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电磁兼容设计技术培训招生通知
一.课程简介
本系列课程包括两部分,分别是“实践电磁兼容技术”和“电磁兼容技术高级研修班”。这两个课程是为了满足不同程度、不同设计岗位的设计师而设计的实用性课程,主要是为了解决目前培训班为了兼顾不同程度的学员,培训深度不够,细节不够,从而培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两个课程的适应对象和培训目标如下。
1. 实践电磁兼容技术
本课程是为了解决目前企业所面临的产品设计中电磁兼容知识不足困难而精心设计。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要求日益严格,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设计重要性日益增加。然而,电磁兼容设计却是设计师感到困难最大的项目。由于电磁兼容设计的缺陷,导致产品研制周期拖延,花费大量的试验费,并给设计师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我们认为,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设计师缺乏相关的知识,并且缺乏获得相关知识的渠道。
本课程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设计的。本课程面向电子设备的硬件设计师,重点在于使设计师掌握实用的电磁兼容技术,能够在产品开发的全过程中应用这些技术,使产品中不会出现低级的电磁兼容问题,并提高一次通过电磁兼容试验的概率。
通过三天的培训,要使设计师达到以下程度:
1) 理解电磁兼容标准对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要求,典型的电磁兼容试验项目,以及这些试验对于产品实际使用的意义;
2) 能够分析和预测所开发产品中潜在的电磁兼容风险;
3) 掌握电磁兼容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针对具体产品制定电磁兼容设计方案;
4) 掌握电磁兼容设计技术,在电路、线路板、结构等设计环节中实施电磁兼容设计方案;
5) 所开发的产品不会出现低级(由于基本的电磁兼容设计缺陷导致)的电磁兼容问题,一次通过电磁兼容试验的概率达到90%以上。
2. 电磁兼容技术高级研修班
本课程是“实践电磁兼容技术”的后续课程。“实践电磁兼容技术”课程的目标教会设计师如何设计产品,减少低级电磁兼容错误,提高产品一次通过试验的概率,但是对于设计规则背后的原理阐述较少,学员仅达到“知其然”的程度。为了处理更复杂的电磁问题,确保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达到“知其所以然”的程度十分重要。本课程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设计的,使学员更深入地掌握电磁兼容知识,从而具备灵活运用知识处理较复杂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面向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8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和一定电磁兼容知识基础(例如参加过“实践电磁兼容技术”)的设计师,帮助这些设计师将以往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论高度,使他们的电磁兼容知识更加系统化,并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课程的培训目标如下:
1) 全面、系统地掌握电磁兼容设计知识,并能够在项目中灵活地运用;
2) 能够在项目开发的各个阶段对项目参与者进行电磁兼容设计、试验活动的指导;
3) 能够审核下级设计师的电磁兼容设计结果;
4) 能够分析和处理较复杂的电磁兼容问题。
二.课程特点
1. 实践电磁兼容技术
本培训课程与学校中的课程以及目前社会上的培训课程的主要区别在于内容的工程实践性、技术的先进性,和知识的可接受性。
内容的实践性体现在,本课程中的所有内容基于培训师25年的电磁兼容设计实践和经验教训。培训师本人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走了很多弯路,最终找到正确的技术途径。本课程将这些捷径介绍给学员,使学员通过三天的培训掌握一般设计师需要十多年艰苦摸索才能够掌握的知识。
技术的先进性体现在,本课程介绍当今最先进的电磁兼容设计理念、材料和器件、工艺方法,使设计师所开发的产品具有技术先进性。
知识的可接受性是本课程的最大特点,本课程将枯燥的知识以通俗的形式讲授,尽量避免公式推导,而注重物理概念的讲解,使学员通过物理概念认识问题的本质。课件以图示为主,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清晰。学习过程中穿插问题讨论,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本课程通过大量的案例示范相关知识的应用方法,并对数十个思考题进行公开讨论,使学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宽分析问题的思路,使学员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电磁兼容技术高级研修班
本培训课程属于高级培训课程,兼顾知识传授、方法传授和能力培养,是目前独具特色的课程。本课程在这三个方面都有鲜明的特点。
第一, 知识传授,本课程中的所有知识内容基于培训师25年的电磁兼容设计实践和经验教训,经过精心的提炼,是处理电磁兼容工程问题中最有用的知识。并且这些知识都代表了当今最先进的设计理念、材料和器件、工艺方法。
第二, 方法传授,本课程将正确的分析方法教授给学员,包括分析问题的思路、步骤等,这些方法对于解决电磁兼容问题十分重要,很多工程师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尽管知识很丰富,但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 能力培养,电磁兼容的知识其实十分有限, 但是如何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却是工程师们面临的最大障碍,本课程通过带领学员对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培养学员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课程在设计时,与“实践电磁兼容技术”一样,非常注意课程的可接受性。本课程将枯燥的知识以通俗的形式讲授,尽量避免公式推导,而注重物理概念的讲解,使学员通过物理概念认识问题的本质。本课程中穿插大量的思考题和案例,通过共同研讨,使学员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培训师介绍
杨继深,航天科工集团二院706所研究员。198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由教育部选派日本留学,在广岛大学研习信息工程,硕士学位。从1988年起,在706所研究信息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组织完成了多项国防重点电磁兼容研究课题,获得科技成果十余项。1993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奖励。
杨继深不仅擅长于电磁兼容工程实践,而且对于如何讲授磁兼容技术也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他结合自己学习电磁兼容技术的历程,精心制作了便于工程师学习的课程。从1996年起,他开始在军工系统内主持电磁兼容培训。“实践电磁兼容技术”的课件成为目前社会上流传最为广泛的电磁兼容资料之一。他主持的培训受到学员的高度评价,也是很多培训机构的精品课程。
他所编著的《电磁兼容技术之产品研发与认证》(2004年电子工业出版社)和《现代工业中的电磁兼容与电能质量控制技术》(2011年电子工业出版社)两本书,是最受工程师欢迎专业书籍之一。最新编著的《实践电磁兼容技术》即将出版。
四.课程地点和日期
地点:北京,具体地点开班前一周通知
日期:如表1所示。
表1:课程时间 序号 课程 日期
序号 |
课程 |
日期 |
1 |
实践电磁兼容技术 |
2014.8.28~30(周四) |
2 |
电磁兼容技术高级研修班 |
2014.9.18~20(周四) |
五.培训费用
培训费如表2所示。8月20日以前缴费,可优惠10%。
表2:培训费
序号 |
课程 |
费用 |
1 |
实践电磁兼容技术 |
3500元/人 |
2 |
电磁兼容技术高级研修班 |
4000元/人 |
费用包含:听课、教材、午餐。费用可电汇或培训现场缴纳,发票(普通增值税发票,税率6%)。培训期间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六.报名方式
为了保证研修效果,初级班和高级班各招生50人,按照报名顺序安排听课。接到您的报名后,我们会与您电话联系,确认您的报名有效性。如果名额已满而不能参加,我们会与您协商安排下期培训。
传真报名:填写附件的报名表,传真至:010-51768017
电子邮件报名:登陆http://www.ht-gp.com网站,下载报名表,填写后发送至:sales@ht-gp.com 即可
初级班报名截止日期:2014年8月20日
高级班报名截止日期:2014年9月10日
报名咨询电话与联系人:010-51768023,林小姐
七.考核与证书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七〇六所电磁兼容技术中心对学员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成绩合格者获得结业证书。
报名表
单位名称: | |
联系人姓名: | |
是否需要住宿: | |
课程: |
参加人数/姓名 |
实践电磁兼容技术 | |
电磁兼容技术高级研修班 |
主办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七〇六所电磁兼容技术中心
协办单位:北京绿电惠国科技有限公司
二〇一四年七月九号
附件:课程纲要
附件一:实践电磁兼容技术
本课程共22学时,3天完成。其中20学时听课,2学时研讨。主要内容如下。
序号 |
主题 |
课时 |
主要内容 |
1 |
电磁兼容设计技术的基本概念 |
3 |
1) 电磁兼容设计的目的 |
2 |
电磁兼容标准与试验 |
2 |
1) 电磁兼容标准体系 |
3 |
地线与电磁兼容的关系 |
2 |
1) 从电磁兼容的角度看地线 |
4 |
电磁屏蔽技术基础 |
3 |
1) 电磁屏蔽的基本原理 |
5 |
干扰滤波技术基础 |
2 |
1) 干扰滤波在电磁兼容设计中的作用 |
6 |
传导发射(CE102)产生的机理与控制方法 |
3 |
1) 产生传导发射的本质 |
7 |
辐射发射(RE102)的控制 |
3 |
1) 电子产品辐射发射产生的机理 |
8 |
信号电缆传导抗扰性设计 |
2 |
1) 信号电缆的传导抗扰性试验对设备影响的分析 |
9 |
思考题、案例讨论 |
2 |
附件二:电磁兼容技术高级研修班
本课程共22学时,3天完成。其中理论知识部分14学时,工程实践部分6学时,研讨2学时。主要内容见如下。
序号 | 主题 | 课时 | 主要内容 |
关键技术部分(12学时) | |||
1 |
电磁兼容设计方法概论 |
2 |
1) 电磁兼容设计的基本方法 |
2 |
地线与电磁兼容的关系及地线设计 |
2 |
1) 地线的本质和各类地线的作用 |
3 |
电磁干扰滤波器技术 |
3 |
1) 电磁干扰滤波在电磁兼容设计中作用 |
4 |
电缆的电磁兼容设计 |
2 |
1) 电缆对设备电磁兼容性的影响 |
5 |
线路板的电磁兼容设计 |
3 |
1) 线路板电磁兼容设计的目标 |
关键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8学时) | |||
1 |
传导发射的对策方法 |
2 |
1) 设备产生传导发射的原因 |
2 |
辐射发射的设计方法 |
2 |
1) 辐射发射产生的机理分析 |
3 |
抗扰度(敏感性)试验的对策 |
2 |
1) 通过信号线抗扰性试验的方法 |
4 |
电磁兼容故障的诊断与整改方法 |
2 |
1) 电磁兼容问题诊断的正确步骤 |
公开讨论:思考题讨论、案例分析、课程答疑,2小时。 |
http:www.cps800.com/news/513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