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由原先“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易名而来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将于9月中下旬发布,目前已进入新闻发布会筹备阶段。
参与“规划”研讨的上海社会科学院专家王泠一透露,即将面世的“规划”偏重于作为宏观、长期的政策“坐标”。据悉,能源产地布局、输送设备优化、天然气安监体系、对企业的财政支持等方面都将囊括其中。
长远构想的框架
从“新能源”转变为“新兴能源”提法,意味着不仅包括风电、太阳能、生物智能等新能源,也包括对传统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能源,比如对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智能电网等。
而原先的“产业振兴”的提法也被“产业发展”替代,短期规划向长远的过渡意涵不言而喻。“规划中,将出现全国布局的内容,比如明确风能、水电主要产在哪些地域,并进一步规划长期的能源输送问题,能源从产量多的省份向稀缺省份传输,设备功率将加大,网线传输的速度将实现三峡的2倍。”王泠一说。
“5万亿根本不够”
“规划”预先披露的消息还显示,未来10年,国家将直接投入新兴能源产业5万亿资金。目前各国太阳能产业发展都依赖于政策支持,由政府根据发电开发及运行成本和预定的长期稳定回报率确定相对的上网电价补贴,所以这笔资金是否会对推广光伏应用起到实质拉动作用,引发了市场遐想。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认为,均摊到每一年,看似庞然大物的5万亿最后可能只是杯水车薪。以他观点,按未来10年每年用电5万亿度计算,5万亿投资相当于每度电获1元钱补贴,由于平均每年只能补贴5000亿,所以补贴量只相当于每年总发电量的十分之一。“太阳能光伏发电标杆电价每度1.09元,实际上远低于其成本,如果按能形成良性竞争的1.5元到2元来算,补贴又需要多少?5万亿根本不够。”倪维斗如是表示。
对此,王泠一也认为,政府对太阳能的补贴涉及到财政的重新分配,“一般战略要十年成气候,而政府却是五年一换届,这里面就存在着博弈和阻力。”但他也提出,财政支持只是行政手段,太阳能的发展还可以依靠积极融入国际产业链,依托资本市场。他表示,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新兴行业也应该经历一番淘洗,“原先的行业可以进行转轨、细分市场,比如一些企业只从事初级研发,将研发成果打包卖掉。 ”
行业洗牌已成定局
事实上,与新能源挂钩的政策,如“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环境税等也都在市场上热炒多时。工信部日前消息称,“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已到国务院相关部门征求意见阶段。而据资深人士推测,环境税迟迟未有动静的原因是资源税刚开始试点,考虑到通胀等因素,不可能频繁使用税制工具。但近日也有报道援引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说法,环境税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环保部将向国务院提交环境税开征及试点的请示。
据了解,规范和指引政策多管齐下,新能源行业洗牌也成定局。不过,多数分析人士认为,行业洗牌并不是一件坏事,同时也是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
http:www.cps800.com/news/2010-9/2010930153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