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2005/12/13 1:39:40
南京银线科技有限公司 供稿
[size=4]世界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趋势[/size]
信息内容:
[size=3]人类历史记载了人类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多方面所发生的进步与变化,而其中许多进步要归功于信息通信技术方面的革命。作为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力,信息通信技术已渗透到了全球的各个角落,促进了全人类经济与文化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实现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间人们的“亲密接触”;移动和宽带技术让人类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通信体验;新的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改变了人类原有的消费模式等,这一切都显示了整个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1、软件产业日益全球化
据国际调查:目前美国软件产业年销售额和就业人数分别约为2000亿美元和100万人,位居第二的日本为850亿美元和53.4万人,德国居第三位,为400亿美元和30万人。可以说软件业仍由经济大国支配。但是,一些非经济大国的软件产业的成长引人注目,尤其是印度、中国、爱尔兰、以色列和巴西。这说明,软件产业已日益全球化。
2002年,印度和中国的软件产业规模分别为125亿美元和133亿美元,巴西和以色列2001年的销售额分别为77亿美元和41亿美元,爱尔兰2002年的软件总销售额为123亿美元。
上述5国软件产业就业人数差异很大。印度约为25万人(2003年3月),中国和巴西分别为16万和19万人(2000年),爱尔兰为2.8万人(2002年),以色列有1.5万人(2001年)。这些销售额和就业人数的数字表明,雇员人均销售额有明显差异:以色列最高;其次是爱尔兰,但略低于德国;印度人均5万美元;中国和巴西的数字也差不多。
以色列软件产业主要以产品和研发为导向。巴西、中国和印度的附加值较低,印度尤其依赖服务。爱尔兰介于两者之间,有一些以产品为导向的企业,而小型咨询公司和生存空间小的公司很多。
巴西和中国的软件销售额占gdp的比例为1%~1.5%,与美、日、德等富国的数字差不多。以色列和印度的软件销售额分别相当于其gdp的3.7%和2.5%。
印度、爱尔兰、以色列和中国、巴西的软件增长模式有明显的差异。中国和巴西的出口能力是通过服务国内市场而培育和发展起来的;而印度、爱尔兰和以色列的软件产业则明显以出口为导向。2002年,这3个国家的出口份额分别为80%、85%和70%。
印度、爱尔兰和以色列3国丰富的科技劳动力为它们发展软件产业创造了条件,因为这既是就业的需要,又是软件产业发展的要素。科技劳动力丰富无疑是印度等国软件产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原因有两个:一是相关人力资本供应水平高;二是它们的毕业生供应具有弹性。这些国家的教育机构能够随着人力需求的增加而培养出更多的工程师。
印度、爱尔兰、以色列、中国和巴西也直接向外国尤其是美国供应人力资本。结果,这些国家在美国有大量移民。据估计:中国、印度、巴西在美国的高度熟练移民分别为40万、30万和6万人。移民作为“尊贵的中介”可以提供联系,并且有人回归,带回宝贵的技能和专门知识。在接受调查的56个爱尔兰软件创业者中,有66%曾在国外工作,55%曾在跨国公司工作。
在印度、爱尔兰和以色列,软件产业成功的一个原因是跨国公司的作用。目前,跨国公司占爱尔兰软件产业销售额的55%。现在,跨国公司和以色列本国软件公司建立了积极的联盟和联系。跨国公司,尤其是西门子和爱立信,对巴西国内能力的形成做出了贡献。在中国的前10~15家软件公司名单中包括了ibm、微软、甲骨文和sap。这些公司,尤其是它们作为套装产品的供应商,在中国的软件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亚洲正迅速成为以太网通信技术的重要市场
由于互联网用户迅速增长,对宽带网络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以太网通信技术的市场迅速扩大,亚洲地区正在成为以太网通信技术的重要市场。
以太网是一种常用的局域网建网技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百兆、千兆和万兆位快速以太网的推出,这种技术开始被大规模应用。
有资料显示:目前亚洲是以太网技术的最大应用市场,占全球市场总份额的40%,远远超过美国和欧洲。近年来,中国光纤以太网接入服务迅速增长,2002~2003年,采用中国电信的光纤以太网接入服务的企业和居民用户增长了250%。韩国和印度的企业也开始用宽带以太网方式实现企业广域网的多点连接,促进游戏娱乐产业的发展。
相对于欧美市场,以太网在亚洲更容易被接受。其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应用互联网较早的欧美对现有设备进行更新需要一个过程,而亚洲正处于互联网大发展时期,便于采用最新技术,这为部署以太网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其次,亚洲地域广阔、人口稠密,部署以太网的成本相对较低。
3、全球电子工业将进入纳米时代
纳米技术是指在0.1~100纳米的尺度内,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运动规律和特性的崭新技术。如今全球电子工业元器件加工精度已经达到120纳米,随着电子工业技术的提高,2005年将达到100纳米以下,从而标志着电子工业进入纳米时代。
电子元器件进入纳米级意味着存储元件体积更小、存储信息更多、功能更强。据统计:2003年单位芯片的晶体管数目与1963年相比增加了10亿倍。进入纳米时代后,这一数目将保持每5年增加10倍的速度,同时纳米级元器件价格将更便宜。
随着电子工业逐步进入纳米时代,纳米技术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专业机构预测:今后10年纳米技术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规模将达到3000亿美元。因此,美国科学院将信息、生物、纳米作为科研3大支柱。2003年,美国众议院还立法将发展纳米科技作为国家科研计划的重点。法国科学院也将纳米技术定义为具有革命性的技术,并与欧盟一起制定了有关发展计划和法律。
4、量子加密技术应运而生
随着internet用户的激增和商用的深入,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了商业客户和普通消费者共同关心的事情。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领域的快速延展。量子加密技术也应运而生。
与目前常用的加密技术不同,量子加密技术主要利用量子的状态作为信息加密和解密的密钥,任何想对其进行破解的人都会因量子状态的改变而得不到有用的信息,从而确保了由量子加密技术进行加密的通信内容的安全。
量子加密技术现在正被越来越多的专家所青睐,许多国家都在积极进行研究,而且已经颇有成效。
新加坡正努力使自己成为全球第一个在全国通信网络启用量子密码加密系统的国家。瑞士的quantique、美国的magiq和日本的nec这3家公司已经推出了面向光网络的、依靠基本物理定律阻断偷听的加密系统。同时,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也将迅速实现一个基于新颖的光子纠缠方法的量子加密系统的商用化。
可以说,量子加密技术已经近在眼前,人类加密的历史将会往前迈进一大步。量子加密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更安全的信息时代。
5、传输和图像通信技术发明活动十分活跃
专利的产出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具有相关的联系,世界上90%以上的新技术、新发明都首先出现在专利文献上。借鉴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对电子通信技术类美国专利产出近况的统计、分析,发现传输和图像通信技术发明活动十分活跃。
以美国专利商标局在互联网上提供的美国公开专利数据库的数据为基础,按照国际专利分类法分类,统计2001~2003年电子通信技术领域美国专利文献的产出情况,发现申请载有信息信号(特指传输与信息的特性无关)的传输、图像通信技术主题的美国专利在电子通信技术中表现最为活跃,其次是电话通信、数字信息的传输。
相关数据还表明,2003年保密通信和数字信息传输技术在美国专利中所占的比例比2002年和2001年都有所增加,这与近年保密信息技术的社会和科技发展需求增加相一致。
通过分析世界9个发达国家(美国、日本、德国、韩国、法国、加拿大、荷兰、英国、瑞士)近年来在美国申请的电子通信技术类专利数量的分布情况,发现美国和日本申请的电子通信专利量最多,美国在传输、电话通信、数字信息传输、图像通信、选择、多路复用通信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而日本在图像通信、传输技术申请专利方面表现较为活跃,其图像通信技术的专利申请量已经超过美国,位居第一。此外,韩国在电子通信技术方面的专利申请数量已超过德国、荷兰、法国、加拿大、英国和瑞士等国家,其申请的专利技术主要有图像通信、传输、电话通信、选择和特定传感器。
6、无线通信技术成为信息通信部门的重要推动力
据预测: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是信息通信部门内商业增长、新企业创建、国际投资和研发的重要推动力。
全球无线通信产业继续高速增长。今后10年内,手机增长率为7%,因此,在全球各地区无线部门的增长将快于gdp增长。据预测:到2010年全球移动通信市场将产生5290亿美元的服务收入和800亿美元的设备收入。2003年,上述两种收入分别为3880亿和620亿美元。2010年,替代的技术(如蓝牙、宽带接入、无线局域网、等等)将创造78亿美元的收入,与2003年的17亿美元相比是个大增长。
2002年,全球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增长20%以上,达到11.48亿个。2003年,随着主要的西欧市场的饱和,增长率预计回落到15%。西欧市场占全球用户的24%,2003年底估计为3.16亿个。普及率将达到68%,接近估计的70%的饱和水平。预期今后7年内用户增长的重心将从西欧市场转移到中国和亚太地区。2010年,中国将占全球用户数量的21%,2005年将超过欧洲,成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这对用于西欧(gsm/gprs/3g)和中国(cdma)的新兴技术的相对地位有影响。
在2010年以前,音频服务仍占收入的最大一部分,但移动服务经营者现在正在部署各种数据应用,以维持和增加收入。那些服务可分成7大类:
(1)个人对个人的通信。通过邮件、文本、交谈系统、统一的通信、即时通信和多媒体通信。
(2)数据网络联系。利用微软netmeeting等共享应用以及接入(客户关系管理等)公司内部网数据应用。
(3)流览。在蜂窝网上可以免费阅读的内容。
(4)有偿信息。通过蜂窝网加载或下载内容,支付的费用超过标准网络存取费用。
(5)电子娱乐。个性化服务和下载或访问游戏、卡通、音乐、视频剪辑和通过蜂窝网的其他形式的娱乐。
(6)移动商务。面向交易的服务,包括:电子付款设施、移动购物门户、移动银行服务和共享贸易、卖书和卖票,不包括游戏和其他形式的内容。
(7)视频电话。个人对个人的可视通话。
在北美、日本和西欧,数据服务增长将最为强劲,2003年将占全球数据服务收入的3/4。目前,数据服务市场的价值估计为550亿美元,2010年将增长到2350亿美元。2010年数据服务收入将占移动产业总收入的40%~50%。蜂窝网仍将主导无线市场。
7、“人体通信”技术已略见端倪
所谓人体通信,就是把人的身体当作线缆,利用通信装置进行双向数据通信。来自《日本经济新闻》的消息称,日本电信电话公司(ntt)研制出了高灵敏度通信装置,利用人体作为传递介质,首次进行超高速通信实验获得了成功。这项实验就是人体通信技术。ntt的实验成功,说明人类不仅是共享信息的受众,同时也将成为信息传输的载体。
在人类社会全面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开发并应用人体通信技术,其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从信息安全的角度看,人体通信识别技术更可靠。目前,生物识别技术最可靠的是指纹和虹膜识别,已开始应用于机场、银行和各种电子设备,可望取代人们手中的信用卡或密码,同时可对个人计算机系统信息进行加密保护,以避免窃取和攻击。其实,这两项技术也并非无懈可击,因为,生物识别只能把住“入口”,而对以某种手段入侵者则无可奈何。另外,指纹易磨损,沾水后难以识别,还有可能被他人盗取仿造指纹膜。在身份认证层面上,人体通信得天独厚,每个人体内的“生物密码”都不相同,而且绝对不可伪造,因而更可靠更安全。
从信息传输的速度看,人体通信交换数据更便捷。除了身份认证功能,人体通信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快速传输信息。usb接口是电脑连接周边设备的重要通道,理论上最大信息传输速度为每秒12兆比特,但实际应用只能达到每秒1.5兆比特。adsl理论上的信息传输速度为每秒8兆比特,一般很难达到512k,上网高峰时更要大打折扣。3g网络数据传输速度只有每秒0.144兆比特。ntt的实验结果表明,人体通信的信息传输速度已达到每秒10兆比特,很适合于那些数据传输量更大或移动性更强的设备,以宽带网的速度通过人体传输数据是完全可能的。而且,人体通信的信号通过人体传导,还不会像固定电话或手机那样发生串线和盗听、盗打现象。
未来,人体通信的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泛。你的身上可能带着10多个微型计算机,它们被嵌入你的手表内、耳环上,或缝在衣服里,各具专用特性的微型计算机彼此连接,构成一个人体局域网。你将手放在桌子上,计算机识别系统便自动启动;你把手伸向自动售货机,就可以完成小额支付;你手握汽车方向盘,导航系统自动为你调整方向;你慢跑锻炼身体,监控系统随时提醒你心跳速率,超速它就会报警;你无论走到哪里,网上的新闻或无线话音都能传到你的耳机或眼镜上,听得见,看得清。
早在1996年,ibm就率先向外界公开了人体通信技术。目前,涉足人体通信领域的有ibm、松下、ntt以及东京大学等机构。ibm清醒地表示,关键的问题不是人体通信本身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这个技术应用到产品上。ibm已把人体通信的开发重点放在利用网络连接所有设备上。
松下在人体通信技术开发上已取得重大突破,正在呼吁相关娱乐企业及运输、医院等行业采用人体通信系统,只要人体通信元件得以量产,其销售价格就能控制数百日元左右。松下对人体通信的未来充满信心:“人体通信只要发现合适的用途,就应该能够切实地打开市场。”
ntt总裁和田纪夫在《朝日新闻》上描绘了名为“光新时代梦想”的构想,声称要用5~10年时间,为宽带网时代开发出“说、听、看、闻、触”五味俱全的“感官通信系统”,主要通过人体识别传感器,把人体内的气味和手的触觉进行数字化处理,利用宽带网传输数据。业内专家预计:到2007年,“感官通信系统”会带来64万亿日元的经济效益。[/size]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源在线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文链接:世界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http:www.cps800.com/news/2005-12/2005121313940.html
http:www.cps800.com/news/2005-12/2005121313940.html
投稿热线 0755-82905460
邮箱 :news@cps8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