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公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第三批,共有25家电池企业入围。而国内新能源车企采用最多的日本松下、韩国三星以及LG化学等国外电池厂商,均未被列入目录。
按照规定,从今年5月1日开始,未采用入围企业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将无法获得补贴。这将意味着,此前因为采用LG、三星等日韩系电芯的本土多家车企,将会陷入失去补贴或无法销售的困境。
天津清源电动车辆公司研究院院长赵春明向记者透露,目前让整车厂颇有微词的是,原本2018年1月份才执行的政策提前出栏了。“受汽车产品周期以及整车调校一致性的影响,已有的产品绝不会走回头路而弃用已经选购的外资电池。实际上,整车企业的不适反应只会加速外资电池企业的准入,影响不会超过三个月。原本三星打算2017年启动电池测试和团队招聘等相关工作,受此消息影响,三星已展开行动”。
记者了解到,一方面考虑到给车企一定的政策缓冲期,同时也为了缓解消费者的购车顾虑,工信部也正在进一步修订《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放宽对在售车型限制,已经获得目录的,将给出一年调整时间。
国轩高科总经理方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整车企业偏爱“洋电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制造工程化角度来说,日韩的电池确实优于国产。其次,受日韩企业的舆论影响,国外企业的产品控制好过国内企业,更多的是一种营销策略。同时他认为,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全新的产业,进行监管是必要的。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成员、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勇此前向《证券日报》记者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都拿单体电池来做检测,可能国内企业单体电池质量还更好。但是,“我们整车企业要用的话,国外的好。为什么?国外电池的一致性更好,这是关键”。
招商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汪刘胜表示,目录的提出在短期内会保护民族零部件企业。但对电池准入的管控,更多的是要规范行业,屏蔽三无产品,防范骗补问题再度发生。
动力电池体系监管迫在眉睫
目前,虽然国内大大小小的电池生产商有上百家,但整车厂特别是乘用车厂商在选择产品时,往往首先会倾向于包括三星SDI以及LG在内的外资公司,然后是国轩等国内大型生产企业,中小企业则少有问津。
对此,方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采购国外电池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制造工程化角度来说,日韩的电池在电池制造装备水平、电池的管理能力、电池过程控制能力等方面确实优于国产。
再有受日韩企业的舆论影响,比如早前有韩国电池企业喊出“一块钱一瓦时”的宣传口号。方建华称,与其说国外企业的产品控制好过国内企业,不如说它更多的体现出一种营销策略。
然而,仅在2015年国家和地方两级财政用于补贴新能源汽车的资金就已经高达上百亿元、预计2016年补贴资金将到达千亿级规模。这样大手笔真金白银的投入必然是要补贴和培育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最关键的核心零部件,毫不夸张的说,谁掌控了动力电池的技术和市场,谁就拔得新能源竞赛的头筹。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新能源产业不论是整车还是动力电池都应该有一个规范化发展的线路和体系。尤其是动力电池经历了前期的超高速发展,现在国家加强了这方面的监管,加入了规范体系建设、目录建设以及准入管理等,意在督促企业今后在选择电池产品上,要考虑到是否符合我国的产品规划体系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上汽、北汽在内因为搭载的LG、三星等韩系电芯没有列入目录,将会遭遇无法获得补贴甚至无法经销的窘境。崔东树认为“一方面体现了个别企业对于政策制定理解还不够到位,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动力电池的管理迫在眉睫。”
方建华表示,从传统汽车制造产业来说,对外采购带来了便利:不用投资,不用研发,直接买来装配。多年来,车企们的思维和行动已成惯性,认为新能源汽车亦可如此。然而这种做法实际上有悖于我国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整体战略。
诚然,对于新能源整车的补贴大部分还是落实到电池,可以想见这源源不断的巨额补贴到底是支持谁的发展,这是一个利益分配问题,更是一个路线问题,需要整车企业在路径上与国家保持合拍。
国产动力电池任重道远
当前从全球范围来看,动力锂电池行业已经形成了中、韩、日三国鼎立的竞争格局,三个国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90%以上。目前,我国的技术水平仍落后于日韩,过去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随着我国企业投入的增加,正在向高端市场前进。
崔东树强调,虽然目录的会对我国现有的动力电池企业起到促进作用,但目录对外资企业的“阻挡期”一定不会长久,对于国内电池企业来说只能算是“短暂的春天”。
对于业内有质疑目录的发布过于“一刀切”,溺宠国内企业的提法,国轩高科总经理方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录的发布是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行业监管和健康成长。
- 1
- 2
- 总2页
http:www.cps800.com/news/2016-5/2016527101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