造车这个大“坑”还有多少企业跳?
新闻ID号:  59331 无标题图片
资讯类型:  产业纵横
所属类别:  充电机(器); 电池/蓄电池
关 键 字:  家电企业/跨界造车/智能系统
内容描述:  十年前,当国内家电企业第一次掀起跨界造车的浪潮时,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这似乎丝毫没有影响国内企业甚至互联网企业跨界造车的冲动,第二波热潮又汹涌而起。这次不同的是,跨界造车的企业,不仅有格力、汉能等传统企业,更有百度、腾讯
发布时间:  2016/11/15 10:34:32
更新时间:  2016/11/15 10:34:32
审核情况:  已审核开通[2016/11/15 10:28:34]
浏览次数:  共 2205 人/次
新闻来源:  ~
链    接:  ~
责任编辑:  ~
发 布 者:  电源在线
图片文件
原文件名:~
保存文件:~
路径文件:~
管理操作:  修改  设置为未审核    发布新闻资讯
内    容:

    十年前,当国内家电企业第一次掀起跨界造车的浪潮时,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这似乎丝毫没有影响国内企业甚至互联网企业跨界造车的冲动,第二波热潮又汹涌而起。

    这次不同的是,跨界造车的企业,不仅有格力、汉能等传统企业,更有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互联网三巨头以及乐视、蔚来、车和家等不很知名的互联网企业。前车之鉴仍不能阻止企业跳入跨界造车这个大“坑”,这是为哪般呢?

    据了解,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17.7万辆和1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26.9%。呈现高增长趋势和空间。

    但事实上,在互联网企业加入跨界造车热潮前,即便是与汽车技术接近的传统家电业造车,马失前蹄的也不少。比如,春兰空调早在1997年斥资7.2亿元收购了当时亏损严重的东风南京汽车,组建春兰汽车,但一直不顺,直到2008年7月,亏损严重的春兰卡车被江苏徐工集团收购。此后,奥克斯、新飞、格林柯尔、美的集团等家电企业也先后试水造车,但均未成功。

    如今这第二波热潮中,新加入了互联网企业。而对于他们而言,其初衷则与家电企业有所不同,是将汽车作为其网络的载体和终端。其将要扩张的依然是网络。与传统制造企业不同,不仅互联网企业离车更远,而且其所谓的“车”,也似乎脱离了车的功用。也许未来中国的消费者购车时,面对的不再是如今的宝马、奔驰、丰田、大众等传统汽车品牌,而是那些充满奇幻感觉的“异类”。

    也许这些“异类”自动化、智能化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司机开车时能否“心有旁骛”?甚至能否让智能系统代劳而自己睡觉?目前对大多数人来说,都还是不敢奢想的穿越。

    除了需求外,能力更是悬念。不管是何类车辆,跨界的难题和鸿沟明摆在眼前。别说新能源汽车在研发设计、制造生产等环节毕竟与传统汽车存在很大差异,让传统车企代工生产不仅面临着制造工艺难以完美对接的困难,还存在着难以保持核心技术和品牌独立性的隐忧。就是生产传统的汽车,对家电企业也是一道高高的门槛。

    如今,董明珠们不惜一掷千金豪赌造车,但愿她看得准、抓得稳。只是投资者们已经大大收窄了容许她犯错的空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