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  
您的位置:电源在线首页>>行业资讯>>产业纵横>>中国多晶硅产业的艰难成长之路正文

中国多晶硅产业的艰难成长之路

2012/9/4   电源在线网
分享到:

    被称为“微电子大厦基石”的高纯多晶硅是电子工业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基础原料,从上世纪50年代诞生至今,中国多晶硅产业无时无刻不面临着来自国际的巨大挑战。从技术到市场再到价格,中国多晶硅产业一次次打破国际垄断,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成为世界第一的多晶硅生产大国。

    将最近10年称为我国多晶硅产业的“黄金十年”十分贴切。首先,在技术方面,我国多晶硅产业通过自主创新打破了国际巨头的技术封锁。十年前,掌握多晶硅先进生产技术的美、日、德企业一直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导致我国多晶硅生产企业技术水平低、生产规模小、产品单耗高、生产成本高,市场需求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信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严重受制于人。随着一系列鼓励多晶硅产业发展政策的出台,2003年我国开始自主研发节能型多晶硅还原炉。以此为基础,在国家发改委重点行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的支持下,我国又生产出了全套国产化设备,建成首条多晶硅产业化示范线,并于2005年10月顺利投产。多晶硅规模化生产技术体系的形成,打破了国外多年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2006年,我国多晶硅产量同比增长257%,国外的单项技术和设备开始进入我国,中国多晶硅产业自此开始了爆炸式的增长。

    其次,在产业规模方面,我国多晶硅产业已进入大规模产业化生产阶段,打破了原有的垄断市场格局。2002年,世界多晶硅产量20350吨,而我国多晶硅产量只有50吨,还不到世界总产量的0.25%。经过几年的技术积累,2006年开始,我国多晶硅产业的产能、产量几乎年年翻番。到了10年之后的2011年,我国多晶硅产量为82768吨,占全球多晶硅23万吨产量的35.9%,成为世界第一的多晶硅生产大国。从原来的“七巨头”到现在的“新四大”,多晶硅国际市场竞争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已有4家中国企业跻身全球多晶硅企业前10位,关键技术、产业规模与国际大企业相当。中国保利协鑫GCL后来居上,与美国海默洛克、德国瓦克、韩国OCI比肩,共同占据全球多晶硅供应量的半壁江山。

    最后,在价格方面,我国多晶硅产能的释放结束了国际多晶硅巨头的暴利时代。2005年以前,多晶硅的市场价格仅仅在30美元/公斤左右。但随着全球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的快速增加,作为其主要原料的多晶硅由供过于求转向供不应求。国内太阳能电池企业“等米下锅”,国际多晶硅巨头坐地起价。2008年,多晶硅价格最高已接近500美元/公斤,3年时间涨幅高达16倍左右,成本在30美元/公斤的国外技术先进厂商的利润率竟超过1000%。但随着我国多晶硅产能的持续释放,多晶硅价格开始回归理性,一路走低至2009年的70美元/公斤。目前,多晶硅价格更是跌至接近生产成本的25美元/公斤,我国太阳能电池企业终于不再扮演光伏产业链中赚取“加工费”的低端角色。

    回首过去10年,我国多晶硅产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来之不易。为了守住胜利果实,争取更快更好发展,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形势依然严峻,国外多晶硅企业为了占领市场正在不惜成本对我进行低价倾销,旧日国际巨头也正在试图发展“脱硅”等新技术以重新夺回优势。现在还不是停下脚步休息的时候,我国多晶硅产业还应继续在技术创新、规模化生产、合理布局、发挥产业协同效应等方面加快步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源在线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来源:互联网
本文链接:中国多晶硅产业的艰难成长之路
http:www.cps800.com/news/31060.htm
  投稿热线 0755-82905460    邮箱  :news@cps800.com
关于该条新闻资讯信息已有0条留言,我有如下留言:
请您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法律责任
·本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删除其管辖的留言内容
·您在本网的留言内容,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用户名: 密码: 匿名留言   免费注册会员
关键字:
        
按时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