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对下游电动汽车市场强劲增长预期的影响,动力型锂离子电池(下简称“动力锂电”)市场受到各界的关注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
全球市场上,特斯拉投资50亿美元联合松下建设超级电池工厂(Giga-factory)以及丰田汽车联合松下电器合资新建电池工厂等事件显示出整车厂商乃至整个汽车行业对于动力锂电的重视。
国内市场上,各方势力纷纷投入大量资金以求在快速增长的动力锂电市场中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三星SDI和LG化学等国际巨头纷纷追加数亿美元投资增设锂电工厂争夺市场;比亚迪、天津力神和深圳比克等市场先行者逐步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国产动力锂电的生产;而万向钱潮和瑞恒集团等也利用其资本优势通过收购或联合投资快速切入这一领域。动力锂电市场的快速增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这一领域,行业内企业数也从2008年的10家增长2014年的110余家。
据统计,2012年至2014年上半年,国内动力锂电相关产业投资规模已经超过50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17年将超过800亿元。根据目前的投资情况估计,2014年我国的动力锂电的设计产能将扩大至2000MWh。
另一方面,国内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相关政策频出的推动下,也实现了快速的增长。2014年上半年,我国共生产电动汽车20,692辆,销售20,477辆,比2013年同期分别增长2.3倍及2.2倍。其中,纯电动汽车生产及销售数据分别为12,185辆及11,777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数据分别为8,507辆及8,700辆。按照纯电动汽车平均电池容量30KWh、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平均电池容量10KWh计算,上半年我国动力锂电的需求量超过450MWh,全年将有望超过1200MWh。
尽管国内动力锂电的设计产能已经超过市场当前需求,实际生产中仍存在供不应求的状况。笔者近期从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处获悉,比亚迪当前生产的配有动力锂电的比亚迪秦轿车的订单量在3,000台左右,但产能只有1,000台,由于电池产能跟不上,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实际需求。在与美国波士顿电池副总裁詹天佑沟通时,对方也认为,2014年动力锂电的爆发式增长给企业带来利好的同时,也考验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尽管我国动力锂电池投资巨大,远期设计产能也很大,但是短期内动力锂电的生产仍不能能满足市场需求。笔者估计,按照我国电动汽车当前的发展势头,动力电池产能要到2017年方能满足实际需求。
造成国内动力锂电实际产能低于设计产能的原因,主要是如下几点:第一,动力电池生产周期比较长,从原材料选择到成品出厂测试,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国内许多企业从2012年下半年方才开始投资动力电池,技术及生产能力尚未成熟;第二,国内电动汽车企业在产能设计之初考虑到国内市场需要较长时间培育,因此多数企业仅有一条生产线处于生产状态,其余生产线将会在未来几年内陆续投产。
锂离子电池四大材料发展存在结构性失衡
目前国内动力锂电受制于发展模式不清、标准制定不明及技术路线不确定三大问题,尽管下游电动汽车市场发力让国内动力锂电迎来了全面的发展机遇,但国内企业在技术研发和规模生产上与国外企业仍存在一定差距,这一差距在正极材料和隔膜等技术含量较高的领域尤为明显,因此我国动力锂电产业的发展还需要经历技术和经验的逐步积累,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实现产品的成熟稳定。
作为电动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动力锂电是影响整车性能、成本及用户使用体验的关键部件之一,也是整车成本中占比最大的零部件,其成本占整车成本的一半。细分来看,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及电解液四大关键材料的成本占电池成本的八成以上。
1、 正极材料
正极材料是动力锂电最关键的材料,决定了电池工作电压、寿命、容量、安全性和成本,其成本约占电池制造成本的30-40%。目前用于动力锂电的正极材料有锰酸锂、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三种。其中锰酸锂和三元材料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两种,技术发展相对成熟,性能稳定,相关技术主要掌握在日韩企业手中。磷酸铁锂因为成本较低且使用寿命长(充放电循环次数多)因此被业界认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由于技术原因能量密度偏低,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加拿大魁北克水电和美国A123 等企业手中。总体来看,三类材料各具特点,都具有一定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
中国是当前全球最大的正极材料生产地,但动力锂电用正极材料的技术目前仍掌握在日韩及北美的企业手中。目前国内正极材料企业有20多家,产品集中在适用于消费型锂离子电池(应用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类产品)的低端正极材料产品上,形成了较严重的产能过剩,正面临行业洗牌。部分国内企业正在寻求动力电池正极材料方面的技术突破,目前有10家左右的厂家形成了生产能力。
2、 负极材料
与正极材料相比,负极材料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商业应用中石墨类碳材料是最广泛应用的材料,技术成熟,市场价格相对稳定,但随着动力锂电对能量密度、功率、充电时间及稳定性等性能的要求不断提升,以钛酸锂为主的新型负极材料受到关注,但因为价格高昂,还没有得到市场普遍应用。预计随着市场应用的扩大,钛酸锂价格将会进入下行通道并得到广泛采用。
目前国内市场上,石墨类负极材料技术较为成熟,已经实现产业化,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要,但随着黑龙江、山东和内蒙古等主要产地大量开采石墨,近期产能一直处于相对过剩状态。深圳贝瑞特和上海杉杉是负极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两者市场份额合计超过五成。其中,贝瑞特以天然石墨为主,是三星最大的负极材料供应商;杉杉以人造石墨和中间相碳微球为主,主要客户包括比亚迪、力神、东莞新能源、比克等国内企业。
3、 隔膜
除正极材料外,隔膜也是锂离子电池中技术含量及附加值较高的材料,其成本占电池成的20%-25%。目前日本及美国企业利用技术壁垒形成了寡头垄断市场,业内前四大企业日本旭化成、美国Celgard、日本东燃和日本Ube垄断了约75%的市场份额。
国内市场上,以中科科技、星源材质和金辉高科为主的一批国内企业率先实现消费型电池隔膜的量产,2012年以后国内市场开始进入产能释放期,相关生产厂商超过35家。但是在高端的动力电池隔膜领域,外资企业仍占垄断地位,国内企业出货量份额不足10%。尽管我国过去几年中在隔膜生产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受制于技术和设备因素,依然没有实现高端产品的突破,反而造成当前中低端市场产能过剩、价格战频发的情况。
- 1
- 2
- 总2页
来源:互联网
http:www.cps800.com/news/528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