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2011年~2012年光伏产品及多晶硅价格快速下跌之后,2013年,在多晶硅“双反”初裁前后,多晶硅进口量被抑制,尤其是下半年受国内利好政策推动、“抢装”市场行情影响,多晶硅价格回升,国内多晶硅企业纷纷复产,行业“回暖”趋势明显。2013年上半年,国内多晶硅产量仅3万吨,而到下半年产量则达到5.2万吨,是上半年产量的170%;第四季度多晶硅产量更是第一季度产量的两倍多,不少复产的企业实现满产或基本满产。
回暖与整合同时进行
国内不少企业已经满产或基本满产,但竞争能力的悬殊造成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增大。2013年国内多晶硅产量达到8.2万吨,同比增长28%;产能约18万吨,同2012年基本持平,目前国内已经恢复生产的企业超过10家,并且不少企业已经满产或基本满产。然而,企业间竞争能力的悬殊造成了国内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增大。2013年,国内最大生产企业江苏中能一家产量已达5万吨,占国内总产量的60%。其他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一、二类企业纷纷扩产技改:新特能源多晶硅项目2013年年底实现平稳生产,总产能达到1.7万吨,全年产量超1万吨;新疆大全一期5000吨项目,去年产出多晶硅4800吨,到2015年产能将扩至12000吨;洛阳中硅经过近10个月的停产技改后,年产10000吨的生产线也已基本满产;宜昌南玻多晶硅厂在经历了11个月的停车检修维护和升级改造后,产能达6000吨。以上企业大部分年产能都超过5000吨,直接生产成本控制在20美元/千克左右,目前的售价已经可以实现赢利。而目前仍停产的大多数多晶硅企业,产能相对较低,生产成本一般仍超过25美元/千克,仅依靠技改等措施来降低成本的空间有限,而且大部分企业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技改,通过兼并整合的方式也很难起到规模经济或达到互补的效果,不能提高市场竞争的能力。随着我国多晶硅行业整合的深入,中小企业逐渐被市场淘汰,大型企业则依靠其技术或能源优势,继续通过扩大规模、技改提升技术,走集中化、集约化的路线,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增强。
多晶硅市场止跌反弹
受中国对进口多晶硅“双反”预期及中国光伏利好政策的影响,多晶硅市场止跌反弹。
2013年,我国进口多晶硅量累计达80653吨,同比2012年进口量82760吨下降了2.5%;进口平均单价18.8美元/千克,同比2012年下降25.7%。
2013年7月,商务部公告,决定对来自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采取征收保证金临时反倾销措施。初裁认定,自美国进口多晶硅的倾销幅度为53.3%至57%,自韩国进口的倾销幅度为2.4%至48.7%。虽然“双反”基本落地,但是进口多晶硅的“漏洞”仍在:一是对韩反倾销税率过低,特别是韩国OCI公司的反倾销税率仅为2.4%;二是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成规避“双反”的渠道,采用加工贸易而不是一般贸易的方式已经成为进口多晶硅的主要方式。按贸易方式来分,今年6月份我国加工贸易等方式进口的多晶硅,占比高达73%。而在“双反”调查之前,加工贸易比例一般维持在接近50%的水平,正是受到即将到来的反倾销措施的影响,加工贸易方式进口比例才大幅增加,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受中国对进口多晶硅“双反”预期以及中国光伏利好政策的影响,多晶硅市场止跌反弹,国内现货价由2012年年底的12万元/吨上涨至2013年年底的13.5万元/吨;自2014年年初以来,全球光伏产业复苏明显,再加之年底前抢装消耗掉库存后,国内多晶硅价格迅速提升,由2013年年底的13.5万元/吨上涨至2014年5月的16万元/吨左右。
技改与新技术研发同步
在市场倒逼下,多晶硅企业被迫对生产线进行技改,或者关闭老旧生产线,建新生产线。
过去的两年时间成为国内多晶硅产业化技术进步最为显著的一段时间,主要表现在:一是通过技改与新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技术水平。
在市场倒逼的情况下,多晶硅企业被迫对生产线进行技改,或者关闭老旧生产线,建新生产线的方式,实现装备的升级更新和工艺的优选优化,在提高产量的同时降低生产能耗和成本。从技改情况来看,目前在产的多晶硅企业,除新建项目外,几乎所有的生产线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冷氢化、二氯二氢硅等副产物回收利用、热能回收综合利用等技术改进应用,对降低生产成本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部分多晶硅企业关停了老旧生产线,通过资产减值的方式,进一步实现集约化生产。
二是研发和引进新工艺技术。国内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对硅烷流化床工艺等新技术展开研究。如据江苏中能公司对外报道,该公司已经完成了流化床法制取多晶硅的千吨级中试试产,取得重要突破,解决了颗粒料生产中可能产生的沾污问题,每千克多晶硅能耗降至25度电以下,大幅度降低了多晶硅生产成本和综合能耗。
在自主研发的同时,我国多晶硅企业也积极走出国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我所用。2014年2月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天宏新能源有限公司(简称陕西天宏)与美国REC硅材料公司(REC Silicon)签署战略协议,将引进FBR技术,在榆林建立多晶硅制造合营企业。新工厂粒状多晶硅年产能达18000MT,还可生产1000MT的西门子法电子级多晶硅料及500MT的硅烷气体。
新一轮扩张存隐忧
国内市场加快扩张,2014年预计光伏发电的建设规模将提高两成,达到14GW。
日、美等亚太地区光伏市场的崛起使得全球光伏市场失衡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产品价格企稳回升,行业经历了连续近6个季度的亏损之后,骨干企业大部分扭亏为盈。而随着国内装机规划、上网电价和补贴资金等政策的陆续出台和完善,国内市场加快扩张,2014年预计光伏发电的建设规模将提高两成,达到14GW。
然而,市场的回暖和价格的回升刺激了企业产能扩充的步伐。国内外又有掀起新一轮多晶硅扩产热潮的趋势,企业纷纷上调产能目标。海外产能扩充的脚步在加快的同时,国内在内蒙古、新疆等煤炭资源富集地区年产万吨甚至5万吨级的新项目规划也不断出炉。预计2014年国内多晶硅价格在短期回升后,会在一定区间内波动,价格很难大幅上升。当前市场的供需平衡仍较为脆弱,如果盲目扩张竞相扩产,加之海外多晶硅产品的大量涌入,有可能又出现产能过剩。因此,企业应该认识到潜在的产能过剩危机,对多晶硅产业可能引发的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保持警惕,并尽快做好结构调整,控制好总量,并重视技术提升,加快技术进步,才能实现全行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来源:互联网
http:www.cps800.com/news/508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