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对于尚未完全步出寒冬的中国光伏业来说,今年注定又是不平静的一年。2014年初,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宣布将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第二次“双反”调查,并将调查范围扩大至全产业链。国内众多行业人士认为,这消息不单意味着国内光伏企业有可能彻底丢掉美国市场,甚至其产生的连锁效应,将引发欧盟的再次围堵,以及其他国家及地区的效仿。果不其然,此后一个月的时间,澳大利亚、日本将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的消息不胫而走。
美再对华光伏“双反”
2014年1月23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展开对进口自中国大陆的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同时对原产于中国台湾地区的光伏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2月1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从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进口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对美国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
这一轮“双反”与此前的不同之处,在于上次双反只是针对进口自中国大陆的电池片产品,而这次“双反”涉及到了下游组件产品,这使得之前中国企业通过购买台湾地区生产电池片再做成组件出口美国的路也被堵死。
根据原先时间表,美国在3月28日公布反补贴的初裁结果,在6月公布反倾销的初裁结果。但目前反补贴的初裁结果被推迟,预计“双反”的初裁结果都将在6月公布。而一旦结果公布,就意味着企业必须从那一刻起缴纳保证金,而中国光伏组件出口美国的大门也被彻底堵死。
2011年底-2012年初,受SolarWorld怂恿,经过一番所谓的调查、初裁程序后,美国最终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征收18.32%至249.96%的反倾销关税,以及14.78%至15.97%的反补贴关税。此后,这一“双反”措施,贯穿了2013年始终。没有人会乐于承受徒增30%以上的成本,却也不愿就此放弃美国这一当时位列世界第二大的光伏应用市场。无奈之下,中国光伏选择在海外建厂,生产多晶硅电池、组件,再向美国出口,以避开“双反”关税。而据业内人士介绍,另一个更为现成的办法是,从我国台湾进口多晶硅电池,再于国内加工成组件出口美国。有了这个省事又相对低成本的办法,几乎就没有人再去海外建厂了。2013年,我国生产出的2.5GW晶体硅光伏组件,就是通过这样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才最终艰难地进入了美国市场。
中国虽然也对美多晶硅反倾销裁定50%的高额关税,但由于中国有一个特殊的加工贸易进口免税渠道,美进口多晶硅,全部从这一渠道进入中国,并不受中国“双反”影响。高举公平贸易旗帜的美国,在其国内晶体硅光伏制造业衰弱,无从消纳5年产50000多吨多晶硅时,一手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占领中国市场,另一手却拒绝中国以这些多晶硅生产出的光伏产品返销美国市场。当美国一意孤行地发起二次“双反”时,这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对等。
光伏出口企业受冲击
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的第二次“双反”调查虽未真正立案,但已对中国光伏企业造成实质性的影响。3月26日,中概太阳能股昱辉阳光发布公告称,已经成为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出口光伏产品“双反”调查的指定调查企业。受此影响,昱辉阳光的股价在当天大跌14%。
- 1
- 2
- 3
- 总3页
http:www.cps800.com/news/500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