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确承认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不现实之后,工信部等四部委拿出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简称《规划》)仍有些梦幻和理想化。
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国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将超过500万辆。与其他国家相比,这一目标非常远大。德国提出的电动车发展计划是2020年实现100万保有量,美国的目标是2015年实现电动车保有量100万辆。
201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仅分别为8368辆和8159辆。从年产销不到1万辆到累计保有量超过500万辆,我国汽车产业格局将经历怎样的调整和博弈?政府要用何手段驱动企业大手笔投入新能源?如何在缓解能源问题的同时,兼顾自主品牌发展?
目标落实难度大 政企博弈关键是标准
发展新能源汽车,首先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一场博弈。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汽车企业大手笔投入研发、市场推广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电动车电池等关键技术仍有待取得突破性进展,要让我国车企在技术、市场推广方面走在国际前沿,难度非同小可。企业是否看好市场前景,是否愿意响应政府号召,目前还不好说。
“考虑到我国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目前的状况,2015年要达到累计产销50万辆,比2020年实现500万辆保有量更难,”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说。
在汽车界,政府规划成一纸空文的情况屡有发生。这也令许多人怀疑《规划》能否落实。2009年推出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要用3年时间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别说5%,新能源汽车在乘用车市场占比连千分之五都不到。3年前提出的新能源市场目标没实现也无人负责,政府官员又忙着制定新目标。” 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健说。
《规划》出台后,宋健第一时间仔细翻看阅读。他的感受是:内容很空,没有提到实际支持措施,且目标值定得太高。
“制定者一拍脑袋做了决定,企业愿不愿意跟进,谁也不知道。”宋健说。他认为,如果政府没有强有力的措施逼迫车企发展新能源,《规划》很可能会不了了之。“这些年,哪些企业跟着新能源的政府目标走,投钱没收回来,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宋健说。
在《规划》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条是“到2020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公里”。在专家看来,如果它变成强制油耗标准,不达标企业将遭受严厉惩罚,以此倒逼企业发展新能源,实现《规划》目标还有一丝可能。毕竟,目前没有一家企业能够达到如此严格的标准要求,若想达标,发展新能源汽车以降低企业平均油耗是必经之路。
“对于5.0升/百公里油耗能不能成为强制性标准,以及是否能严格执行处罚标准,我心里存有很大的疑问。”宋健说。如果政府不能下定决心制定严苛的油耗标准,在发展新能源的政企博弈过程中,企业很可能缺乏足够的行动力,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将成另一纸空文。
- 1
- 2
- 3
- 总3页
来源:新浪网
http:www.cps800.com/news/286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