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十三五”研发计划已在规划中,据权威人士介绍,该计划仍以“三电”为重点,加入了自动化、轻量化、智能化等新内容。在笔者看来,还得加上“车辆行驶中集电装备研发项目”,以摆脱“电池系列问题”的制约,同时“三电”要降低成本,使装备“三电”后的车辆在成本上有竞争力,达到不用补贴也有成本优势的目标。
当前新能源汽车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多种政策支持、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多重利好,今年下半年的产销明显有起色。同时充电系统建设力度也逐步加大,表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然而,“人工气候”不比“自然气候”,若支持力度降低、经济优惠减少,则很有可能立马多云转阴,原因在于“电池系列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且目前没有良策。
目前示范的纯电动车辆为了保证续驶里程,电池装了很多,使得成本高、自重大、电耗大、购车用车费用增大。尽管各类补贴优惠多,但总给人一种“车型不佳补贴不少,车型设计越不合理补贴越多”的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背后有无奈的原因,但长期如此则有问题。
所谓新能源汽车就是用电驱动汽车,行驶用电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储电,二是车上发电,三是行驶中集电。储电用电电池存在“电池系列问题”而使电动汽车举步维艰;发电若用燃料电池则面临诸多难题,用内燃机发电则显得不合理;行驶中集电则是百年前的老技术,加上车顶的辫子和路面上方的线网而不招人待见。在电池研发短期内尚难取得突破的今天,行驶中集电仍不失为有效的供电办法,故双电源无轨电车再次受到了公交公司的青睐。最近,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准备建议工信部,要求重视双源无轨电车,享受新能源汽车的相应支持,并将建议制定新的要求和标准。若此车型替代纯电动及柴油公交车,那城市空气质量必能提升。
轿车、微型车的电驱化研发同样受制于“电池系列问题”。如今,非接触馈电的雏形已现,已用于停车充电方面,若能将馈电设备安装在路面上,供行驶途中的车辆集电,那么电池组容量可减小,对充电网络依赖的程度可降低,同时可使整车质量减小、降低电池成本,用户也就买得起、用得起,即使没有补贴也有竞争力。然而,电车接触线网的具备有待于社会改变对它的看法,并以创新的行动完善之,使它整合道路其他用电设备,形成直流供电系统,使电车有生存的基础设施。非接触馈电设备的具备,有待于发明家、企业家的努力,给它一个示范的机会,验证可行与否,再定下一步路径。当然,这同时也有待于政府相关部门的合力推动。
“十三五”新能源汽车研发应该有双源无轨电车及直流供电设施的一席之地,应该有非接触馈电设施及集电车辆的示范机遇,这样多点尝试,验证到底是电池实用还是道路供电设施实用。在提供科研经费方面,以往先申报、拨款,再研发的做法收效不佳,应该尝试“悬赏”机制,经费奖给实际做研发并研发出实效的人,而不是先给有资质、有条件,但其实不卖力研发、未出实效的人。
研发的目标要明确,方向要清晰,但路径可以有多种,倡导“一个问题有多个解”的思维方式。简单来讲,只要能做到纯电驱动,行驶中无污染物排放、省电高效、制造和使用的成本低,不给补贴也受市场青睐,就说明研发创新成功了。<
来源:互联网
http:www.cps800.com/news/535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