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灯具产业蓬勃发展,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成为与家电并肩齐驱的重点出口产品。LED电光源作为灯具的领跑者强势崛起,同时也成为各国技术法规和标准的“靶心”。
法规标准迭出,威慑力显现
LED照明产业的各项新规伴随着壁垒效应席卷而来,成为隐蔽性较强的风险因素,近期值得关注的法规动向包括:
一是能源测试方法持续加严。美国能源部提出发光二极管(LED)灯泡的新能源测试程序。该标准明确了测量流明输出、输入功率和相对光谱分布的方法,以确定相关色温,包括了光通量、输入功率、相关色彩、温度、额定寿命等方面的检测。
二是认证程序更加严苛。我国国家认监委发布2014年第23号公告,对原有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进行调整修订,LED电源等产品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被纳入强制性CCC认证范围。此外,智利发布通报,拟规定电压不超过 250伏,串联或并联的白炽灯串、LED 灯串的认证程序和安全要求,以及灯串产品的检验项目、依据标准及相应的缺陷分类,并定义不同认证体系下对样品数量的选择及判定是否合格的依据,智利检验项目包括12类测试,如分类、标记、结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绝缘电阻和电气强度等项目。
三是强制检验门槛提升。台湾地区已于7月起实施 LED灯泡强制检验,测试项目包含安全、性能及电磁干扰,未经检验即上市销售且经查证属实者,将被处以新台币2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罚款。
出口“遇堵”,触电风险成首因
今年1-7月,仅欧盟非食品类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RAPEX)已有54次针对中国产灯具类照明产品的通报,“挡在门外”的也大多是不符合欧盟低电压指令(LVD)、欧盟标准EN60598和欧盟标准EN14059的产品。其中触电风险首当其冲,“意外不断”重点归于如下因素:一是设计缺陷,易接触到带电部件或高压部件;二是绝缘不足,主线路和次级线路间的爬电距离、电气间隙不足,两者易碰撞,产品导电部件和金属导体间的绝缘不足;三是未配备能提供输出安全低电压的变压器。其它召回原因包括存在与人体可接触的零部件、产品使用说明不正确和相关产品标示或规格混乱等。
控风险和促增长并举,开创出口新局面
即使灯具出口阻难重重,其动力引擎依然强劲。宁波灯具“照亮”5大洲157个国家,已形成年产值逾百亿元的完整产业链,LED电光源产品中吸顶灯、壁灯、吊灯、台灯、落地灯、小夜灯、节日装饰灯等各类产品为出口添新砖。今年1-7月,宁波口岸出口灯具、照明装置及类似品共约11.9亿美元,同比增长9.87%。
伴随着LED照明产业的升级换代,受国内外法规制约的形势也日益加重,能效指标和生态设计日渐成为“主调”。在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后,技术壁垒对产业格局的重塑提出新要求,灯具产业要想带来更多的加分效果,还需在三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加强产品检测把关能力。针对质控薄弱点完善自检自控能力,强化标准符合性审查,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型式试验;在质量管理上把好原材料关、生产安全关和出口检测关,采用符合能源利用要求的节能环保型原材料和零部件。
二是完善技术支撑体系。以加强产品自主创新为主线,着力突破制约灯具发展关键制造技术,通过提升生产装备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品牌认可度,并增强品牌建设软实力。
三是高度关注预警信息。参照通报召回涉及的敏感焦点问题、高风险质量安全项目加以整改,在厘清自身需掌握的具体产品要求及应对方案上下功夫,促进出口可持续增长。<
来源:互联网
http:www.cps800.com/news/520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