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国公司纷至沓来
2007年全球最大的蓄电池供应商美国江森自控公司在中国市场推出其最高端的Optima蓄电池,完善其在中国市场的产品线。该公司在并购了德尔福全球蓄电池业务后,借德尔福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分销渠道和客户资源,推出了其百年品牌瓦尔塔汽车蓄电池。
2007年以来,跨国蓄电池公司纷纷来华开拓业务。德国博世在中国生产蓄电池与电池传感器;日产、NEC等在中国合资建立批量生产电动车用锂离子充电电池的公司,并联合开发电池组和电池单元;日产汽车公司计划向全球供应电动车用充电电池,预计2009年之前开始批量生产。
物理电源研究协会秘书长刘彦龙认为,虽然很多知名企业计划在中国开发蓄电池市场,但这些公司的产品还停留在研发阶段,基本都是高端产品,投产时间都在几年以后,大部分产品还没有投入市场。目前大部分外资企业将计划排到了几年后,对国内市场冲击有限,但这种趋势不可小视。外资企业正在积蓄技术力量,这种潜在的生产能力将成为新一轮市场竞争的利剑。
■ 本土企业应加紧应对
我国铅酸蓄电池经过5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大中小生产厂家并存的局面,目前有生产企业2000多家。
刘彦龙说,我国蓄电池生产厂家还面临诸多问题。
首先,国内蓄电池制造商的产品低端化、同质化现象严重。目前,国内有实力建设研发机构的蓄电池企业并不多,许多电池企业的产品技术性能日趋一致,推行差别化战略的困难很大。一些中小企业定位于低端市场,销售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小城市,缺乏长远战略。
其次,众多蓄电池厂家难以满足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铅酸蓄电池属于高污染产品,其制粉和加酸两个生产环节对环境污染较大,国内生产企业虽有一定防护措施,但其制铅粉时形成的大量粉尘和硫酸灌注过程中产生的酸雾仍会有部分弥散到空气中,易形成酸雨,严重时会产生铅中毒。随着我国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部分难以达到环保标准的企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第三,面临原材料涨价的压力。铅酸蓄电池是目前世界上各类电池中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电池,它所消耗的铅占全球总耗铅量的82%。其中,一组36V的电池重13Kg,其中80%以上是铅。当前,有些发达国家已经停止铅、镉、镍等有色重金属的生产,以转嫁对其环境的污染,造成电解铅价格猛涨,从2003年每吨4500元上涨到今年年初每吨1.3万元,使部分没有能力降低成本的企业陷入困境。
业内专家建议,目前有实力建设研发机构的蓄电池企业并不多。因此,企业只有积极创新技术,研发新型的电极材料和制造工艺,进一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环保性能,才能在市场上保持领先地位。
当今,世界能源正朝着可再生方向发展,新型蓄电池将成为新的市场利润增长点,比如,风能、太阳能等光伏电池需求量每年都在快速递增,开发相关技术的企业将占领市场制高点。
编辑:coco
来源:中国汽车动态网
http:www.cps800.com/news/2008-3/20083279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