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各产业受到巨大冲击,国民经济增速普遍下滑,光伏产业也难以“独善其身”,在经历过短暂高涨期后迅速进入下行通道。行业内部问题丛生,诸多弊病批量爆发,昔日的朝阳产业面临崩盘危机。
裁员实属无奈之举
光伏行业全产业链条一片哀号之声,上、中、下游企业陷入“盈利荒”无法自拔。产业结构亟待调整、产品价格低廉、企业管理低效、核心竞争能力严重不足。上游多晶硅企业早已停工过半,批量的机械设施、生产厂房闲置,供过于求的局面非常严峻;中游多晶硅组建生产商受高成本、低价格制约,生产积极性锐减,光伏组件产销量剧降;下游光伏发电站建设力度始终滞后,“雷声大雨点小”早已司空见惯。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认为,光伏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并非个案,世界各地光伏企业均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机边缘。在这多事之秋,企业如何“保命”成为了管理层应首先考虑的问题,限量减产?裁员减制?亦或是多元化经营?不过,还有个别人士逆潮流而动,试图通过扩大光伏组建产量、申请大型光伏项目率先突围,不过这种“以刚克刚的倔强”做法往往使得企业陷入泥沼无法自拔。
毫无疑问,裁员是企业在面临困境时所能采取的最简单、最直接的做法。光伏巨头在应对内外交困局面时并未有太多可以选择的手段,裁员就成为了其首选方案,毕竟,从内部员工下手是“老板”最容易做、最想做的事情。光伏巨头们纷纷展开“裁员大战”,有裁研发人员的,有请退生产工人的,还有“和谐”销售人员的......高层离职也并非什么新鲜事情,被业界广为“颂扬”的赛维LDK同样走在了裁员前列。
客观上讲,光伏企业前期研发非常关键,科研人员所获得收入较高、福利较好,在企业日常财务支出中占据很大比重,若是对研发人员挥动裁员“大刀”,毕竟对于暂缓企业经营困境有不小帮助,能够为处于调整周期的企业暂时止血。毕竟,现阶段生存才是企业唯一的目标,只有保留星星之火才可能存在日后的燎原之势。
企业裁员确是无奈之举!光伏产业在短期内难以恢复元气。而中国受独特的政治周期影响,大型项目的上马速度、审批速度、规模可能会有一定更改,诸多的不确定性彻底断绝了企业“大跃进”的后路。“割肉疗伤”、保留阵地是光伏高管们所采取的明智之举,那些仍然处于盲目扩张、圈地扩建的企业难有圆满结局。
裁员举措无实质性作用
裁员是超短期内缓解企业财务支出的手段,并非挽救企业于困境的良策。光伏巨头们试图通过裁员来实现扭亏为盈的想法太过滑稽。
光伏产业结构调整即将带来,行业大清洗必然会来!中小企业兼并重组潮难以避免。谁能够脱颖而出最终还要取决于其人才储备状况。高端研发人才、中端制造人才、终端销售人才的存储数量和人员素质将成为光伏企业竞争的焦点。目前的裁员多设计低技术含量制造人员及销售人员,真正核心的、技术性人员的流动性并不足以引起业内人士重点关注。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表示,目前光伏企业想要通过单纯的自救来实现突围的可能性不大,而依靠政府援助获得生机的希望又非常渺茫。光伏企业陷入极其尴尬境地,简单的裁员、减产、停工并不能为企业带来丝毫的实质性利好消息,国际市场渠道如何拓展,国内市场蕴藏量如何开发,光伏电站如何快速建设,这些影响企业、行业的核心要素应受到“特殊照顾”。
毫无疑问,保利协鑫、天威保变这些具有全产业链条经营能力的企业将获得广大投资者的信赖,多元化经营管理能力为企业在兼并重组浪潮中突围奠定了良好基础,实现止损、减损、甚至扭亏为盈的难度不大,“阴沟翻船”的概率几乎不存在,而赛维、尚德这种前期仅注重大规模、速度的企业要想实现转型,从外延式成长向内涵式增长发展的难度不小,企业如何摆脱裁员而提升核心竞争效率成为了其未来努力的重要方向。
令人心寒的是,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从未在关键时期出台有效举措,从未在适当之机给予企业有效帮助。欧美挥动贸易保护大棒挥向中国光伏企业时,相关部门大有“放手不管”之嫌,仅仅依靠企业在股票市场、银行中融资很难对企业有所帮助,企业想要赢取较好的发展机会难于上青天。
- 1
- 2
- 总2页
http:www.cps800.com/news/33553.htm