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强调的是智能化和网络化,即通过智能控制,减少人工参与生产的过程。这就需要大量的计算机控制,并有海量的操控数据要自动分析,与此同时还需要网络互联,通过网络将各种各样的设备连接起来,统一通过远程方式来操控。“工业4.0”就是需要工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工业云是走向“工业4.0”必不可少的途径,它可以保证智能工厂里的各种智能化生产流程正常运转。通过云数据中心,可以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与工业制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这些新技术的作用,让工业制造业重新焕发活力。
大型工业企业热衷于构建自己的私有云,例如中国商飞正从设计和制造两个方面运用工业云和大数据。南车集团2011年开始启动企业云计算,投资1.5亿元在北京南车集团总部建立了高性能私有云中心。吉利汽车计划从今年开始建设云数据中心,启动混合式的云基础设施建设,面向全产业链的云协同,建设行业企业协作社区,搭建行业资源的采购优选平台。富士康、伟创力等优秀的工业生产制造企业,大力进行信息化建设,引入云数据中心,对整个工业制造过程进行监控与管理,提升制造智能化水平。其实,像富士康巨头制造企业,早就已经和数据中心提供商‘世纪互联’?展开了深入合作,成立了合资公司,并在贵州建设了“四代”园区生态数据中心,大力提升工业制造的智能化水平。未来,这种跨领域的合作一定会越来越多。
如果说大型工业企业运用工业云能够将企业分散的信息资源统一整合,表现出更为集约、协同的管理特征,从而大幅提高IT设施的利用率,而中小型工业企业运用工业云,可以不用自己购买IT设备,只需选择工业云服务厂商提供的在线系统或应用服务,按需使用、按使用付费即可,将大大降低我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信息化建设的门槛。
工业云有望成为我国中小型工业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另一个理想选择。事实上,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近年来已初步取得成效,企业信息化应用正从大中型企业逐渐扩展到中小企业,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更加明确和迫切。然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依旧面临诸如信息化投入资金不足、信息化总体水平不高、一些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不够、信息化人才缺乏、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广度和集成度较低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两化融合水平的提升。
国家大力推进工业云及大数据中心建设,对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意义重大:首先,工业云降低了信息化门槛,使更多中小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切入信息化领域,有助于企业以相对低廉的工业软件并集中资源,进行产品研发设计等创新活动;此外,也将推动中小企业实现知识共享和协同研发,有利于打通产业协同创新链条,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门槛,提高工作效率。在传统信息化模式下,企业需要购买设计开发所需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程序,还要定期进行维护和升级,成本较高。通过工业云服务平台,企业能够以便利的、按需付费的方式获取软件和其他资源,有效降低设计与制造成本,缓解资金投入困难,提高设计开发的效率和质量,缩短产品升级换代周期。
目前,中小企业对工业云这种新兴服务模式的认识程度不深,对其安全性也存在顾虑;另外,虽然工业云公共服务平台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但其运营和维护成本较高,这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工业云的深化应用和持续发展,需要各方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工业云在中小企业的深化应用。大数据时代是未来工业的发展方向,在大数据时代不被抛弃的唯一方法便是适应它。
工业云建设如何展开
工业云的出现大大降低我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信息化建设的门槛,那么工业领域云计算建设应该如何展开?业内人士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发展自主可控的云计算核心平台体系。这一举措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方面,通过科技专项等政府财政资助方式,促进企业建立自主技术体系,在计算、存储、网络以及运维的硬件和软件方面,形成核心产品的群体性突破,同时显著提升大数据挖掘分析能力;另一方面,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深化云计算在重点领域的应用。支持企业积极加入和开展开源社区活动,增强在开源社区中的影响力,并利用开源创新等方式形成优势企业的技术溢出,带动整体技术进步。
第二,实施云计算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云计算对于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应当尽快实施有针对性的云计算人才培养与培训计划。通过建立相关的云计算实验环境和平台,实施相关的人才培养、培训和跟踪计划,培养能够将云计算大数据商业模式与传统业务相结合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建议加大对计算科学的前瞻性战略投入,进一步设立前瞻性计算科学方向研究中心、研究所、专业,在大学开设面向大数据应用的现代计算科学专业课,推进云计算大数据教育知识体系建设。
第三,推动云计算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要进一步制定云计算行动计划,推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与现代制造业的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努力提升云计算的认知水平和应用程度,推动基于创新联盟的标准和认证评估体系,动态管理好云计算平台、提供高质量高性价比的服务;建立云服务的最佳实践与样板,让动态发展的市场应用需求牵引着新技术的集成和模式运用。推动公共机构从买计算设备向购买计算服务的转变,逐步向政府云、医疗云、教育云等方面梯度应用和规模扩散。
第四,优化云计算发展安全与政策环境。安全是制约“互联网+”背景下云计算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要素。要完善信息安全立法,加强数据跨境流动管理,建立企业和政府用户数据保护制度,明确服务提供者的数据保护责任及其追究机制。倡导行业自律,建立和完善云计算技术标准体系,努力改善宽带网络市场环境。在支持电信运营商进行宽带网络建设的同时,引导运营商根据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趋势,合理布局骨干网络资源,并积极改善互联互通质量,优化网络互联架构。
第五,提供便利的云计算资源服务。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能力的不断提升,进一步加深了“互联网+”背景下云计算与相关公共服务及产业的结合。一方面,要支持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公共云计算骨干服务企业,显著提升云计算系统集成能力和云计算服务能力,鼓励大企业和大机构开放平台资源,打造协作共赢的云计算服务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公共云计算服务,丰富面向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的云计算服务种类。进一步完善发展云计算所需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公共云计算服务资源,加快推进各公共领域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深化云计算在各行业领域产业化应用,带动信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升全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有效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电源企业该如何应对
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日益崛起的时代,物联网、云计算、新经济体对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从而也促进数据中心生态系统持续扩张,并为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成长机遇和市场前景,也颠覆着相关行业企业的业务和思维。因此,如何与时俱进,既发挥自身产品及品牌优势、又创造更多创新业务价值,实现在新形势下的顺利晋级,是相关电源企业所面临的挑战。
随着工业云和工业领域大数据中心的不断发展,全面数字化运行已经成为各工业企业“逐鹿市场”的重要条件,信息化与工业企业各个业务环节的深入融合,以及高端自动化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动力系统逐渐成为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和信息系统运行的支撑核心,由此也对动力设备在各方面的性能表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作为电源行业厂商,应该紧抓工业云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始终关注工业云和工业领域大数据中心的不断发展对动力系统建设的特殊需要,根据客户实际状况以及需求,积极进行研发创新,为工业企业用户提供高可靠性的电力保障,以在工业市场中塑造出强大的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